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要有必胜的信念

作者:杨 程 发布时间:2018-11-12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教育管理部门要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找准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切入点、突破口,集中力量、倾斜资源进行攻关。

  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很多孩子在愉快地享受着假期,但也有不少孩子在培训班里忙着学习。

  校外培训热退烧不是容易的事,而且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的不规范乃至违法违规办学行为,不仅违背了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也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不少家长在“洗脑式”营销广告的忽悠下,让孩子参加校外培训,花费动辄成千上万元,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引起了不少家长的不满。

  面对这种情况,今年以来,教育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有效规制,发布相关政策措施,开展专项治理活动,对违法违规的校外培训机构坚决予以打击,对不符合规范的校外培训机构予以正面引导。但在这种背景下,社会上有部分人竟认为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是一阵风,把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比作双刃剑,认为治理行动会推高培训费用。其实,基于这种考虑的人,并没有完全看清当前校外培训机构乱象之严重,没有把握教育以育人为本的初心。因此,要认清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是一场刻不容缓、务求必胜的攻坚战”,不能动摇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决心。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人民幸福、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阐述了“九个坚持”,其中就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所在,而校外培训机构的无序发展破坏了健康的教育生态,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损害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对此,教育管理部门要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想人民群众之所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找准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切入点、突破口,集中力量、倾斜资源进行攻关。

  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教育部连续针对校外培训机构的乱象打出“组合拳”。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旨在迅速遏制校外培训机构的不规范办学行为;今年4月,教育部督促指导各地全部公开了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派出督查组分赴全国7个片区开展督查;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以规范促进校外培训机构健康有序发展……可以说,针对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组合拳取得阶段性成果,不仅治理了一批存在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还为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

  但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校外培训机构的问题仍然不少,校外培训热还没有真正退烧。治理校外培训机构,至少有四个方面应当明晰。第一,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绝不允许“等一等”。做任何事情,出发点错了,方向偏了,肯定事倍功半,现在不是讨论要不要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也不是要抱怨治理培训机构过程中遇到的阻力,而是要动手解决并治理好校外培训机构。第二,切实构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是一场复杂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培训机构、家长、学生等主体,要进一步明确“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等问题,建立并规范全过程的监管机制。第三,要进一步发挥行业自治的作用。今年4月,全国160家校外培训机构共同签署《校外培训机构自律公约》,承诺依法、诚信、规范办学,这是推进行业自治的一种尝试,今后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中要进一步发挥行业自治的力量。第四,坚定治理校外培训机构的信心,这种信心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理念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来自于教育部门工作中形成的团结奋斗的精神和对教育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更来自于千千万万个家庭对优质教育的期盼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校外培训市场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校外培训机构的野蛮生长模式必将被终结。

  (作者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