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师范大学吴巧艳个人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09 来源:

   吴巧艳,女,江苏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2012级学生,2016年毕业。在校期间,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春雨奖学金、专业一等奖学金、江苏陶欣伯助学基金会“伯藜之星”、社会实践中“十佳风尚奖”等荣誉,担任校伯藜学社副主席、院学生会副主席、班级学习委员,2014年获得春雨奖学金。现在沛县国税局从事风险应对方面的工作。

  破壳
  降临到这个世界的第二天,命运就给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被亲生父母廉价卖掉。“家庭”,这个绝大多数人都拥有而不自知的港湾,成为了我最大的奢求。虽然连亲生父母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但庆幸的是养父和一同生活的二伯对我很好,养父也成为了我心目中真正的父亲。父亲和二伯在开始抚养我时年事已高,家里又没有女人操持家务,我自小便承担起了生活的重担。
  虽然家境如此,但我对知识以及学习的渴望从没有因为生活中的种种艰辛而减弱。因为我知道,只有不断学习知识才能让我脱离现实中的种种困境,从而改变我的命运,让我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父亲和二伯的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正式的工作,为了供我读书,多脏多累的活都干。打工不顺利的时候,还会挨家挨户地借钱供我读书。当我从父亲那布满老茧、褶皱和创伤的手上接过来之不易的学费或生活费时,我的眼眶是湿润的,我的身体是颤抖的,但是我的心是坚定的。
  振翅
  我拼命地学习,不管课上还是课下,没有什么事几乎很少离开座位。在生活上我也特别注意节俭,初高中时每天就以三个白馒头和咸菜充饥。上了大学之后,我更加地刻苦努力,因为我深知这上大学学习的机会有多么地来之不易,因为我深知这上大学学习的机会对于父亲和二伯以及我将来的生活有多么地重要。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大学四年各个学期我的成绩都名列班级第一。除此之外,作为院学生会副主席、校伯藜学社副主席以及班级学习委员,我在保证学业的基础上,也兢兢业业地在各种活动和事务中为同学、学院和学校服务。每天学习和工作的事情虽然多,有时也会应接不暇,但我知道这些事情对我都是非常好的锻炼,因此都会尽心尽力去做好。天道酬勤,在老师们的关心指导和同学们的支持配合下,我很荣幸地获得了校“优秀学生干部标兵”、“校十佳自立自强大学生”和“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就在我为将来的生活努力拼搏的时候,命运又一次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残酷。2014年年初,在一个本该阖家团圆共度春节的日子里,我的二伯却倒下了。二伯一直以来就如同我的第二个父亲,给我启蒙,教我做人,供我读书。二伯的离世,使得父亲所承担的经济压力更大了。而就在此时,“春雨奖学金”真的就如同及时雨一样给我带来了甘甜。对其他同学来说4000元可能并不算什么,但对我来说却是意义非凡,这4000元足以负担我一学年的生活费。在学校得到的一系列资助和奖学金更加使我在经历了种种不幸之后依然坚定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因为我时刻感受到这个世界的善意。
  翱翔
  奋斗的大学生活也不曾止步,拼搏的人生不会停息。命运带走了我的二伯,却赋予了我更多的坚韧、自立与自强。我的大学,繁忙而充实。繁重的专业课、院学生会副主席、校伯藜学社副主席的各项工作、丰富多彩的活动……从学业到工作,我积极地利用一切机会磨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获得了各种奖项与荣誉。
  源于我曲折但励志的经历,学校以我为典型,拍摄了一部励志微电影。为了能让我的经历给更多的人带来正能量,我克服了种种心理障碍最终决定出演。《燕子》一经推出,不仅在校内掀起收视和传阅高潮,受到领导与师生的一致好评,也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有人问我为这个微电影这样付出值得吗?我只觉得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我应该乐观地面对未来,而且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有这么多的老师、同学以及爱心人士给予过我帮助,如果我的事迹能给其他人也带来帮助,那么无论要克服多少困难我都愿意去尝试。
  微电影之后,我就踏上了找工作的旅程,并先后获得上海拍拍贷人事管理培训生、百胜肯德基储备经理、学思堂数学老师等职位的offer。找工作之余,我努力准备2015年公务员国考,并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认真复习顺利通过笔试进入面试。对于面试,我怀着坦然的心态进行准备。我认真琢磨历年面试真题,仔细模拟面试场景,在室友的帮助下我完成了大部分类型面试的模拟。我将这些题目结合平时参加和组织的各种活动经验,在面试的时候有话可说并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思路。经过努力,2016年3月我顺利成为了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并在2016年7月份正式上岗。
  机会都是留给努力和有准备的人。回想过往,感觉像做了一场梦,我很感谢以前经历的一切,因为这份经历锻炼磨砺了我,就像高尔基所描述的海燕一样,我又未尝不可做这样一只搏击风雨的海燕呐!
 

 

  

责任编辑:孙佳铭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