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江苏特教相伴成长

作者:高鹏凌 发布时间:2019-09-30 来源: 《江苏教育报》

  她是“70后”,她坚守特教一线30年,见证并参与了江苏特殊教育发展的黄金期。

  作为一名奋战在特殊教育战线上整整30年的老兵,回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与特殊教育相伴成长的历程,我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谈及特殊教育,就不能不提江苏。从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特殊教育学校,到第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再到第一份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特殊教育刊物……江苏特殊教育不仅起步早,而且成就斐然。于我而言,身处江苏,选择特教,与其说是偶然,倒不如说也是必然。

  报考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是我结缘特教的开始,时值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江苏特殊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以特教专干程益基先生为代表的江苏特教人不断改革创新,奋力前行,用智慧和心血探索着中国特殊教育的发展前路。很快,以特殊学校为骨干,以普通学校附设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江苏经验”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特殊教育发展新模式。

  除了赶上好时候,我还有幸见识和亲历了前文提到的许多“第一”。首先是我求学的地方——南京特师,是全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现在已升格为本科院校。其次是工作单位——扬州市培智学校,是我的家乡建立的第一所专门招收智障儿童的特殊学校,我后来又成了学校里第一个有特殊教育专业背景的教师。第三是特殊教育专业期刊——《现代特殊教育》,这是第一份面向全国特教师生的期刊。我对这份期刊充满感激之情,因为是它让我了解到特教发展的前沿动向,学到了许多特教理论和实践策略,更重要的是,我第一次发表论文就是在这份期刊上,这给予了我特教实践的自信和热情。第四是我曾经参加过的省特教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这是江苏为促进特教青年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在全国率先搭建的省级平台,从1996年开始,每3年举办一届,至今已成为江苏特教最重要的品牌赛事,陆续为特校培养选拔了大批骨干。这些我所见识和经历的“第一”,刚好印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特殊教育的新成就。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特殊教育从“支持”到“办好”,党和国家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而我也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一校之长。作为先行一步的江苏,特殊教育迎来了辉煌发展的新时期。不仅办学条件大幅改善,课程改革也持续发力,推动了教育质量不断提升,残疾孩子“上好学”的目标正逐步实现。

  以我所在的学校——扬州市培智学校为例,30年的教学生涯,我见证了学校课程从初时构建到实施遇阻,再到主动改革、涅槃重生的“蝶变”过程。上世纪80年代,全国培智教育刚刚起步,生源多以轻度智障生为主,国家教委为此专门制定了教学计划,颁布了教学大纲,还配套出版了教科书。90年代中期,随班就读政策开始实施,学校生源结构发生巨大改变,学生障碍类型增多,程度加重,旧的课程体系难以为继,需要大幅调整。学校敏锐地抓住改革时机,于90年代末率先将教育训练重点转移到学生的生活能力上来,进行“中度智障生生活适应课程的开发与研究”,在全国独树一帜。2007年,学校课程开发工作受到中央教科所专项表彰。2013年,由我领衔主持的生活适应课题研究成果荣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2014年该成果又荣获国家级二等奖。同年,国家启动培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工作,我受邀参与了相关课标评审工作。2016年教育部启动培智部编教材编写工作,我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了《生活适应》科目教材的编写。2017年9月,全国培智学校启用部编新教材。不难看出,身为江苏特殊教育的一分子,我的成长正是新时期特殊教育快速发展的有力见证。

  70年来,江苏特殊教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展望未来,相信朝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引的改革方向奋力前行,江苏特殊教育必将谱写出更加华美的乐章,而我也将继续耕耘在此,与之相伴共成长!

  (作者系扬州市培智学校校长)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