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之三:3位名嘴老师联手“黄金谈”版思政幽默犀利

作者:谈洁 发布时间:2018-03-26 来源: 南京日报

  3位名嘴老师联手“黄金谈”版思政幽默犀利 已成河海大学名片

  围绕一个热点主题,进行不同的解读、辩论、交锋,河海大学黄明理、金林南、谈育明3位思政老师联手组成的“黄金谈”组合风靡校园,堪比百家讲坛,只要他们集体露脸,必然会引来学生们的追捧,原先预定的讲座时间也会因为学生们的提问而一延而延。

  听众爆满,学院书记进场挤了10分钟

  “我国目前这个阶段,创新可以说是步履维艰。”在“黄金谈·纵论中国梦”的讲座现场,金林南个人发言的总结陈词刚一结束,手里一直拿着小本子迅速做着记录的谈育明立马起身,站到了话筒前:“金老师的这个创新观点,我难以苟同。华为、中兴通讯、中国重汽等科技近年都位居世界前列。尤其这两年,政府的创新建设很有成效!”

  “是,我也赞同谈老师的观点。”坐在一旁的黄明理顺带接住话茬,他说,国家选拔100个学者冲击诺贝尔奖、学校培养名师等都是创新之举,“金老师认为重点培养100人夺诺贝尔奖是不上道,那么我们院重点培养你当名师也是不上道吗?”这样的反问引来全场同学的爆笑。

  “以幽默的语言、相互调侃的氛围,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是‘黄金谈’的最大特点。”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世虎介绍,3位老师本来就是学校的“名嘴”,且各有专长和特色。

  黄明理的研究主要涉及伦理学与道德信仰,谈吐幽默风趣;金林南主要研究政治哲学领域内容,对于理论挖掘透彻,出口成章且充满感染力;而谈育明主要研究中共党史,喜欢通过大量数据来揭示社会问题。

  据介绍,自2013年“黄金谈”讲座推出以来,每次讲座都是爆满,500人规模的报告厅,地上都会坐满学生,有一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来听讲座,挤了10分钟才挤进会场。

  集体备课数次,彩排保密像春晚

  “老师们的发言看起来很多都是即兴发挥,互相调侃、抢话,实际上,都是进行了大量的准备。”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陈晶介绍,2013年她首次承担“黄金谈”讲座的筹备工作,因为3位老师都是“大牌”,平时工作很忙,在联系前,她有些“心理障碍”,没想到,首次沟通后,老师们就把行程表提供给了她,让她挑选时间。而在后续的沟通过程中,3位老师在具体的流程以及内容方面,都会给予悉心而严谨的指导。

  “黄金谈”的主题敲定要经过三轮,一是向学生征集,二是结合学生们的意见拟定数十个备选主题,三是3位老师对备选主题进行协商最终敲定。

  “比如,去年的‘中日关系及习近平治国理政’主题,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数十个备选题目中的一个。”陈晶介绍,在“黄金谈”主题确定过程中,备选主题被全部推翻,重新来过,也是很正常的事。

  据介绍,集体备课数次后,3位老师还会预先“彩排”,做好话题的衔接,对主持人进行指导,调整其主持风格。“为了确保讲座现场的精彩,‘彩排环节’严格保密,简直就像春晚一样。”黄世虎笑着说。

  已成学校名片,收到多家高校邀请

  作为“黄金谈”主办方的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此前一直有这样的担心:作为一所工科院校的学生们,对于思政讲座能否听得下去?“事实证明,学院的担心是多余的。”黄世虎介绍。

  据介绍,目前该讲座每学期举办一次,讲座时间计划两小时,每次都会延迟1小时,“学生们的提问停不下来,和老师们的对话也常常有两三个回合。”陈晶介绍。

  马院研二学生张建晓以“纵论中国梦”讲座举例,谈育明从近三届政府的特点,分析中国梦实现的路径;金林南从现状等入手,谈了中国梦实现面临的三大制约条件;黄明理则从法治、伦理道德等方面阐述,如何将国家的梦和个人的梦统一起来,“不仅了解了很多学术知识,还学会了使用各种学术方法全面地看问题。”

  马院研一学生王臻说,对于大学生,考研还是就业、当公务员还是支教,都是绕不过的话题,在碰到类似问题时,“黄金谈”都会给她启发。

  面对学生们的热情,3位老师也很珍惜。老师们表示,通过讲座,他们能够检测自己的理论判断,把握当今年轻人的思想脉搏,“每次讲座都能加强我作为老师的责任感。”黄明理说。

  据悉,“黄金谈”在高校中的名气大增,不断有高校邀请他们前去讲座。金林南希望,更多的同学们来听“黄金谈”不是来接受他们规训的,而是生成独立思考判断能力。“我们将为此倍加努力。”谈育明说。

  (作品原载于2016年4月14日《南京日报》A7版)

  

责任编辑:潘磊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