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宿迁 > 正文

何 静:勇敢面对黑暗,让内心的世界更加灿烂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勇敢面对黑暗,让内心的世界更加灿烂

——宿迁市宿豫区特殊教育学校何静同学事迹

  在宿迁市宿豫区特殊教育学校有这样一个小女孩——何静,虽然她从小体弱多病、双目几乎失明,但她拥有一颗阳光的心,勇敢面对黑暗,应是用自己坚定信念和不懈努力,去挑战在生活中、学习中会遇到的一个个难题,并用自己的乐观、努力、坚强、热心去感染、帮助身边的同龄人,成为了他们的“老大姐”。 

  不幸的遭遇摧不垮幼小孩子追求上进的坚定信念 

  何静,20044月,出生于江苏宿迁泗洪县金锁镇新河村一个淳朴的农民家庭。新添“小公主”并没有给父母带来喜悦——医生诊断 “先天性青光眼”的消息,犹如晴天霹雳把这份幸福打得落花流水。她的父母走南闯北、寻医求药,为给小何静治好眼睛,花光了积蓄,债台高筑。为了全心全意培养好小何静,她的父母拒绝了再生一孩的“照顾”……而何静呢,没有辜负亲人的付出,小小年纪、却总是想方设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做饭、洗衣、清洁房间……这些在同龄孩子们中陌生的活计,她却做得有板有眼,非常自然。 

  到了上学的年龄,在父母的殷殷请求下,何静和正常孩子一起走进小学的课堂。她认真听讲,集中注意力去挑战一个盲孩子在普通学校学习、生活会遇到的所有难题。这一切都看在老师的眼里,得到老师的好评。可是何静几乎看不到黑板上的字、更看不清书上那小小的字啊……最终她被学校劝退了。何静的爸爸流泪了,动情地说:“这样的打击,看着幼小的孩子、茫然无助的神情,我是多么心疼”。没想到,幼小的何静居然说:“爸爸别难过,我们再找学校上吧”。她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推荐下来到宿豫区特殊教育学校就读,学校因材施教、何静积极乐观,慢慢长大了、懂事了的何静,逐渐成长为了一个乖巧可爱、身残志坚、德艺双馨的小姑娘。 

  练就过硬的本领,用爱心帮助其他同学

  刚加入这个群体的小何静,深知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在自己心中发誓,要向往熠熠闪光的校园之星看齐。从此,讲文明、懂礼貌,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富有爱心、乐于助人……这些都成为了何静的奋斗的方向。 

  学习中,何静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盲文书写手上总是无力,点位老是扎不圆满,她就向同学借来握力器加强手部力量训练。古筝、书籍是何静课余生活的大乐事。课余时间,你在花园里会经常看见她拿着放大镜,对着书本,低着头,一副专心的模样,从教学用书到课外读物——童话故事、学生读本、自然、社会……她如饥似渴的阅读课外书籍,广泛的阅读开阔了她的眼界。她不厌其烦地主动练习古筝,古筝弹奏既陶冶了情操,又让小何静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了热情和自信。通过几年努力,何静在学校已经成为独立自主、身残志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小何静没有满足于自身的发展,她还用自己的爱心去关心更需要关心的同学,让自己成为全盲同学的“明亮眼睛”。全盲孩子看不到书本,她总是利用自己的弱视力,拿着放大镜、去给全盲同学辅导作业、朗读课外书籍。当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就会给她打电话,她不惜自己的时间,耐心讲解,坚持和同学共同进步。大家推选她为班长,她常对同伴说:“我们眼睛看不到,我们要更加努力”。说得多好!朴实的话语饱含着深情的责任,何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默默无闻的影响着小伙伴们,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称赞和表扬。 

  本就是弱势群体、需要别人帮助的小何静,还热心公益活动。其中最有意义,最令人难忘的、就是当何静知道有个孩子得白血病后,自己主动把平时攒的零花钱,全部让老师转交。并且,她还把这份爱心和真诚、传达给她的家人和同学,积极呼吁身边的人也献爱心。她用一颗炽热的心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 

  追求梦想,换来累累硕果

  努力向前、乐于助人、有着强烈责任感的小何静,以良好的思想品质、优异的学习成绩、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成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中的小名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的精神也感染了很多学生,带动了学校良好的风气。 

  小何静也越发自信、阳光,每次领导来校指导工作,都能看到何静才艺表演,她的表演让无数来宾为之动容,为之落泪。付出终有回报2015年,在宿豫区关工委、区政府、教育局组织的“牢记历史珍爱和平”的演讲比赛中,她荣获小学组一等奖;2015年在“宿迁市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中,她朗诵《盲人的太阳》荣获一等奖;同年,在江苏省盲人“古诗文经典朗读”活动中,她又荣获二等奖……

  一个盲孩子,小小年纪,不张扬,不喧闹,不畏困难、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各种荣誉,这样的经历和磨练,让人感悟到:拥有一颗阳光的心,勇敢面对黑暗,让人变得更加勇敢与坚强,以更美好的心态去迎接未来,让内心的世界更加灿烂。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