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是学业的领路人,是可信赖的知心朋友”

——扬州大学杨建昌事迹介绍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6-2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杨老师是学业的领路人,是可信赖的知心朋友”

  ——扬州大学教师杨建昌先进事迹

 

  杨建昌教授是江苏无锡人,1956年2月生,1985年1月于原江苏农学院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从事作物栽培与生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973”计划农业领域咨询专家;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0多项研究课题;在“水稻结实机理与调控技术”、“水稻节水灌溉理论与技术”等研究方面有重要学术建树;在《Nature》、《作物学报》等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50余篇, 2014年起连续4年被列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2项成果分别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0项成果获得部省级科技奖励;曾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教书育人成绩突出
   杨建昌教授连续担任研究生班主任20余年,特别注重对学生品德和行为的培养,对于班上的党员研究生,教育他们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于非党员研究生,鼓励他们要树立远大理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作为研究生班主任,他既是一位忠厚的长者,也是学生的知心朋友,虽然工作繁忙,但他能抽空认真参加班级的各项活动,从学业规划、高效学习方法、阅读习惯培养,到创新研究的指导,他都精心安排,用心解惑。当研究生生活遇到困难时,他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在解决个人问题上给予关心和必要的帮助;当研究生思想产生不稳定情绪时,他给予安慰,做研究生的知心朋友。他积极为研究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条件,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在研究生中开展专题讲座;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现场考察等活动,增加他们的实践才干;协助学院和相关指导教师做好毕业研究生的就业和创业工作。
  在同学们心目中,杨建昌教授是最美的班主任。他们这样评价:“作为老师,杨老师真正做到了传道授业解惑,是学业领路人,是心理咨询师,是可信赖的知心朋友,我们为有这样的班主任而感到欣幸和自豪”。杨建昌教授多次被评为扬州大学“优秀班主任”和“最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
   杨建昌教授任教以来,指导本科毕业论文100余篇,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82名。他常对学生说“科学研究的灵魂是创新”,因此,他积极鼓励青年学生成为创新人才,支持学生承担挑战性课题,鼓励他们大胆创新研究内容,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方法。他要求学生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并经常与学生一起观察试验,分析数据,确保每个科研数据的真实可靠性。杨教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他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学生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寒冬腊月迎着呼啸北风到田间查苗,三伏夏天顶着高温烈日到田间测定。在他指导的学生中,多篇本科生毕业论文获得江苏省或扬州大学优秀本科论文, 1篇博士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和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8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或扬州大学朱敬文特别奖学金。他培养的毕业生既有教学科研骨干,又有农业行政岗位领导,更有大批扎根基层的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深得用人单位的好评。因在研究生培养方面成绩突出,杨建昌教授被评为江苏省第七届优秀研究生导师。
   为使学生掌握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方法和知识,杨建昌教授牵头开展《农业推广学》课程建设,在农学专业本科生中率先开设了《农业推广学》课程。为提高研究生作物生产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他负责创建了硕士研究生课程《作物优质高产理论与实践》。在教学中,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讲究教学艺术,努力把课堂教学、室内实验、田间试验以及生产实践等多层面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教学质量。他完成的教学成果“《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创建与研究”被评为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创建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作物优质高产理论与实践》被评为“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优秀研究生课程。
  科学研究有重大创新
  近年来杨建昌教授在科学研究方面的重大创新主要有:
  建立了促进稻麦同化物转运和籽粒灌浆的新理论。首创了协调稻麦植株衰老、光合作用、同化物转运和促进籽粒灌浆的水分调控方法,开辟了促进谷类作物同化物转运和籽粒灌浆的生理调控新途径,建立了促进稻麦同化物转运和籽粒灌浆的新理论。该理论经多年、多地的验证和示范应用,稻麦增产6~12%,灌溉水利用效率增20~40%,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促进稻麦同化物向籽粒转运和籽粒灌浆的调控途径与生理机制”于201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1完成人),这是我国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学科第一个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对该学科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创建了水稻高产与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栽培理论与技术。 针对水稻生产上肥水投入大及利用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创建了水稻高产与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全生育期轻干-湿交替灌溉技术,因地、因色、因种的“三因”养分管理技术,水稻壮苗培育和足穗移栽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件,建立了水稻高产与水分养分高效利用的栽培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研究成果“水稻高产与水分养分高效利用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于2011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第1完成人)。
  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效益显著
  杨建昌教授十分重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多年来,他不辞劳苦地奔走在苏、皖、沪、赣等多个省(市)的县和农场,深入农户,指导农业生产,传播科技知识,普及推广先进的栽培技术,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增效。他牵头推广“水稻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稻米品质调优栽培技术”、“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等科研成果,增加经济效益超过110亿元。上述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不仅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而且为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我国可持续农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孙佳铭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