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 关于我们

标题 全文

淮阴师范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导师团队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8-0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团队简介: 

淮阴师范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导师团队由校内导师力量教授、李相银教授、孔凡成教授、范新阳教授和校外导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宋明镜5人组成。自2012年以来,导师团队培养硕士21名,出版专著和编著11部,发表论文60余篇,立项课题10项,为语文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做出了应有贡献。 

本导师团队特色:专业特长显著,学术优势共生,理论引领、实践指导和教研助力三位一体。具体体现在: 

1.基础教育研究特色鲜明。语境教学研究成果丰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丰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2.课程改革富有活力。团队重构课程内容,注意在教学中精选案例,采用语境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语境化,开展一系列基于语境教学的语文教育硕士课程改革实践。 

3.创设“淮阴师范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平台。工作站聚合淮阴师范学院、江苏省清河中学与“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人才办宋明镜特级教师工作室”三方智慧,形成了一支具有丰厚理论学养和丰富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导师团队。 

4.实施精细化、菜单式培养。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培本固基,扶优促良,使教育硕士成长为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优质教师。 

  

 【先进事迹】 

辛勤耕耘育桃李,衣带渐宽铸优才 

一字一句包含谆谆教诲,一言一行彰显人格魅力,尽满腔热血育桃李,穷毕生所学扶栋梁。 

科研创新,学术引领 

教育硕士培养需要导师有雄厚的科研能力,坚实的学科知识和科学的教学艺术,需要教师通过科研创新来夯实教育基础。五位导师在科研方面各有所长,互补整合,为教育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力量老师,二级教授、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省高校教学名师、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宁夏大学、江苏师大、东北师大硕导,先后出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近代汉语语法独特形式研究》《汉语论稿》等专(编)著及教材12部,在《汉语学习》《修辞学习》《古籍校勘疑误汇录》(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江苏社会科学》《纽约人文学刊》(美国)《河北学刊》《北方论丛》等国内外语言、综合类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先后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省教改项目10余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3项。 

李相银老师,博士、教授、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苏州大学、宁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兼职硕导,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曾获省哲社优秀成果奖、省高校哲社优秀成果奖等14项,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课例精选》等专(编)著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2项、江苏省“十三五”基础教育课题、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各1项。 

孔凡成老师在《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教育评论》《红楼梦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语境教学研究》《从情境到语境》《中国教育名家与语境教学发展》,编著《中学语文名师经典课例研究》《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例研究》等。主持省教育厅高校社科项目基础教育研究项目3项,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语境教学研究成果曾获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理论创新类二等奖,语境教学理论与实践获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范新阳老师,博士、教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兼职硕导。在《人民教育》《中学语文》《南京师大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孟郊诗歌研究》等专(编)著3部,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十三五”教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1项,获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奖、江苏省高校哲社优秀成果奖1项。 

宋明镜老师,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淮安市教育局、人才办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江苏省中小学电教教材评审委员。参加过省考试院的命题工作,获得过省优课一等奖,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江苏教育》等发表过四十多篇论文,主持完成多项省教研、省规划课题,课题获全国教研成果二等奖。 

治学严谨,敬业务实 

力量老师有着较强的大局观念和敬业精神,哪怕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仍然兢兢业业付出,勤勤恳恳治学,仍然精力充沛地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 

力量老师在每堂课前都会做好充分的手写准备,确保了授课的清晰化、条理化、生动化,他的课堂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力量老师治学严谨,敬业务实,着实让同学们深深感动。叶润秋同学论文开题前,力老师抓准每个时间节点关注她的课题进度,不厌其烦地释疑解惑,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她修改开题报告。开题论证时,力老师因为出差,不能够亲自到场,他让叶润秋同学全程录音和记录,开题论证结束后与叶同学一起对论证专家的意见逐条进行分析,并提供给她新的写作意见和思路。 

力量老师在教学和研究中,将自身所学倾囊相授,在学术梯队建设上,奖掖后学。具有国际视野,曾赴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考察讲学,为促进学校国际化合作做出很大贡献。 

生活中,力老师十分谦逊温和,经常和同事们、同学们打成一片,和他们聊聊人生、谈谈理想,关注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未来愿景。力老师亦师亦友,不仅是学术科研上的好导师,更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好向导。 

