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岁励志奶奶!三年连续考三证,只为抚平大学生心理困惑……

作者:明玉花 谢健 发布时间:2020-02-24 来源: 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64岁的罗方妮是扬州大学心理咨询室的一名老师,从1998年到2019年,20多年的坚持,罗方妮接受了1000多人次的心理咨询,积累下了数本厚厚的咨询记录本,她也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罗奶奶”。

 

  “潮人”奶奶 只为和学生走得更近 

  在扬州大学2019年度心理访谈工作总结交流会上,罗方妮作为代表和大家分享了她20多年接受心理咨询的宝典。因为工作上有爱心和耐心,她也成为不少师生心目中的偶像。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大三学生荆鹏飞说:“少了一种时代的距离感,多了一份亲切感。在我看来,她是一个和蔼可亲,非常容易交往的老师。”

  扬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教师刘芳说:“她不仅在专业上非常的精进,参加很多培训,甚至是自费地参加一些专业的培训,同时还关注一些社会的热点,比如B站、抖音,这些学生比较喜欢的东西,她也去了解,尽量去贴近学生的话语系统,跟她在一起,感觉不到是64岁的人了,会觉得她很潮,感觉很阳光很明媚。”

  散会后,罗方妮马不停蹄地来到扬子津校区心理工作站接受大二学生小陈的咨询。小陈的困惑和许多学生一样,因为临近考试,自己突然焦虑睡不好,还掉头发,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在45分钟的咨询里,罗方妮耐心倾听后,柔声细语地告诉小陈,这样的焦虑在考前出现,很多学生都会有。每当觉得焦虑时,做三个深呼吸,或者听听音乐转移注意力。罗方妮告诉小陈,在考试前,只要她有倾诉的需要,就可以来找她。这么多年来,像小陈这样考前焦虑的学生,罗方妮接待过很多,也收到很多感谢信。“回想备考经历,仿佛是一场梦,而罗奶奶您就是我的梦境守护者和动力源。我很幸运,在我最无助最脆弱的时候遇到了您。”这是2019 年5月,一名考上研究生的小何写来的感谢信。

 

  罗方妮说:“我自己都很感动,她居然就跨过了那些障碍。”

  励志奶奶  56岁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 

 

  1998年,扬州大学成立心理咨询室,虽然,罗方妮并不是科班出身的心理学老师,之前主修医学专业,因为对学生的热爱,她主动承担起心理咨询的工作。1998年我国并没有心理咨询师相关证书,一开始罗方妮就自学,厚厚的心理学书籍她一本一本的啃,到了零几年,听身边的同事说可以去考证了,她便萌生了考取证书的心思。但那个时候,她不仅有专业课教学任务,还要做班主任,一直没有时间。直到2011年,专职工作量减少后,她才决心考取心理资格证书,给自己一个交代。那年,罗方妮已经55岁,去医学院报考资格证补习班时,她是班上年龄最大的一位。

  罗方妮说:“刷题一样的刷,那时候还没有电子刷(题),就是书刷啊,我把那个上千道题先用铅笔勾,勾完了以后擦掉,擦掉以后再给我把闹钟放到旁边卡时间来做。我考试进去的时候,有同学对我说,嗨,罗老师你来监考了,我说,我考试,啊!这样啊。”

  罗方妮想用行动告诉学生,只要下定决心去做,没有干不了的事,和年龄无关。

  刘芳教师说:“ 在她身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比如说她55岁考驾照,56岁拿到了心理咨询师的证,57岁又考了一个营养师的证。”

  从不缺席 20多年风雨无阻 

 

  去年10月,罗方妮去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心理咨询培训课,尽管时间紧张,她还是订了当天往返的火车票。晚上6点从南京出发,7点半到达学校,10点结束访谈,10点半到达扬州火车站,再返回南京。罗方妮将时间都计算好,而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这样做。

  扬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周敏说:“罗老师的值班时间在每个礼拜三的下午和晚上,这么多年一直非常坚持这个时间,从来没有迟到或者缺席过。非常爱岗敬业,热爱这份工作,也愿意投入这份工作,然后非常尊重每一个来访者。”

 

  只要是周三值班日,罗方妮哪怕是亲戚朋友举办婚礼,或是同事组织聚餐,她都推掉。三年前,罗方妮退休,但是她依然发挥余热,坚守在岗位上。她的父亲已95岁,生活在南京,这几年,她南京扬州两地跑,但从来没耽误过工作。自己累一点没有关系,但不能耽误心理咨询室的来访者,这样的坚持成了罗方妮的习惯,也成了一种信仰。心理咨询室成立的最初十年,很多人对心理咨询有误解,主动预约的学生不多,但罗方妮还是坚持准时到达岗位,即使有时候连续几周都没有学生来预约,罗方妮仍然耐心等待。

  罗方妮说:“每个咨询师都要人格非常稳定,风格稳定、人格稳定、时间稳定、地点稳定,你就稳稳的坐在这,那来访者他才进来,他觉得有个人是稳定的接纳我的,你要稳定,你的温暖是自然而然散发的。”

  扬州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兼学工部副部长   侯燕说:“罗老师我觉得她这种求知的热情,还有对学生无尽的爱心,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借鉴的。也正是有她的带动,我们心理健康工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我相信有我们的坚持,我们学校心理育人工作会取得越来越多的成绩,也有助于形成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我们会一起加油的。”

  (来源: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明玉花 谢健 编辑/赵梦琰)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