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学:水利工程健康诊断与综合整治团队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0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团队简介: 

  水利工程健康诊断与综合整治团队是以吴中如院士、顾冲时教授领导,沈振中教授、郑东健教授、苏怀智教授、包腾飞教授、赵二峰副教授、陈波副教授为骨干力量构成的老中青多层次教学科研团队。该团队长期从事重大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分析和评价、检测和监控以及灾变机理和健康诊断等教学、科研及工程实践,在重大水利水电工程风险调控、健康诊断与安全监控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创新性研究成果,并且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在同类技术中处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保障水工程安全的教学科研团队在科研攻关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团队深知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基本职责,团队的每位老师对学生都是言传身教,始终坚持为学生传道受业解惑。团队带头人吴中如院士被评为为水利部特等劳模,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全国模范教师;顾冲时教授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宝钢教育奖“优秀教师特等奖”等诸多奖项。 

  

 【先进事迹】 

独秀寒枝自勤勉  春风化雨催桃李 

  师德师风 

  吴中如院士、顾冲时教授领导的团队一直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尽职尽责、敬业奉献。团队人员对教育事业和水利专业充满了无限热爱,每年为研究生主讲《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混凝土坝及坝基的强度理论基础》等多门专业课程。其中,吴中如院士编著的《水工建筑物安全监控理论及其应用》被推荐为教育部研究生教材。无论团队人员是担任系所负责人,还是担任学院领导等行政工作,始终把教书育人放在第一位,教育学生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河海大学流传着关于吴中如院士的这样一句话:“一年365天,吴老师有364天半都在做学问。”对学生而言,吴中如院士是良师,更是益友。吴中如院士对学问的严谨态度是出了名的。对于研究生的论文,他都亲自制订框架,对论文细节如标点符号、英语单复数、时态语态,他都一一修改。答辩时,吴中如院士还要对关键数据进行审核,考察学生概论是否清楚。他经常对研究生说的一句话是:“我的要求是严了一点,可我不能误人子弟啊!现在不严格要求,将来你们会走很多弯路。” 

  顾冲时教授平日工作繁忙,他常常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认真备课,亲自为研究生授课。作为河海人的他深知专业基础的重要性,尽管患有肩周炎,在讲解专业理论知识时,他也会坚持放下多媒体的便利,亲自板书。课下,他非常乐意与学生以各种方式进行交流,答疑解惑,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学生对他如此评价:“通过顾老师的讲授,他治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对我们产生深远影响,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要以他为榜样,非常感谢顾老师的谆谆教诲”“他传授的知识是我一生的财富”。顾冲时教授每年指导博士研究生23名,硕士研究生48名。每逢出差,他的公文包里总会装着研究生的论文,车厢嘈杂,他却心无旁骛地埋头修改论文。 

  在吴中如院士、顾冲时教授领导下,团队的其他老师也秉承了这些“敬业乐业、刻苦教学”的精神,使得整个团队形成了良好的治学态度,为广大师生树立了典范。 

  在生活中,吴中如院士、顾冲时教授领导的团队对待学生非常关心,经常了解生活中是否有困难,并尽力帮忙解决,做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团队老师对待学生就像对待他们自己的子女一样,充满关怀和慈爱,常常以自己的切身体会教导研究生,要做个真正的人;教导年轻人不要过多地考虑名和利,该做的事情要认真做、坚持做,不屈不挠,始终不渝,终将获得一定的成功。 

  研究生培养 

  吴中如院士、顾冲时教授领导的团队对研究生的培养注重因材施教,建立了硕、博“分方向”与“分层次”相结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使得每个学生都能紧跟国际前沿,勇于探索创新。 

  团队老师非常重视对研究生采用引导式教育,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多搜集研究方向和相关领域的最新文献,多实践和尝试;同时,特别强调实例分析,注重“有感而发”“理论回归实际”。近年来,有多名研究生获得“张光斗”“潘家铮”奖学金,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论文,授权了多项国内外专利,同时多人入选河海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养计划。已毕业的研究生中共有10篇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学位论文。 

  团队潜心教学和科研的同时,也注重与外界的学习与交流,提升团队师生的国际视野。近几年先后引进了三位国际著名水工专家以“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名誉加盟团队,并吸引多名国外水工专家作为河海特聘教授参与到团队的项目,让学生学习国际先进的技术;同时还选派多名学生到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进行联合培养,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 

  团队所培养的研究生现分布在全国各地水利机构中,由于秉承了团队中“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精神,大都成为单位的技术骨干或领军人才,有一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有人任职副市长,也有人获得“安徽省首届勘察设计大师”的荣誉称号,还有的在大型勘测和设计研究院任总经理和总工程师等要职。 

  科学研究 

  吴中如院士、顾冲时教授领衔的水利工程健康诊断与综合整治团队,创建的水工程风险调控与安全智能监控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水工程安全监控。2012年初,研究团队牵头组建水科学与水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水工程安全创新平台”,汇聚三峡集团、中电建集团、北科院、南科院等龙头水利水电企业和著名研究机构相关优势力量,打通科技创新链和工程产业链之间的壁垒,开展全方位服务,产生了数百亿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社会效益。 

  研究团队承担了近几年在复杂地质条件建成的如小湾、锦屏、糯扎渡等几乎所有300级高坝施工与蓄水安全保障技术任务。面对世界上水推力最大和坝内存在大量裂缝的小湾特高拱坝所面临的安全巨大风险,利用研发的综合反映大坝实时状态评价和趋势性变化的预报技术,提供了决定性的决策依据,直接经济效益超过50亿元;之后,继续监控该坝运行性态,为该工程及下游梯级大坝高效安全运行,以及确保下游东南亚湄公河流域五国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起到关键作用。将这一成果应用于世界上最高的锦屏一级拱坝工程,为其提前两个月蓄水至正常水位和高效运行提供安全支持,保证了工程效益的提前和充分发挥。 

  研究团队致力于将水工程安全风险评定与馈控理论模型和技术体系转化成行业标准规范、个性化解决方案以及专业培训教材和技术指南,在全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和除险加固中广泛使用。近4年来,有效解决了13个省70多个重大水工程(包括新安江、丰满、小浪底、龙羊峡等)安全运行瓶颈,取得6.5亿元直接经济效益;编修行业规范4部,培训技术人才1000余名。 

  研究团队牵头的水工程安全创新平台助力平台所在的协同创新中心成为省中心(2013年)、国家培育中心(2014年)。国内主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运行单位纷纷上门寻求合作,已与30多家签订长期协议;美国垦务局、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拿大BC Hydro公司以及奥地利格拉茨大学等国外10多个著名高校和研究机构与平台进行联系,开展合作,已为哈萨克斯坦、泰国、老挝等10多个国家20多个水利水电工程提供了服务。工程院马洪琪院士对高坝安全监控成果推广给予充分肯定。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认为研究团队“为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风险评定提供了客观统一的度量,并为工程的风险应急处理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工具、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