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宿迁 > 正文

陈奕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陈奕燃: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泗洪县临淮小学陈奕燃同学先进事迹

  她叫陈奕燃,今年12岁。是临淮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陈奕燃同学自入学以来一直非常要求上进,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曾荣市“美德少年”,校级“三好学生”和校级“十好标兵”荣誉称号。

  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她天性至真至纯,追求尽善尽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现新时代学生应该具有的美德,似一朵清新的荷花悄然绽放。

  她勤奋学习,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在知识的海洋里,她是一个快乐的畅游者,不断的学习和总结,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她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从老师的辛勤耕耘中,一点一滴积累着收获;与同学们在交流探求中学习借鉴、共同提高。从我做起,是她的格言,严格要求自己,全心全意为同学是她的信念。

  老师的言传身教,父母的悉心熏陶,在她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一粒粒健康向上的种子,使她一天天茁壮成长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小学生。在家里,她是个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独立自强的好孩子;在学校,她是位勤奋学习,心系集体,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优秀少先队员;在社会,她是位诚实守信,遵守社会公德,热心公益活动的好少年。

  积极上进,成绩优秀

  从小不论做任何事都表现出一种努力认真、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新知学习前,她总能认真地进行预习,做好预习笔记,对于自己学会的和疑难处做到心中有数;课堂上,文福认真听讲,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能抓住重点进行学习,积极思考,不懂就问,学习刻苦努力,作业从不拖拉,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课堂外,她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

  尊敬长辈,孝顺父母

  她深爱她的家人。节假日,她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活,到田间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她不怕各种各样的小虫子。

  妈妈做饭时,她总爱在一旁帮忙,淘米、择菜、打鸡蛋,都是她的拿手好活。说:“妈妈,您为我操劳了这么多年,辛苦了。”体贴的话语让妈妈感动得流泪。劳动让她体会了父母的辛劳,劳动也让她增长了才干,并且增加了她的自信心。爷爷奶奶年纪大了,细心的她常常陪老人散步聊天,还给爷爷、奶奶洗头,用自己省下的零钱为老人买来可口的点心。她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完成,今天的事今天做好,是她对自己的一惯要求。因为她,家庭里充满了欢笑、和谐。

  富有爱心,品德高尚

  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她从不乱花钱,也不和别人比吃比穿,压岁钱都有计划地存起来。但每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她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看到路边的残疾人,她常常悄悄地送上零花钱。因为她深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给别人帮助,自己也会收获快乐。每一次遇到有困难、需要帮助的人,她都会主动倾囊相助,这也深深感染着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她的带动下,同学们都能把自己的零用钱赠给最需要的人,主动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关心集体,热心公益

  在老师眼里,她能够处处都身先士卒,做老师的好帮手,做同学们的好榜样。无论是哪一位老师,都对她信任有加,无论多么重要的事都放心地交给她去做。

  平时在学校里,每逢打扫卫生、班里的值日她总是一马当先,带领大家一起劳动,总带头抢脏活、累活干;班里开展什么班队活动,她也非常积极,为班级送来所需的装饰品,从不吝啬;亲自动手布置教室、场地,出谋献策。

  工作积极,富有热情

  刚升入六年级她就担任了学习委员,在班级事务上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讲求方法,不仅带动了全体同学,而且得到老师的信任,同学的喜爱。

  全面发展,素质优良

  她学在保证学习成绩优秀的情况下,还积极参加多种比赛,全面发展,每年都参加学校举行的小学生运动会,给老师和同学们留下了较好的印象。连续两年代表学校参加英语童话剧表演,并取得好成绩。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学习、生活、成长的路是艰辛而漫长的,但她懂得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她正用自己的正直和善良为歌,热心和宽容为曲,弹奏暖人心扉的歌;她正用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为笔,进取和奋发为墨,书写充满希望的画;她正用爱心、恒心、信心、诚心托起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