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宿迁 > 正文

方馨梓:立人先立德,为事先为人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方馨梓:立人先立德,为事先为人

——南师附中宿迁分校方馨梓同学先进事迹

  方馨梓,女,今年15岁,南师附中宿迁分校九(1)班英语课代表、班长。方馨梓的父亲是一名警察,对她的家庭教育十分的严格,她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是:立人先立德,为事先为人方馨梓从小恪守家训,从小事做起,尊敬师长、孝顺父母、亲善同学、真诚待人、踏实做事、勤学好问,努力做一个健康、阳光、向上、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在学校里,方馨梓用自已的一言一行,影响同学、带动全班,形成合力,主动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做一群真诚、守信、有温度的人。2015625,一场暴雨倾盆而下,看到许多住校生因为没有雨伞被淋湿。方馨梓当即和本班的几个走读生商量,到路上面向而立,为没伞的同学搭个伞桥,其余班的同学也纷纷仿效,一会儿有200多名带伞的同学参与进来,很快,一座遮雨的彩虹桥在校园里出现了。后来,此事被新浪、搜狐、腾讯等100余家知名媒体进行了报道和转载,并被阿里正能量基金评为三等奖。每次学校组织集体活动,运动会、音乐节、夏令营,我都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状态,影响带动一帮子同学共同参与,一起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为班级荣誉拼尽全力,一起在舞台上竞相绽放,给老师、同学们送去欢声笑语。 

  在学习上,她用良好的态度、开阔的视野、刻苦的努力,为各门功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上课期间,她充分利用课堂四十五分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及时理解、消化和吸收,课后独立完成作业,从不向任何难题低头,做到每天任务当天完成,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闲暇时间,方馨梓博览群书,每天让自己徜徉在书的海洋,正所谓博学才能多识,一本本好书让自己的知识面更加广博,为提升整体素质提供了坚强保证。在完成个人学业的同时。方馨梓还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威信和影响力,带动全班同学认真学习、争先创优,她所在的班级各方面表现都处在年级前茅。班级次被学校评为先进班集体,本人先后五次被学校评为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201412月份,方馨梓被宿迁团市委授予优秀共青团员称号,这是全市唯一获得该荣誉的初中生。

  在生活中,方馨梓从来不与别人攀比物质,也从不提出非份要求,增加父母的负担。不比物质比精神,她选择用人格魅力来得到老师、同学的赞赏。方馨梓能遵守公德,自觉地遵守交通信号还要求妈妈和自己一样严格执行;无论走在哪里,都不会随意乱扔垃圾,看到垃圾便要捡起扔进垃圾桶。她乐于助人,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讨的人,总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一些零钱,曾经也有人告诉过她那些人可能是骗子,但她总觉得那些人中总会有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每次学校组织的捐款活动,她总是积极响应,回家拿出了攒了好久的零花钱放进捐款箱;学校每次组织义卖活动,都能主动组织全班同学把零花钱拿出来,到小商品市场跟商贩讨价还价,只为能多买几件学习用品、多一点收益,为有需要的人多帮一把忙。方馨梓还主动要求父母每年带我去儿童福利院看望一次孤儿和残疾儿童,给他们带去学习用品、零食和衣物。 

  在家里,方馨梓是爸爸的小帮手。因为爸爸是人民警察,所以从小她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和爸爸一起抓坏人,狠狠的惩治一下那些侵害人民群众的坏人。2015年的春节刚过的一天中午,她和爸爸乘坐302路公交车到外婆家吃饭。刚过了两站路,爸爸就小声的在我耳边说,车上有小偷正在扒窃,等会自己抓住他的时候,你跑到前面让驾驶员叔叔把公交车开到富康路派出所。当方馨梓爸爸把那个扒手按倒在地板上,她立刻按照爸爸的之前的叮嘱跑到驾驶室,请驾驶员把车开到派出所。当扒手被爸爸的同事带离公交车后,车上响起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驾驶员叔叔也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方馨梓是妈妈的小棉袄。妈妈每天上班很辛苦,经常要加班,而且她有肩周炎,所以一有时间她就会给妈妈捶捶背,揉揉肩。有一天,妈妈因为感冒发烧卧床休息,她用凉毛巾敷在妈妈的额头上给她降温,又倒好温开水,提醒妈妈服药,而且还照着爸爸妈妈在家做饭时被我偷学的手艺,给妈妈做了面条和西红柿炒鸡蛋。妈妈说:味道好极了,比你爸爸做的还好吃。正所谓:百善孝为先我认为。做人,首先要学会感恩,不懂得感恩,就不会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不懂得感恩,就不会明白亲情的珍贵。 

  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成绩代表过去,人生之路才刚刚起步,蜜蜂只有辛勤采蜜,才能酿出甜美的蜜糖;雄鹰只有勇敢的搏击风雨,才能使自己的翅膀更加强劲有力。相信方馨梓今后会更加努力,为班级争光,为自己的人生添彩,不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