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美德学生 > 扬州 > 正文

郑若瑜:小小讲解员,出色志愿者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3-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小小讲解员,出色志愿者

——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郑若瑜同学先进事迹

  郑若瑜,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五(4)班的班长,同时也是学校的大队委员。她能够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懂得遵纪守法,热爱集体,助人为乐。是一个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学生典范。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郑若瑜同学热爱学习,在课堂上眼神专注,积极发言,成绩在班级名列前茅,每学期都被评为学校“三好学生”。优异的成绩成为她帮助同学的有利条件,她对同学们真诚,热情,主动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耐心细致地进行讲解,没有任何保留。因此,每当班级同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郑若瑜帮忙。她为同学们解决了很多学习上的困难,深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她爱好广泛,唱歌、跳舞、弹古筝这些都是她的强项。她酷爱读书,广泛阅读了各类书籍。通过阅读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启迪了心灵,被评为校“读书小博士”。她积极参加各类竞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获得过“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一等奖,全国中小学生(江苏赛区)金钥匙科技竞赛一等奖,全国中小学生诵读大赛一等奖等。她的手抄报《我的梦、中国梦》在仪征市手抄报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她的绘画作品《野餐》在仪征市青少年绘画摄影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她的习作有二十多篇在《关心下一代周报》、《小记者报》、《七彩语文》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身为班长,郑若瑜同学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她总是视班级荣誉为第一。“为集体尽职,为伙伴服务”是她的工作宗旨。她不仅积极完成老师交给的工作,而且能主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在工作中讲方法,积极履行班长的职责,不仅带动了全体同学,而且得到老师的信任和同学的喜爱。在她的带领下,她们班在各级各类评比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如去年参赛的“扬州市经典悦读大赛”前,她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同学们排练,精细到每个字的发音,每一个手势的位置和每一个眼神的情感,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们班在大赛中获得了扬州市一等奖的好成绩,为班级、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郑若瑜同学是学校出了名的爱心的小使者。她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积极带头参加和组织各项献爱心活动。去年六一儿童节之前,她在班级发动倡议,倡议搞一系列“手拉手”活动,让大家过一个难忘的、有意义的儿童节。她组织班级有文艺特长的同学进行节目编排,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和同学们带着礼物,带着友谊,带着祝福,走进了仪征市特殊学校,和特殊学校的孩子们一起手拉手做游戏,并献上了精彩的节目。她倡议同学们拿出自己闲置的文具,玩具和课外书,在学校进行跳蚤市场义卖活动,与班级其他学生代表带着义卖的费用走进贫困家庭、看望贫困儿童,献上一片爱心。当得知仪征市育才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不幸得了白血病时,她毫不犹豫地从自己积攒的零花钱里捐出一百元钱,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同时还影响周围的人去献出爱心,希望能帮助他早日康复。 

  郑若瑜同学是仪征市的一名小交警。她的任务就是和同学们宣讲交通安全知识。她常常给同学们宣讲交通安全知识,做交通安全演示。她还走上街头,在交警叔叔的指导下,劝阻有违反交通规则行为的同志。在仪征市青少年安全教育培训基地上,经常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在给同学们实地演示,讲解,让大家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努力通过自己去影响大家保护好环境、维护好交通秩序,做文明小市民。 

  她还是仪征博物馆的一名小讲解员。每逢节假日和周末,她都会去博物馆做义务讲解。她希望通过她的讲解能让大家了解家乡的历史,通过她的声音能传播家乡的文化。同时,她还鼓励她的小伙伴们也积极参加到此项公益活动中来,在她的鼓动下,我校已有八位同学成为了仪征市博物馆小讲解员。 

  郑若瑜同学是一名出色的红领巾志愿者。每年参与的志愿者活动都达二十多次。“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她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传播正能量。2015年荣获“扬州市优秀红领巾志愿者”称号。 

  郑若瑜同学乖巧懂事、孝上明礼。是家长心目中孝顺乖巧的好孩子。由于她爸爸在外地工作,照顾不到家庭。小小年纪的她从不让妈妈操心,并主动帮妈妈分担了部分家务活,如扫地、拖地、洗碗等。她尊敬老人,懂得感恩。她是外婆的“按摩器”,常常为有腰疾的外婆按摩敲背;她是爷爷的“小广播”,常常为眼睛看不见的爷爷读书读报;她是奶奶的“小拐杖”,常常带着路盲的奶奶逛公园。 

  郑若瑜同学曾在学校大队委竞选时说过,她一定用“热心”为同学服务;用“真诚”做老师的得力助手;用“创新”开展大队工作。她用她的实际行动做到了。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