六十多个春秋,四十余载的学术砥砺,力量老师用自己对学术的认真、执着和严谨来启迪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和热爱来感化学生。花枝竞秀须雨露,桃李争荣靠园丁,力量老师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好导师的真正内涵,他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典型样例,他是同学们、同事们心中那个永不褪色的“最可爱的人”。 

立德树人,身正为范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教书育人,师德为先”是李相银老师多年来培养学生始终遵循的准则。李相银老师常常在开学典礼上,用“上”“止”“正”三个字向大家提出努力的方向,“上”即“上善若水”,“止”即“学无止境”,“正”即“行正致远”。他寄语新同学们能够安心读书、潜心写作、勤于思考,做一名传递正能量、有方向的青年人。 

李老师还随时关注着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当下的社会,有各种各样难抵的诱惑,有各种各样繁琐的事务,年轻学生有时缺乏一颗认识自我的心,尤其当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接踵而至时,很容易迷失、浮躁、难以沉静。这时,李相银老师就会以亲人师长的身份出现在同学们中,循循善诱,耐心开导,坦诚交流,提供建议。 

李老师经常告诫同学们,一定要不忘初心,不忘本真,要用一颗真挚的心去看待世界,用一颗踏实的心去完成任务,他就是同学们前行路上的领路人。 

重构内容,创新教法 

为创新教育硕士培养方式,实现学科理论课程实践化,教学实践指导语境化,孔凡成老师开展了基于语境教学的语文教育硕士课程改革实践,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呈现语境化,过程培养凸显语境教学法。 

首先,精选案例,运用语境教学理论评析课例。从中小学名师中精选了60余篇供学生学习。这些课例是中小学语文名师的创造性贡献,同时具有语境教学思想的解释功能,鲜活的教育学资源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帮助。 

其次,重构课程内容,致力学以致用。如在教学实践方面,校内实践教学内容设置课文鉴赏指南、名课研习、教师角色模拟、教师备课模拟、说课模拟、上课模拟、听课模拟、评课及教师礼仪模拟、批改作业模拟、教学研究模拟等;校外包括见习、实习、调查等。 

再次,立足“淮阴师范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平台,将教学实践现场化,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语境中掌握鲜活的语文教育理论,形成科学的语文教学技能。 

勤于耕耘,贵在引领 

范新阳老师,在生活中玉树临风,在学术上一丝不苟,他鼓励同学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拓展,敢于从零开始,他思维之敏锐和对相关问题的举一反三能力令同学们折服。万子文同学在完成论文的那段时间里,范老师要求她按时汇报论文进度、写作的想法和困难,逐步引导她学会自主创新。 

范老师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别并不是体貌而是思维,对人的培养,就是对其思维的培养。对问题而言,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问题就解决了一半。范老师经常采用鼓励、激励和批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导同学们,在他们悲观的时候,会感受到被重视和支持的力量;在懈怠的时候,会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平凡守拙,身教言传 

宋明镜老师,是校外兼职导师,但他不仅为研究生们开设了“课例研究”“说课与演课”“语文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等课程,还为研究生们提供实践研讨的机会: 

言传身教,在“淮安市高中语文‘广阅读·语言建构与运用’专题研讨活动”中开设教学示范课“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组织研究生一同研讨,并整理了教学实录、说课评课、学生反馈等电子资料,供同学们继续研讨。 

  宋老师将自己为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课堂点评(38节课)的电子材料做了汇总,供研究生同学们研讨。引导学生参与“宋明镜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亲身参与学校语文备课组的课堂教学观摩、说课评课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研究生同学们不仅有观察、有思考,他们还都将自己的观课心得记录下来,并与宋老师等一起讨论对话。 

责任编辑:周灵

淮阴师范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导师团队
发布时间:2018-08-03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作       者:

 

  团队简介: 

淮阴师范学院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导师团队由校内导师力量教授、李相银教授、孔凡成教授、范新阳教授和校外导师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宋明镜5人组成。自2012年以来,导师团队培养硕士21名,出版专著和编著11部,发表论文60余篇,立项课题10项,为语文教育硕士培养工作做出了应有贡献。 

