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援疆 真心耕耘

——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禹世伟老师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7-2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禹世伟,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中学数学高级教师。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远赴新疆霍城县江苏中学援教。援教期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教育工作者对教育援疆的一片真情。

  为了响应国家对口援疆政策,2015年8月8日,江阴市临港实验学校数学教师禹世伟的教育援疆之旅开始了。

  刚来到援疆目的地——霍城县江苏中学,禹世伟老师就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江苏中学及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初步感受到了新疆人民对教育援助的期盼,感受到了援疆的必要性,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分量。他说,既然来了,就要不虚此行,脚踏实地做好援疆工作,展现江阴教师的美丽风采。

  禹老师说:“我来自江阴,一言一行自然也代表了江阴人的形象。认真工作就是理所当然的了。”为了加强自身学习,丰富知识,先后到伊宁三中、伊宁二中、州实验中学、伊宁八中等多所学校进行学习、交流,及时掌握新疆教学与高考动态。在得知新疆与江苏的高考相比,数学卷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所不同时,他积极研究新疆的高考,做了大量新疆往年高考题,并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请教,准时把握新疆的高考脉搏,体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注意提高工作效率,尽量减少或避免不利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禹老师充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在和学生的沟通中了解学生的需求,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通过不断的努力,他所教的无锡江阴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断提高。刚接这个班时,数学平均分是本年级平均分的1.53倍,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付出,成绩就逐渐提高到1.59倍,1.72倍,1.82倍。为了稳定艺体班的教学,他还承担了艺体班的数学教学。这个班的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氛围不浓,通过耐心的说服教育,细心为每位学生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终于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认识有了较大转变,信心也大大地提高了,班级纪律也变得井然有序,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辛苦终于换来了收获,2016年的全国高考中,无锡江阴班学生的数学平均成绩105分(满分为150分)超过了年级均分32分的好成绩,一本上线率达到100%;艺体班学生也都全部考上了大学。

  禹老师在出色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在霍城江苏中学的教研活动中,热心指导年轻教师,为他们指出不足,提供理论、提供经验,使其快速提升教学水平。2015年,数学教师马琳是高一数学备课组组长,报名参加了伊犁州多校同课异构活动。他帮助马琳分析教材,传授新的教学理念,策划授课过程,层层分析,提出修改意见。通过多次听课,禹老师一次次指导马琳老师规范课堂教学语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终马琳在伊犁州多校同课异构活动中以高分获得了一等奖。在2016年伊犁州多校同课异构活动中,指导的数学教师王彦玲,获得了一等奖;指导的数学教师苏晓燕获得二等奖。他还与其他一些老师结成师徒,为徒弟讲授示范课,听评徒弟的课,给予其精心指导。

  禹老师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热心助学,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当他得知无锡江阴班邓康同学,哥哥上大学,父母在家务农,有时靠打工赚取生活费用,生活较为困难。他就主动每月资助该生生活费400元,细心做好该生思想工作,使其能够安心学习。高考前,禹老师发现学生申格格身体虚弱,学习也受到了影响,于是就主动给她送去一部分资金,补充一下营养。直至他援疆结束,他的各项捐助已经达到了4000多元。学生李紫雨在一次做练习时,禹老师发现她一边做一边流泪,就及时把她叫出教室询问情况。她是一个学习认真、勤奋、刻苦的孩子,由于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从而导致心理压力大,考试时不能正常发挥水平,失去信心。经过长谈,禹老师就和她分析了学习中的各种情况及困难,帮助她准确定位自己,正确对待高考,树立信心。该生很快走出了阴影,微笑面对学习,终于在高考中考出了610分的高分,令人欣喜。分别时,她在给禹老师的留言中说:“你对我的那番教育,触动我很多,也从你的身上明白了很多道理,就算在学习成绩上做不到最优秀,我一定会牢记你教导我的‘脚踏实地’‘天道酬勤’,尽力做最优秀的自己。您的教育会让我一生铭记!”

  禹老师经常说:援疆的道路很长,我一定要走好我的这一步,为国家的援疆战略添砖加瓦。离别时,有一位学生给他的深情留言,也许就是边疆师生给他的最好评价:

  霍城江阴各西东,

  援疆路上踏征程。

  不说寂寞和辛苦,

  天山脚下建新功。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