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元蒲村的服务站

作者:童 莉 发布时间:2018-12-26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在南京溧水石湫街道桑元蒲村,有一个为百姓称道的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站,该服务站由南京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与桑元蒲村共建,是我省高校与地方联合创建的首个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站。

  “服务站抓住老人、儿童这2个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群体,为‘一老一小’提供了多项贴心服务,形成了高校、村、群众三方共赢的良好格局。”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陈华说。

  “改革开放以来桑元蒲村的社会变迁——党员口述史”是服务站的一个重要项目。采访中,笔者得知,该项目最初由村第一书记吴鑫策划,除第一书记外,吴鑫还有个身份——晓庄学院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2018年初,他参与南京市“四个一线”支援项目,赴桑元蒲村挂职第一书记。“我与村里的老人,特别是老党员拉家常时发现,几乎人人都有一段光荣家史,很多内容都很新鲜。”几经思考后,吴鑫产生了一个念头:何不将其与高校党建结合,让“95后”大学生听老党员讲故事,“教育效果不亚于高质量的党课”。

  与村党支部共同商议后,项目正式启动。今年3月起,该校派出20余名学生进村入户,采访110名党员,并将口述内容整理编印成《桑元蒲村党员口述农村社会变迁》文集。在吴鑫看来,这既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一个创新,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一次创新。

  “走访的每时每刻都充满感动。”学生谢芳全程参与访谈和文字整理工作,“被采访的老人们,为国家作了很多贡献,生活虽简朴,却从未有怨言,多的是对生活的满足,对党员身份的自豪,对国家的赞美,我们都很受教。”

  每周六一大早,村里的孩子们都会从四面八方涌向服务站“成长课堂”,“教室”里时而鸦雀无声,时而笑声阵阵。据悉,每周六9:00至15:30,来自南京晓庄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都会为村里的孩子辅导作业,开展英语、手工、绘画、读书分享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孩子父母在外打工,半年才回来一次。以前,孙子成绩不大好,性格内向,我不识字,没法辅导。自从有了服务站,成绩提高了不少,人也活泼了。” 提起“成长课堂”,村里一位老人感激不已,“今年暑假原本要带孩子到父母身边,后来听说村里要搞夏令营,孩子坚持要留下参加。”

  老人说的夏令营,是今年暑假在桑元蒲小学举行的“爱心续航,乡村逐梦”夏令营。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10名学生组成“伯藜支教团”,为80名三至五年级学生开设夏令营,活动涵盖趣味数学、石头画、篮球等。

  “高校师生不缺理论知识,但对社会生活,尤其是农村生活了解不足。师生热情参与活动,也能提升能力。”南京晓庄学院校长许承明表示,“服务站不仅为桑元蒲村送去了帮助,也为大学生了解农村、反哺社会提供了难得的载体。”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