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包里装着的不只是书本,还有快乐”

——浙江省武义县壶山小学探访纪实

作者:李月昭 发布时间:2017-09-0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本报通讯员 李月昭

  1901年秋天,北京国子监都讲王式桢回到故乡武义创办“壶山小学堂”,琅琅书声自此在壶山下传响不息。

  一所116岁的老校,如何传承百年文化底蕴,同时在创新中迸发新的活力,是一直萦绕在浙江省武义县壶山小学校长李建生心头的问题。经过反复思考,这位陶行知理念的忠实追随者得出结论,要践行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把校园变成乐园”理念,精髓就在于一个“乐”字。

  读书之乐乐陶陶

  2012年,著名校友、篆刻家、诗人叶一苇老先生在母校壶山小学110周年校庆之际寄来一封信,寄语孩子们“读书之乐乐陶陶”“书包里装着的不只是书本,还有快乐”。

  “求知是学生的本性,学生满腹‘新奇’,新奇的背后蕴藏着说不出的‘问号’,满足了这些才有快乐。今天天真的提问、好奇的质疑是将来的创造和发明。” 叶一苇在信中谆谆叮咛。这和李建生的理念不谋而合。早在2011年,壶山小学就在浙江省内率先取消一年级期末书面考试。当其他学校的孩子为了一张试卷埋头苦读时,壶山小学的孩子们正新奇地揣着20元钱在超市里学习买东西、算账。

  “作业的内容要少而精,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除书面的作业外,还要有‘动口'’动手‘的、集体交流的,甚至仅是思考的。”从老校友的启发中,李建生汲取了勇气和力量。2012年,他取消了一二年级期末书面考试,转而从学生的能力、品德、实践等方面出发,采用模块化、游园式、多学科、重整合的形式,进行综合评价。“背童谣”“神算手”“小当家”等游园项目将各类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体验收获。

  “乐考”是手段,“乐学”才是目的。2014年,为了孩子们能够真正享受学习之乐,屡开风气之先的壶山小学推出了面向三至六年级的走班选课课程,让小学生也能享受选课“待遇”。

  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

  有“乐学”的学生,首先要有“乐教”的老师。“乐教”的老师什么样?叶一苇先生对此进行了生动描绘:“乐教”的老师在讲课时,总是乐于对学生察言观色。学生喜笑颜开,频频点头,知道学生对知识有所领会;学生皱起眉头,知道正在深思;学生垂头沉闷,知道他还未理解;学生做小动作,知道他感到厌倦……

  “先学生之忧而忧,后学生之乐而乐”是该校的教师发展理念。作为一所百年名校,壶山小学聚集了全县最优秀的教师,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捕捉到教育的真谛,从而把他们拧成一股绳,一直是学校探索的课题。在李建生看来,“乐教”有两个层次。一是教师本身要感到教学的快乐、职业的幸福,二是要营造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孩子喜学、乐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同时具备“乐教”的情操和“善教”的本领。

  眼界决定境界。为了开拓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能力,壶山小学和浙江省内很多其他优质学校共建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早在2010年,学校就和杭州天长小学、金华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缔结为“研训共同体”,构建“共同的乐读课堂”,教师们称之为“教育生涯的第二次实习”。

  乐有所长 玩出名堂

  今年“六一”节前夕,壶山小学“创客航天科技小组”的几个孩子收到了浙江省省长袁家军的一封回信。除省长之外,袁家军的另一个身份是曾经的神舟飞船系统总指挥,他是孩子们心中的偶像。收到回信,孩子们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大家都很振奋,感觉离航天梦又近了”。

  航天航空教育是壶山小学的一大特色,给航天员写信已成为传统。2011年,孩子们给“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杨利伟写信,邀请他成为学校的宣传员。杨利伟欣然接受,并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早日实现自己的航天梦。

  去年,这些小航天迷们闯出浙江,一举夺得第二届全国神箭神舟杯航天知识大赛第二名。在“壶小”孩子身上似乎都有一股拼劲儿,科学研究、社会调查、诗词歌赋、金石书画……样样都做得有声有色,也正符合了李建生对他们的期待——学有所长,玩有名堂。

    【手记】

  “玩出名堂”

  ■《东方教育时报》记者 朱喆 李婷

  采访中,记者感受最深的就是浙江省武义县壶山小学学生们发自内心的亲和力,以及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这也许是“读书之乐乐陶陶”最美好的写照。

  “同学们读过绘本吗?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在六(2)班的语文作文课上,教师朱雪洁用《失落的一角》绘本动画片带领学生们走进创意写作。故事生动地讲述了一个缺了一角的圆,历经磨难找寻自己缺失的一角的故事。“在教学中,我尽量寻找适合孩子年龄段的绘本,让写作成为快乐的尝试。”朱雪洁告诉记者,在十余年的教学中,她和壶小其他老师一起不断地践行“乐读”的教学方式。

  张贴在壶山小学校园里的口号中有一句“玩出名堂”,说的就是学校丰富多彩的活动。“一直以来,让孩子‘乐在其中’始终是我们的坚持,不论是校内班级合唱团还是校外的社会活动,都让孩子沉浸在收获的喜悦中。”教师王莉每周都会安排两节班会课排练合唱或是音乐情景剧,这种“全纳式”的集体活动切实地训练了孩子们团队合作的能力。

  同样传递“生活教育”气息的还有学校门口和食堂空地前的“校园农场”,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认领菜地,自己耕种、浇水、收割20余种蔬果,就像照顾自己的小伙伴一样。正如校长李建生所言:“教育要培养孩子美的品性,菜园就是践行劳动光荣、感恩自然的一个载体,他们自发地呵护生命的感情会激励他们脚踏实地迎接未来!”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