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林和她的“情境教育”事业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7-22 来源:

李吉林老师与儿童们在一起(图片由江苏省情境教育研究所提供)

  李吉林

  儿童教育家、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自1956年从南通女子师范学校毕业至今,一直在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任教。1978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特级教师。现任江苏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实验研究会副理事长、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1978年开始情境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研究。近三十年来,在许多领域做出了富有开拓性和独创性的贡献;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当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创立了“情境教学”、“情境教育”和“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理框架与操作体系,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被列为国家教育部想全国推广的八个教育科研项目之一,相关研究先后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八五”、“九五”、“十五”重点课题。著作大多收入到八卷本《李吉林文集》。

  其研究成果分别荣获全国首届、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全国教育图书奖一等奖,首届中国教育学会奖一等奖。由于对基础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她荣获首批中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优秀教师称号;三次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先后当选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届主席团成员);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并享受政府津贴。1998年8月作为优秀教师代表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李吉林的教育思想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其理论价值在于它不是停留在情境教育的方法上,而是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探讨儿童认知的规律。把儿童的注意、观察、思维、想象以及非智力因素都调动起来,在教学中促进儿童智能的发展,这在课程教学理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其现实意义在于对落实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新课程的最大特点是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态度和价值观。要落实新课程的目标,就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觉的对教育内容的体验。情境教育正是让学生在情境中自觉体验、自主学习,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教材、掌握知识、获得情感的体验。(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顾明远)。

  李吉林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在一所学校,教一门学科,不为名,不为利,只专注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她把对儿童的挚爱不仅放在言语里,更时刻落实在行动中。李吉林是一座富矿、活矿。我们要学习李吉林老师的教育思想、推广她的教育经验,更要学习她热爱教育、热爱儿童、敢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本网综合自:《李吉林文集》、《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李朋飞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