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2017全国两会 > 热议 > 正文

基础教育减负要常抓不懈

作者:汪 明 发布时间:2017-03-06 来源: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减负的收效不大,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就此放弃,反而需要进一步增强减负工作的紧迫性,协同努力,常抓不懈,务求取得实效。

  减负问题是今年“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在回应政协委员建言时指出:基础教育减负要常抓不懈,直至把这个问题解决好。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学生的深深关切,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基础教育工作提出的殷切希望,也是“把基础教育越办越好”的必然要求。

  应该说,近年来减负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各地中小学生普遍作业少了,书包轻了,课外活动丰富了。但也要看到,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这既是教育自身的问题,也是整个社会的问题,基础教育减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所强调的,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把我国基础教育越办越好,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承担起各自的职责与使命。

  减负工作必须做。减负工作之所以步履艰难,原因有很多,但认识不到位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有人认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有压力有负担的事情,国外学生的课业负担相比中国学生一点也不轻,因此对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不必过度解读。还有人认为课业负担的重与轻是个相对概念,学生的个体能力有差异,兴趣也有所不同,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内容,对于负担的感受则完全不同,因此对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不可泛泛而谈。这些观点虽然有一定道理,但综观当前我国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整体状况,特别是面对小学生课业负担明显过重的严峻现实,要想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真正让孩子们多玩一玩,基础教育减负绝非可有可无,而是一项必须要做的工作。

  减负工作要持续做,直至做出成效。虽然人们对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感同身受,减负的愿望和呼声也很高,但对待减负的信心似乎明显不足。以至于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减负的文件发了不少,应对的措施也是一个接着一个,但收效不大,真可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减负不能短时期奏效,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就此放弃,反而需要进一步增强减负工作的紧迫性,协同努力,常抓不懈,务求取得实效。

  减负需要持续做好改革创新工作。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背后折射出的是制度的瓶颈和束缚。传递素质教育导向,深入推进考试和评价制度改革,依然是重中之重。一方面,要深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要重申义务教育免试原则,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深化中、高考的考试内容改革,减少对单纯记忆、重复训练内容的考查,更加注重和强化能力考查;深化中、高考招生录取模式改革,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逐步引入招生录取环节,破除招生录取“唯分数论”。另一方面,要深入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将学生的学业负担状况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扭转“唯升学率”的教育质量观和政绩观。

  减负需要持续做好规范管理工作。加强规范管理既是对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要求,也是对中小学校提出的要求。就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而言,一是加强对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管理,如严禁义务教育学校举办重点校、重点班。二是加强对考试招生的规范管理,如严禁义务教育学校组织各类招生入学考试,严禁将各类竞赛、考试证书、荣誉证书或学习等级等作为招生入学依据或参考。三要加强对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规范管理,对于各种虚假宣传、误导家长的不规范行为应及时加以纠正,避免中小学生本已过重的课业负担“雪上加霜”。

  就学校而言,要进一步加强日常教育教学的规范管理,严格按照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防范在课程内容上一味加大难度,在课堂教学上一味抢跑争先,在学生作业上一味加重分量,切实让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坚守常识,尊重规律。

  (作者汪明,系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