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教育需要“适合的课堂”

作者:刘加宽 发布时间:2018-08-03 来源: 《江苏教育》

  课堂作为教育的主阵地,应该成为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儿童个性发展需要的舞台。然而现在的中小学课堂仍然存在诸多不适合现象,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把目光聚焦在打造适合的课堂上。 

  一、课堂教学不适合现象的表现 

  (一)师生课堂话语权不平等 

  课堂话语权显示了说话者在课堂上的地位。当前,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话语权是不平等的,更多的体现在教师的“话语霸权”和学生的“伪话语权”。例如,课堂教学往往倾向于“一言堂”,学生多数被动地回答问题,或者教师指定学生发表看法,教师掌握交谈的内容、方向、时间及进度等,师生课堂话语权不平等是课堂教学不适合的一个明显特征。 

  (二)学生课堂参与机会不均衡 

  不同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机会不均衡,一些优等生往往有更多的参与机会。教师的提问有时也会倾向于优等生,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选择,有时也会倾向于优等生。课堂小组互动,优等生往往是小组的核心人物。后进生由于基础薄弱,有时不能很好地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往往被动参与,久而久之被“边缘化”。 

  (三)教学时空资源分配不均匀 

  在目前的班级授课条件下,所有的学生按照同样的进度、同样的时间,学习同样的内容,显然更利于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发展。同时,在座位的编排上,往往优等生的座位比较靠前,而后进生座位往往靠后,教室最后两排以及两边的位置几乎成了后进生专座。 

  二、课堂教学不适合现象的成因分析 

  (一)教师心理偏见影响课堂公平 

  教师在努力做到爱每个孩子的同时,又通常表现出对不同孩子爱的差异。一般而言,对成绩优秀的学生会优待一些,如果能够把握好优待的“度”,将其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不会对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影响,但是“度”把握不好,就会形成心理偏见,从而影响学生课堂上的自信,消退学生学习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二)学生个体差异影响课堂地位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自身的素质是影响课堂地位的主要因素。有些学生学习动机强烈,课堂表现非常活跃,得到的关注更多;有些学生基础较差或表现不活跃,得到关注比较少。这些因素就给创建适合的课堂带来了挑战。 

  (三)教师教学动机影响教学标准 

  影响教师教学动机的主要观念是应试教育思想和精英教育思想,持应试教育思想的教师将学生考试分数作为教学目标,唯分数至上,导致只见分数不见人,课堂上忽视学生群体,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提升。持精英教育思想的教师往往把教学重点限定在极少部分学生身上,不能面向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当两种思想在教师观念中占据主导作用,就会形成一定的心理暗示,造成课堂不能成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堂。 

  三、“适合的课堂”创建路径探析 

  适合的课堂面向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素养的积淀,从而获得充分、自由、多元的发展,教师应该成为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帮助者和引路人。 

  (一)树立全纳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 

  全纳教育观倡导消除教学偏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就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引领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自主获得发展。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个体差异性,处理好教学目标一致性与个体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树立全纳教育观,实施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大众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都有受尊重的权利。不能因其升学无望就放弃他们,甚至剥夺他们学习的权利。教师要以博爱之心关爱每一个学生;要以包容之心包容学生的缺点错误;要以平等之心公平对待每个学生,让课堂成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适合课堂,让课堂走出狭隘空间,成为学生丰富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舞台。 

  (二)消除话语霸权,构建交际课堂 

  课堂教育公平,要消除教师和少数优生的话语霸权,构建人人参与的民主和谐的交际课堂。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之间不是知识的单向传授和接受过程,而应该是共同学习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消除话语霸权,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应只做知识的呈现者,而应做学生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师生双方都应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敞开心扉对话,共同学习,共同在场,平等对话,共同达到教学的目的。在小组合作的课堂上,要设法消除组内优生的话语霸权,创建团结、高效、互补的合作小组。 

  (三)改变座位编排,消除“优先定位” 

  课堂空间资源公平分配是创建适合的课堂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合的课堂形式上的外显,具体体现为学生座位的合理规划与科学编排。座位规划与编排关系到学生学习环境的建设,一直受到家长高度关注。科学合理编排座位要本着服务教育教学、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原则,在充分考量学生需求的基础上,消除偏见,公平公正地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位置。让不同类型学生在教室中的座位排列均匀分布,以学生的高矮、视力等作为编排的参考依据,保证每一个学生周围环境的相似性,消除学生因为座位而产生的被歧视感、被排斥感,缓解空间距离所带来的座位优劣之别,建立起良好师生关系。 

  (四)共享优质资源,打造适合的教育 

  课程资源的公平分配需要为所有学生提供学习相同课程内容的机会。传统的教学模式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的,教材是知识的主要载体,所有学生都使用相同的学习材料,必然导致优生“吃不饱”、差生“难消化”状况的出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为不同学生提供满足其需要的学习材料,又要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共享优质教学资源,要求教师具有课程开发意识,在保障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补充完善原有课程内容,开发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和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班本课程或个性化课程,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课程资源合理分配。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材料与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布置更加个性化的作业,实行多种分组模式,从而缩小学生个体之间的能力差距,打造适合的课堂。

(作者系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教育局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贾晨婧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