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徐州 > 正文

薛一展:在实践中锻造自我

——徐州清华中学薛一展同学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我叫薛一展,今年13岁。是清华中学初一(9)班的一名学生,也是初一(9)班的班长。“为集体尽职,为伙伴服务”是我的工作宗旨。我出生在教师家庭,从小受到长辈善良淳厚、乐于奉献的品质的熏陶,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养成了良好的品质。我没有特别的人生际遇,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天性至真至纯,追求尽善尽美,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展现新时代初中生应该具有的美德,受到老师,同学以及认识我的人的喜爱。

  我能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助人为乐。在学习上勤奋刻苦、执着追求。作为一班之长,我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既要认真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如每天的收发登记作业,检查学生作业;又要处理好班级的事物及与同学的关系。但是我任劳任怨,无怨无悔。

  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在同学中就有很高的威信。我和许多同龄孩子一样热爱学习,热爱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良好的兴趣,开阔的视野,刻苦的努力,为我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喜欢博览群书,每天徜徉在书海中自得其乐。当别的学生沉醉于玩耍时,我却默默的伏案阅读或解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各个方面变得越来越出色。在学习上,我有一股钻劲,从不向任何难题低头。上课时充分把握课堂四十五分钟,对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及时理解、消化和吸收;课后独立完成作业,做到每天任务当天完成;保证与老师所教内容同步,并给新知识的学习留有自学的空间。这样的学习方法,让我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我深深知道特长和兴趣对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我从小就对书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六岁开始学习书法和美术。六年来,我风雨无阻,坚持不懈,付出总会有回报。从2011年到2015年,在国际少儿书画大赛和江苏省中小学师生书法大赛中,我先后获得银奖、金奖、特别金奖。另外,由于受到妈妈的职业(高中英语教师)的影响,我从小就爱上了英语。我牙牙学语时,口中不时嘣出几个英语单词,也让我的爸妈颇为骄傲。后来,我坚持学习新概念英语。早晨读课文,晚上做听力;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再苦再累,我都坚持英语的听说读写。十年的心血没有白费,我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从2014年到2015年三次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英语竞赛(NECPS),分别获得全国三等奖、二等奖、一等奖。

  我与同学们的关系和睦,而且我乐于助人。同学们有困难,大都会找我帮忙,我也会尽力帮助。在班里我的书包是最沉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不仅把所有的课本和练习册都带上,还要多带些练习本,笔,橡皮,甚至素描纸,宣纸。另外还提着一个沉沉的手提袋,里面装的是最大最全的英汉和汉语词典。同学们缺少这方面的资料的时候,我的“百宝箱”就会帮他们迎刃而解。妈妈老是心疼的让我不要拿那么多东西了,可是我想我离家比较近,我带的学习用具全了就可以方便其他同学使用了。优异的成绩成为我帮助同学的有利条件,我对同学们真诚,热情,无论谁来问我题我都给他详细讲解,没有任何保留。有些优秀生不愿与差生交往,但我认为差生同样有许多优点值得我学习。正因如此,我在班里的人缘极好,我从不与人斤斤计较,无论谁有困难,我都会伸出援助之手,所以大家都很喜欢我。

  我也是独生女,是爸妈的宝贝。但我从不在物质上与别人攀比,也从不提非分的要求,增加父母的负担。不比物质比精神,比学习、比奉献。我选择用人格魅力来得到他人的赞赏。我是一个遵守公德、乐于助人、善良的女孩。不仅自己自觉地遵守交通信号,还要求爸妈和同样执行,这已经成为我的习惯了。无论走在哪里,我都不会随意乱扔垃圾。看到垃圾就及时捡起,这也是我的习惯。每一次在路上遇到乞讨的人,我总会或多或少的给他们一些零钱。曾经也有人告诉过我那些人可能是骗子,但我总觉得那些人中总会有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我要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另外,我还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国学教育。2015年7月,我参加了徐州市第二届国学夏令营。在为期一周的培训中,我深入学习了“仁、智、礼、仪、信”。明白了忠孝之道,更激发了我对祖国和父母的热爱和感恩。对我今后的待人接物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父母的影响下,我逐渐长大。我也成长为一个尊敬师长的孩子。平时,每天吃完晚饭,我就主动洗碗,帮妈妈整理厨房。每到周末,做完功课,我都会打扫房间,或洗衣服、做饭。妈妈不让我做这些家务,怕影响我学习。我总是笑笑说:“学习也要劳逸结合,做家务等于是休息嘛!”父母有时因工作或生活琐事,心情烦闷,每到这时,我就用平时看到的一些幽默滑稽的笑话来逗父母开心。平时多帮助老师解决班里的问题,处理同学们之间的矛盾,让老师少操心,甚至不操心。

  在以后成长的道路上,我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准,并在实践中锻造自我。力求让自己越来越优秀,成为一个真正的美德好学生。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