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宋亚洋个人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0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从三本院校的贫困生到优秀高级合伙人

  “你们有一个师兄非常的优秀,毕业之后执业三年就已经是律所的高级合伙人,以前在学校的时候……”这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院长韦宝平教授每学年第一节课必定要和大一新生讲到的学生,这名学生是他一直以来的骄傲,这名学生就是宋亚洋,现在是江苏睿恒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执行主任,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特聘兼职教师。

  积蓄力量,逆风飞翔

  宋亚洋来自宿迁一个农村家庭,家境贫困。初入大学的他质朴、真诚、上进,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与稳重。他不想家人担忧他的学习与生活,也想尽快承担起家庭的担子,他平时省吃俭用,利用课余时间到移动营业厅勤工俭学;学习上也毫不松懈,认真踏实,一直稳居班级第一的宝座,年年都把一等奖学金纳入囊中。作为班级班长,他还积极组织带领同学们参加各类活动,自身的努力结合老师同学的帮助与信任,他几乎包揽了大学期间所有的助学、奖学金项目。因此,大学期间他不仅不再向家中要生活费,还能利用所得贴补家用,减轻家中长辈的负担。

  大学期间,因为一场重病,差点让他离开校园生活,但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与帮助和对于理想的追求让他重新振作起来。即便是病床上的日子,他带着家人、老师、同学的关怀与期望,仍不放弃对专业知识的学习。重归校园生活后,他花了一学期补上了休学期间的所有课程,并快马加鞭在大四那年顺利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与同学们一起顺利毕业。

  “我真的非常感激大学期间的老师和同学,他们是信任我的人,也是我信任的人,他们是我在成长路上最坚固的堡垒。我希望我的努力能配得上他们的期望与信任。”2017年,宋亚洋顺利获得法律硕士学位,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

  专业精进,价值坚守

  大学本科毕业后,宋亚洋来到律师事务所实习。凭借过硬的专业功底与较高的情商以及踏实进取的态度,很快他就得到了律所同事的高度评价和当事人的高度认可,也在当地律师界赢得了不错的口碑。从在校期间开始,他就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工作之后,即便再忙再累,下班回家后他都要利用一两个小时的时间阅读、学习,不停地在法律专业知识上充实自己,在法律素养和法律思维上提高自己。律师这个职业是他的信仰,他心甘情愿为信仰砥砺前行、奋不顾身。

  执业三年,他一步一步,踏踏实实,以他的诚恳与热情开拓了自己的领域,成为当地最年轻的高级合伙人。工作的同时他不停完善自己,收获颇丰:2013年1月,他撰写的论文发表于《法制与社会》;2014年11月,他的论文获“2014年法治江苏建设高层论坛分论坛”三等奖;2015年12月,被聘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律援助公益服务中心名誉顾问;2016年,他获上海证券交易所独立董事资格、获证券从业资格证、获基金从业资格证;2016年9月,被聘为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法学院兼职教师;2017年6月,参加人民大学律师学院举办的江苏省律师协会律师事务所主任培训班,并顺利结业;2017年11月,被聘为中共泰州市委法律法规专家;2017年12月,担任泰州市青年联合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2018年1月,被评为2017年度优秀党员。

  成为律所合伙人后,他便携手律所青年律师率先开始团队化运作,主要从事商事业务,现团队成员8人。宋亚洋带领团队为数家拟IPO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在2017年8月4日,泰州市首家IPO法律服务工作室在其顾问单位成立。在他与团队的通力协作下,在2017年为顾问融资达数亿元。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对于自己律师的身份,他深知职业赋予自己的责任感。参法治宣传、法律援助与化解代理涉法涉诉案件一直是宋亚洋积极致力的领域。2017年,当事人吕先生因在提供劳务过程中受到严重伤害,在不知所措的情况下找到宋亚洋,希望他帮自己代理诉讼案件。鉴于当事人的困难状况,宋亚洋积极帮助其申请法律援助。考虑到当事人的身体原因,他每次都亲自到当事人处了解情况、收取材料。该案前后开庭四次,面对对方的矢口否认,宋亚洋以充分的证据和犀利的言辞据理力争,在唇枪舌战下终于为当事人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拿到胜诉的判决,当事人送上锦旗并表示感受到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感念于在校期间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宋亚洋工作之后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除了帮助社会公益组织提供法律帮助,宋亚洋还积极与泰州市海陵区团委一起对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为孩子们的生活尽绵薄之力。更有一些公益活动,宋亚洋总是默默付出,默默捐助。

  “我的成绩离不开曾经默默帮助过我的人,所以我也希望我的帮助能让他们今后有好的发展,我相信每一个愿意努力的人都是有潜力的,只要他们没有了经济上的后顾之忧或者能有机遇就一定能快速成长起来,未来他们也会像我一样想要去帮助更多人,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余香’不仅属于我,相信也属于未来的他们。”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