本导师团队特色:专业特长显著,学术优势共生,理论引领、实践指导和教研助力三位一体。具体体现在: 

1.基础教育研究特色鲜明。语境教学研究成果丰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丰富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2.课程改革富有活力。团队重构课程内容,注意在教学中精选案例,采用语境教学、案例教学方法,将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语境化,开展一系列基于语境教学的语文教育硕士课程改革实践。 

3.创设“淮阴师范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平台。工作站聚合淮阴师范学院、江苏省清河中学与“淮安市教育局、淮安市人才办宋明镜特级教师工作室”三方智慧,形成了一支具有丰厚理论学养和丰富基础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导师团队。 

4.实施精细化、菜单式培养。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培本固基,扶优促良,使教育硕士成长为适应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优质教师。 

  

 【先进事迹】 

辛勤耕耘育桃李,衣带渐宽铸优才 

一字一句包含谆谆教诲,一言一行彰显人格魅力,尽满腔热血育桃李,穷毕生所学扶栋梁。 

科研创新,学术引领 

教育硕士培养需要导师有雄厚的科研能力,坚实的学科知识和科学的教学艺术,需要教师通过科研创新来夯实教育基础。五位导师在科研方面各有所长,互补整合,为教育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力量老师,二级教授、江苏省语言学会副会长、省高校教学名师、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宁夏大学、江苏师大、东北师大硕导,先后出版《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近代汉语语法独特形式研究》《汉语论稿》等专(编)著及教材12部,在《汉语学习》《修辞学习》《古籍校勘疑误汇录》(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江苏社会科学》《纽约人文学刊》(美国)《河北学刊》《北方论丛》等国内外语言、综合类刊物发表论文70余篇。先后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省教改项目10余项,获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3项。 

李相银老师,博士、教授、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苏州大学、宁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兼职硕导,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带头人。曾获省哲社优秀成果奖、省高校哲社优秀成果奖等14项,获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上海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课例精选》等专(编)著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2项、江苏省“十三五”基础教育课题、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各1项。 

孔凡成老师在《语文建设》《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语文学习》《教育评论》《红楼梦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著有《语境教学研究》《从情境到语境》《中国教育名家与语境教学发展》,编著《中学语文名师经典课例研究》《小学语文名师经典课例研究》等。主持省教育厅高校社科项目基础教育研究项目3项,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课题1项,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1项。语境教学研究成果曾获江苏省第三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理论创新类二等奖,语境教学理论与实践获省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范新阳老师,博士、教授,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苏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兼职硕导。在《人民教育》《中学语文》《南京师大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孟郊诗歌研究》等专(编)著3部,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十三五”教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重点课题1项,获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奖、江苏省高校哲社优秀成果奖1项。 

宋明镜老师,江苏省高中语文特级教师,淮安市教育局、人才办特级教师工作室领衔人。江苏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指导老师,江苏省中小学电教教材评审委员。参加过省考试院的命题工作,获得过省优课一等奖,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江苏教育》等发表过四十多篇论文,主持完成多项省教研、省规划课题,课题获全国教研成果二等奖。 

治学严谨,敬业务实 

力量老师有着较强的大局观念和敬业精神,哪怕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仍然兢兢业业付出,勤勤恳恳治学,仍然精力充沛地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 

力量老师在每堂课前都会做好充分的手写准备,确保了授课的清晰化、条理化、生动化,他的课堂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 

力量老师治学严谨,敬业务实,着实让同学们深深感动。叶润秋同学论文开题前,力老师抓准每个时间节点关注她的课题进度,不厌其烦地释疑解惑,一遍又一遍地帮助她修改开题报告。开题论证时,力老师因为出差,不能够亲自到场,他让叶润秋同学全程录音和记录,开题论证结束后与叶同学一起对论证专家的意见逐条进行分析,并提供给她新的写作意见和思路。 

力量老师在教学和研究中,将自身所学倾囊相授,在学术梯队建设上,奖掖后学。具有国际视野,曾赴美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等国家考察讲学,为促进学校国际化合作做出很大贡献。 

