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代表委员谈治理校外培训乱象:斩断功利链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3-05 来源: 中国江苏网-《新华日报》

  教育关系千家万户,更关系国家民族未来。每年两会时间,“学生减负”都跻身“热点榜”。今年全国两会前夕,教育部等四部委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乱象;进入两会时间,全国政协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点名”校外培训,更使得学生减负再次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

  用“钉钉子”的精神治培训乱象

  “南京娃小学六年级补课费要30万?孩子补习班花掉全家一半收入”“花三万给娃补英语,补前70分补后40分……”两会前后,多个反映校外培训乱象的文章在朋友圈热传,引发公众集体吐槽。

  变了味的校外培训,不仅是孩子之痛、家长之痛,学校教育也深受其害。“同一个班的学生,一部分超前上过培训班,一部分没上过,这对正常教学干扰很大。”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李鸿彬说,课外办学机构针对中小学生的辅导有两种形式,即超前教学和同步训练提高,这会导致学生做无谓的重复劳动,课堂上似懂非懂,听课缺乏兴奋感和积极思考的好奇驱动,正常的课堂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不少老师对此深感苦恼。“作为中学教师,我觉得四部委联合发文规范校外机构办学行为,非常必要、非常及时。”

  在四部委的有力推动下,刹住校外培训“热”在行动。在南京,全国华杯赛决赛暂缓,一些学校正在登记学生校外培训情况,教育部门正式出台相关治理文件。全国人大代表、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认为,学生减负问题,不是认识的问题,不需要再花更多时间讲道理;也不是措施不得力,不再需要出台更多的规章制度,关键要有钉钉子的精神抓落实、抓效果。

  不应该让“超级学校”一枝独秀

  全国政协委员、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认为,为学生减负要找到问题的根源,综合施策、对症下药。

  “家长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去学奥数?因为学奥数有用。总有那么一些学校,在招生的过程中,评价的内容涉及奥赛。家长让孩子学这个,就有了参与入学竞争的‘利器’。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考试,就有什么样的需求,就有什么样的培训,不斩断这其中的链条关系,只关培训机构是不能根治的。”

  唐江澎认为,之所以奥数与升学挂钩,还在于当前基础教育结构出现问题。全社会都认为基础教育应该是“金字塔”的状态,即每个城市都有个顶尖级的学校,再有二流的学校……人人都想往塔尖上挤,一个城市的好小学比好中学还少、好中学比好大学还少,这个城市的老百姓能不焦虑吗?

  好高中和人口的对应比例应有科学的标准。大致上,每30万人口应有一所比较好的高中。按此比例,像南京这样的城市,一流高中应有30所,哪怕有20所,情况都会好一些。一个城市教育均衡发展,一定是百花齐放、百花齐秀,让好学校普遍存在,让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不能是一枝独秀,或是几枝独秀。如果一个城市只有少数几所人人想上的学校,只满足部分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只会加剧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所以,我们不能允许“超级学校”的存在,任由它们把一个区域好教师挖光、把尖子生掐光、把北大清华的指标抢光。

  斩断培训与升学之间功利链

  唐江澎认为,对培训机构的整治不能一概而论。当学校教育不能提供丰富的高质量的教育时,一些培训市场是对学校教育有益的补充。

  “我们学校边上有一些辅导机构,比如培训击剑、游泳等,它们可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应该得到鼓励,但是要斩断升学的链条,不能说用艺术特长的方式来实现升学目的。” 唐江澎呼吁斩断培训与升学之间的功利联系,让教育回归应有的样态,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培训机构可提供更多的“菜品”让家长选择,而不是家长被裹挟。

  全国人大代表、泰州市海陵区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吉桂凤告诉记者,泰州也有不少培训机构,但主要是培养课外兴趣爱好,大部分学生不需要通过上课外班,来解决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这是如何实现的?泰州市教育局推出自主学习平台“泰微课”, 全市17个学科的2000多名特级教师和名教师全体上平台,针对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制作3-5分钟的微视频和配套的微测试。泰州的学生都可申请账号,根据自己的需求,在网上听课,最终达到名师资源共享的目的。

  这一平台上线近4年,已积累12万多条微视频和35万多条微测试,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每个学生都可免费在网上学习。这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学生和家长都比较满意,参加校外培训的意愿自然就不强烈了。

责任编辑:李月昭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