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苏州 > 正文

唐柔嘉:德行兼备 全面发展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德行兼备 全面发展

——苏州高新区金色小学唐柔嘉同学先进事迹

  唐柔嘉是苏州市高新区金色小学四(4)班的学生,自入学以来,她一直勤奋好学、严于律己团结同学,在各个方面表现突出,是一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她多次被评为班级阅读之星、校三好学生,在201511月,还被评为了苏州市第十届阳光少年。她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喜欢阅读、画画、书法、古筝。她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类活动,是学校文学社、水粉社、合唱社团成员;是高新区少年警校的小警察;是扬子晚报优秀小记者。 

  一、学习刻苦 成绩突出 

  在学校的关怀和老师的教导下, 唐柔嘉同学一直以高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学习刻苦,积极上进,全面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 

  在学习上,她每次认认真真地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上课时积极举手发言,勤学善思,不懂就问,课后认真复习一天所学的课程,并将作业保质保量地完成。 

  课外,她喜欢阅读各类书籍,从童话故事到历史读本,从自然科学到天文知识,她都读得津津有味。她喜欢写作,作为扬子晚报小记者,每次参加活动后都积极投稿,刚开始写了几篇稿子都石沉大海,但她并不气馁,主动找到老师寻求指导,掌握更多的写作技巧,就这样,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随后的投稿中连续两篇文章刊登在了扬子晚报上。正是这种努力,唐柔嘉在2015年度被扬子晚报评为“优秀小记者” 、“小记者之星”,还被评为2015年苏州高新区 “阅读之星” 的荣誉称号。 

  二、敬老孝亲  和善仁爱 

  在学校,唐柔嘉热爱学校,尊敬老师,老师教给她知识,帮助她成长,没有老师就没有现在的成绩。她团结同学,对待同学真诚热情,积极参与和协助组织班级的各项校内外活动,处处为集体着想,主动帮助同学学习,做到虚心解答,在同学中有很高的信誉,深得同学的信任 

  在家里,她孝敬爷爷奶奶,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情。在社区,她和同学们在寒假里去养老院为孤寡老人爱心义演,表演古筝弹奏。为了准备那次演出,她放弃休息,连续两周天天去老师那里进行强化集训。表演当天正好遇上零下八度的极寒天气,她不畏寒冷,早早进入场地进行各项准备,为了取得完美的表演效果,唐柔嘉更是脱掉了暖和的外套,只穿了薄薄的裙子就上台进行了汇报演出,这真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精湛的演出赢得了老人和家长们雷鸣般的掌声! 

  三、工作主动  诚信担当 

  在工作上,她是老师的得力小帮手,出黑板报、画走廊墙报……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工作上尽心尽责、耐心细致,作为班干部的她,总能及时收发作业、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地各项活动。 

  她还是高新区少年警校的一名小警察,穿上英姿飒爽的警服,唐柔嘉心中的责任感和荣耀感油然而生。作为警校的一员,她经常要参加各类专业训练,在一次揭牌仪式前的训练活动中,她感冒发烧了,难受极了,老师发现了让她赶紧回去休息,但她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训练项目,只是喝了点热水,坐下休息了一会儿,便又坚持参加接下来的训练,结束后,教官和同学们都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四、全面发展  综合提高 

  她在各种业余活动中,还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喜欢画画,在乙未年“羊年画羊”活动中的作品被苏州生肖邮票博物馆收藏;画信作品在2015世界遗产大运河(苏州段)古桥系列活动中荣获一等奖;《骑着大鸟飞翔》在2015年苏州高新区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绘画类小学组二等奖;在第十六届“共筑家园”全国青少年建筑模型教育竞赛中获得小学女子组二等奖;在“垃圾分类主题手抄报比赛获得一等奖。 

  ,喜欢书法,硬笔书法已通过了5级等级考试,她还学习了书法,练得一手好字 

  ,喜欢古筝,从中班开始就坚持学习,已获得了5级证书,多次参加青少年艺术活动,并取得了好成绩。 

  ,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并取得了好成绩,在校园“爱心义卖活动中表现突出,被评为爱心大使;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科普周纸飞机荣获一等奖;在第三届苏州市中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网络竞赛活动小学组获得个人二等奖…… 

  唐柔嘉同学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她今后的学习构筑了一个更高的平台。她开朗自信、乐于助人、成绩优异、勤奋努力,不愧为一名德行兼备、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责任编辑:张超英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