生活中,力老师十分谦逊温和,经常和同事们、同学们打成一片,和他们聊聊人生、谈谈理想,关注他们的心路历程和未来愿景。力老师亦师亦友,不仅是学术科研上的好导师,更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好向导。 

六十多个春秋,四十余载的学术砥砺,力量老师用自己对学术的认真、执着和严谨来启迪学生,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悟和热爱来感化学生。花枝竞秀须雨露,桃李争荣靠园丁,力量老师用他的行动诠释了一个好导师的真正内涵,他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的典型样例,他是同学们、同事们心中那个永不褪色的“最可爱的人”。 

立德树人,身正为范 

经师易遇,人师难求。“教书育人,师德为先”是李相银老师多年来培养学生始终遵循的准则。李相银老师常常在开学典礼上,用“上”“止”“正”三个字向大家提出努力的方向,“上”即“上善若水”,“止”即“学无止境”,“正”即“行正致远”。他寄语新同学们能够安心读书、潜心写作、勤于思考,做一名传递正能量、有方向的青年人。 

李老师还随时关注着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状况,当下的社会,有各种各样难抵的诱惑,有各种各样繁琐的事务,年轻学生有时缺乏一颗认识自我的心,尤其当经济压力、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接踵而至时,很容易迷失、浮躁、难以沉静。这时,李相银老师就会以亲人师长的身份出现在同学们中,循循善诱,耐心开导,坦诚交流,提供建议。 

李老师经常告诫同学们,一定要不忘初心,不忘本真,要用一颗真挚的心去看待世界,用一颗踏实的心去完成任务,他就是同学们前行路上的领路人。 

重构内容,创新教法 

为创新教育硕士培养方式,实现学科理论课程实践化,教学实践指导语境化,孔凡成老师开展了基于语境教学的语文教育硕士课程改革实践,将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科知识呈现语境化,过程培养凸显语境教学法。 

首先,精选案例,运用语境教学理论评析课例。从中小学名师中精选了60余篇供学生学习。这些课例是中小学语文名师的创造性贡献,同时具有语境教学思想的解释功能,鲜活的教育学资源为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帮助。 

其次,重构课程内容,致力学以致用。如在教学实践方面,校内实践教学内容设置课文鉴赏指南、名课研习、教师角色模拟、教师备课模拟、说课模拟、上课模拟、听课模拟、评课及教师礼仪模拟、批改作业模拟、教学研究模拟等;校外包括见习、实习、调查等。 

再次,立足“淮阴师范学院研究生工作站”平台,将教学实践现场化,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语境中掌握鲜活的语文教育理论,形成科学的语文教学技能。 

勤于耕耘,贵在引领 

范新阳老师,在生活中玉树临风,在学术上一丝不苟,他鼓励同学们要敢于质疑,敢于拓展,敢于从零开始,他思维之敏锐和对相关问题的举一反三能力令同学们折服。万子文同学在完成论文的那段时间里,范老师要求她按时汇报论文进度、写作的想法和困难,逐步引导她学会自主创新。 

范老师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最大差别并不是体貌而是思维,对人的培养,就是对其思维的培养。对问题而言,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问题就解决了一半。范老师经常采用鼓励、激励和批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导同学们,在他们悲观的时候,会感受到被重视和支持的力量;在懈怠的时候,会感受到肩上的责任和使命。 

平凡守拙,身教言传 

宋明镜老师,是校外兼职导师,但他不仅为研究生们开设了“课例研究”“说课与演课”“语文课程改革专题研究”等课程,还为研究生们提供实践研讨的机会: 

言传身教,在“淮安市高中语文‘广阅读·语言建构与运用’专题研讨活动”中开设教学示范课“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组织研究生一同研讨,并整理了教学实录、说课评课、学生反馈等电子资料,供同学们继续研讨。 

  宋老师将自己为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课堂点评(38节课)的电子材料做了汇总,供研究生同学们研讨。引导学生参与“宋明镜特级教师工作室”活动,亲身参与学校语文备课组的课堂教学观摩、说课评课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研究生同学们不仅有观察、有思考,他们还都将自己的观课心得记录下来,并与宋老师等一起讨论对话。 

责任编辑:周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