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小学教育领域中的“大先生”

作者:靳晓燕 发布时间:2019-07-19 来源: 光明网

  中国情境教育创始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著名儿童教育家、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吉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7月18日在江苏南通逝世,享年81岁。

  李吉林是中国小学教育领域中的“大先生”。

  1956年,李吉林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于南通师范第二附属小学,1978年被评为江苏首批特级教师。长期坚持教学改革的她,创立了中国情境教育的理论框架及操作体系,成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为我国的小学教育奉献了素有“中国特色原创的教育思想流派”美誉的情境教育模式。

  2008年,举办“李吉林情境教育国际论坛”;2017年,举办“中国情境教育儿童学习范式国际研讨会”;2018年,李吉林的著作被译成英文在全球发行……她用自己创立的教育品牌与国际教育界平等对话,为世界教育改革作出重要贡献,得到了国际知名专家高度评价。

  人们赞誉李吉林,情境教育是在中国的大地上土生土长发展起来的、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的科学体系。

  “从李吉林老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她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看到了一个小学教师追求境界之高远。确实,中国教育、中国教育人应该走自己的民族之路。”

  “这是中国教育界对当代人类教育共同面临的困惑和危机的一种积极回应……生长在中国小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既是本土化的,同时又与世界各国的情境认知、情境学习有着共同的关注域、共同的关键词,因而也对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作出了贡献。”

  和李吉林熟识的人,差不多都有这样共同的感觉:她是一个不知疲倦、永不满足,在为之奋斗数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园地里不断耕耘、同时也不断收获的强者。

  古稀之年后,李吉林先后出版两部(四本)专著,在《教育研究》发表四篇论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情境教育,构建了“中国式儿童情境学习范式”,探索出儿童快乐、高效学习的一条路径,也分别在全国获了三个大奖。其中,《情境教育三部曲》将被世界知名出版公司斯普林格出版海外传播。

  “我欣喜地感到,自己在中国教育的路上又前进了一步,让我感受到作为教师的人生价值,不断感受到工作的快乐、创造的快乐。”李吉林自言:“教师远比蜡烛永恒,照亮了别人,升华了自己;即便比作春蚕,也绝不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而是丝虽尽,却身不死。蚕化作蛹,蛹变成蛾,蛾又孕育出蚕宝宝,无穷无尽……那真是如诗如画!而且是长长的画卷,是叙事、抒情融于一体的‘诗集’。”

  一万多个日子,围绕“儿童快乐高效学习全面发展”这个主旋律,李吉林坚持不懈地实践和探索,谱写了“为儿童学好母语——探索情境教学”“为儿童学好各科——拓展情境教育”“为更多的孩子获益——构建情境课程”的三部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同时带出了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

  “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情感、儿童的心理,构筑了我的内心世界。是的,正是儿童,是童心,给了我智慧。”饱有一颗童心,让李吉林的情境教育研究不断超越,历久弥新。

  如今,情境教育取得了最新进展——“儿童情境学习范式”的建构,针对儿童学习知识的复杂、学习过程的不确定、学习系统的开放以及学习催发儿童潜能的不易,李吉林提出以“利用艺术之美”“情感生成之力”“凭借儿童活动”“发展想象、培养创造力”为对策,进行教学设计。让儿童在与老师与伙伴的互动中、与世界和生活相连中学习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丰富给养的有力支撑,营造最佳的学习环境——一个“愉悦的”“丰富的”“安全的”“且可以活动其中的环境”,使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更具创造性。

  孩子是李吉林永远的牵挂。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说“病房要朝向学校,让我能看到孩子”。

  “童话楼里少了一位慈祥的奶奶。”今天,李吉林离去了。人们还记得曾经的童话楼,她上的情景课……她是通师二附永远的“大朋友”。

  人们记得李吉林的谆谆教导:“老师对孩子是冷漠,还是挚爱;对工作是应付,还是全身心地投入;都直接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决定了孩子童年生活的质量,这些甚至是孩子的父母都无法替代或弥补的。”

  “我不是农民,却是一个播种者;我不把谷子撒进泥土,却把另一种金色的种子播在孩子的心田上——那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理想的种子,便会获得令人惊奇的收获。”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靳晓燕)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