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东中专夺冠记

作者:孟再越 萧萱 发布时间:2018-12-26 来源: 《江苏教育报》

  近日,由教育部主办的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落幕。凭借创新的资源手段和巧妙的教学设计,江苏省如东中等专业学校叶飞飞、刘泽锋、吴建雄团队的参赛作品《美丽中国共建共享》荣获课堂教学赛项一等奖第一名。

  “从今年3月起,我们历经了校赛、市赛、省赛、省赛复选、国赛,最终站上了最高领奖台。”叶飞飞说,在她看来,团队真正的成长始于省赛后的集训。据刘泽锋介绍,集训阶段,团队碰到了最为棘手的难题——重新确定选题。“省专家组要求,选题既要题材新颖、立意深远,又要符合现实意义”。为了寻找选题,团队成员翻阅了无数资料。“记忆最深的是每隔两三天就要汇报一次选题筹备情况”。“不合适”“不行”“再思考”……每次否定,都再次加重了3人的压力。集训期间,团队先后准备了6个选题,在不断磨合后,最终确定了《美丽中国共建共享》这一题目。

  选题确定后,落实教学方案、教学模式又是个难关。“省里专家要求非常严格,我们的方案每天都在修改中。”吴建雄回忆道。后来,团队收集大量环保数据等资料,反复推敲课程结构设计、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确定方案后,该团队得到了专家组的肯定,在复选中脱颖而出。

  9月中旬,团队回到学校开始课堂实践。本以为选题、教案都敲定好,接下来的课堂拍摄过程会轻松些,但拍课同样具有高难度:拍摄必须一拍到底,中途不允许任何剪辑,如有失误必须从头再来。无论对叶飞飞,还是对学生,这都是一个挑战。前期,她与学生反复磨合,每个环节都细心沟通,生怕遗漏。多次尝试后,作品得以完整呈现。

  为顺利通过专业与教学理论研究与答辩,从9月起到赛前,读书、汇报、整理、模拟成为叶飞飞每天的规定动作。她每天对着镜子进行模拟答辩练习,从普通话的发音,到举手投足的仪态,再到答辩回答的技巧,个人素质在一次次练习中得以提升。

  谈及这节课的亮点,几位成员有说不完的话。教学设计过程中,这节课结合了德育课程的特点,采用了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课堂知行脱节现象。同时,借助智能测评系统,解决传统课堂评价难的状况。

  此次比赛中,学习和研究成为该团队的常态。“精益求精是大赛给我们的最大启发。”刘泽锋告诉笔者,经历此次大赛,团队看到VR、AR、虚拟仿真、远程合作等新科技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教育信息化2.0计划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可能。此外,在研修过程中,团队成员浸润在互联网+、产教融合、课程思政、STEAM教学、自适应学习等一系列前沿理念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长。

  “能在这次国赛中获得好成绩,与学校的全力支持分不开。”3位成员如是说。据介绍,该校高度重视本次比赛,提供“绿色通道”,根据国赛标准,从一张桌椅、一盏灯、一块屏幕买起,10多天时间就将专业的录播教室布置好,只为给团队提供最好的上课环境。近年来,该校特别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作为工作重点来抓,通过组织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教学能力比赛等提升教学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成效显著。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