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寒傲立俏然开
——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张琪同学先进事迹
张琪,15岁,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听障八年级学生,一个人见人爱、天真烂漫的听障女孩儿。
父母双双聋哑的遗传基因,让小张琪未能幸免,自幼双耳失聪,无法像其他健全小朋友一样无忧无虑地享受花样童年。她很小便进入江阴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开始了艰苦又乏味语言康复训练。自入学以来,她品学兼优,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同时也是老师的好助手,班干部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在学校,提到张琪,老师和同学都忍不住夸上几句。家人也这样评价她:琪琪乖巧懂事,学习说话比任何人都刻苦,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反复纠正;在家里也特别懂得尊敬长辈,学习之余总会主动地帮家人分担家务,生活上朴素节俭,不随便乱花一分钱,她总说等她长大了,一定赚钱供养爸爸妈妈,不让他们再辛苦。
一直以来,张琪为着这个简单而又沉重的愿望努力着。在张琪身上,没有人能够看出身体的残疾带给她的伤害。坚强的她在无声的世界里,用眼睛领略世界,用手语表达情感。她坚信:执着奋进,总有一天上帝也会被我感动!然而,现实总是喜欢与人开玩笑,把一个又一个美好的愿望变成自欺欺人的奢望。八岁那年,张琪突然发现小便异常,经医院详细检查,确诊为肾病综合征!这晴天霹雳一般的消息让这原本风雨飘摇的小家庭再次遭受重创!
身体状况的严峻迫使张琪不得不选择休学,住院接受系统治疗。肾脏穿刺、血液透析、接连挂水------这样那样的伤痛不断折磨着可怜的小张琪,有些连大人都不堪承受的治疗,她都咬紧牙关挺着、扛着,乖乖地配合着医生的每一步治疗方案。在南京军区总医院肾病专科住院期间,病区的医生、护士、病友、家属都认识了张琪这位坚强、乐观的好孩子。一次,张琪所在班级班主任去医院探望病情,隔壁床位的一位妈妈对老师说:“这小姑娘真是好样的!年纪这么小得这种病,一点都不悲观,特别能挨苦!”张琪的叔叔含着眼泪心疼地说:“孩子太可怜了!看着她这么痛苦我们大人不忍心啊!”张琪帮叔叔擦着眼泪,用手语坚定地说:“只要能治好我的病,我什么苦都不怕!我要早点回到学校,跟我的同学们一起学习!”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一边强忍痛苦,积极配合治疗,一边在病床上开始复习功课,为回到课堂作准备!
经过两年治疗,张琪的病情终于得到有效控制。她在病床上思念着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一再跟父母说渴望早日回到学校,重捧书本。在反复征得主管医生的同意,承诺指定时间按时回医院接受治疗后,张琪带着几个药瓶子如愿以偿地回到她日思夜想的教室上课。失而复得,让人倍感珍惜。重回课堂的张琪,更加珍惜在校学习生活的每一分每一秒。每堂课她都认真听讲、勤做笔记,作业课课优,考试门门优,稳稳地占据着全班第一的霸主地位。学有余力时,她还经常在学习上帮助同学,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桌答疑解难、检查作业、监督订正,是全班同学都信任的“小老师”。平时还能关心班集体,主动承担班干部工作,协助老师更好地管理班级事务。她是班里的阅读标兵,因身体原因,张琪的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都不能参加,老师叮嘱她一定注意休息,可她却把这些时间全部用到了阅读和协作摘抄上。这样的不懈努力,令她的写作水平突飞猛进,每篇习作都被老师作为范文在班里朗读,多篇作品在无锡特教报上发表。
收获是喜人的,然而负面作用也接踵而至。先后几次因病情发作而不得不重新住进医院。但是,这些张琪依然选择乐观面对。她一边治疗,一边学习,开始了病床上的学习过程。她让妈妈把书包帮她背到南京,还买了许多课外书,这些书就是她最好的朋友。虽然每次因为住院一个多月耽误许多新知识的学习,但是只要她得到医生的允许可以短暂出院,她便及时回到课堂,如饥似渴地缠着老师帮她补课、指导作业。放学后,再坚持两小时的自学、复习。即便她每学期比其他同学少上三分之一时间的课,期末考试,她依然凭最高分稳稳地拿下全班第一的好成绩!在自己努力奋进的同时,张琪也不不遗余力地帮助着身边的同学。班上一男生面临青春期,叛逆情绪严重,学习成绩一路下滑,老师和家长万分焦急。张琪多次与他交流谈心,引导他逐渐理解师长的苦口婆心,并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帮助他巩固复习,一步一步地稳住他的情绪,成绩也一天一天步入正轨。
张琪的事迹感动着老师、感动着同学、感动着身边每一个人。她接连被评为“自强之星”、“无锡市万名好少年”“江苏省好少年”,她的一言一行毫不愧对于这些光荣的称号!她就是一枝俏然绽放的腊梅,以倔强的姿态傲立于绝寒处!今天,张琪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梦想,依然凭着她惊人的毅力坚定地往返于病床与课堂之间。“我要考上大学,我要完成我的心愿!”祝愿她一切如愿,更愿她早日康复,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