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优”再“乐”,每堂课都别有“味道”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2-16 来源: 最美教育人微信公众号

  在南师附中宿迁分校,老师备课不仅动笔,还“动口”学生上课不仅听讲,还自己讲。这样的课堂转变孩子们学得快乐,老师们教得开心,他们一起成长,一起“优教乐学”!

  “优教”和“乐学”

  “优教”

  就是要求老师们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

  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优化教学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优化课堂氛围,让学生爱上课堂。

  “乐学”

  就是培养学生的乐学思维,

  体验乐学生活,主动学习,

  提升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

    2017年起,学校专门成立了领导和工作小组,围绕课堂改革,进行调研并召开研讨会,对各项工作进行了部署实施,确保“优教乐学”课堂改革能够顺利展开。

  改革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通过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素质,以教师的发展推动学生的发展,来实现师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优教”有基础

  提升教师课堂理念

  利用暑期培训,邀请北师大赵德成教授、中央科学教育研究所余国良老师等教育专家给全体老师开设讲座,并聘请南师附中江宁分校李韬主任介绍课改经验,葛军校长也多次到校为老师们开设讲座。

  同时,学校围绕“优教乐学”申报了多项省、市级课题,一课题研究来推动课堂改革

 集体智慧打磨课堂

  在集体备课中进行“演课”,对每节课进行打磨,备课成果的表达更具体,确保每节课的质量和教学模式的落实。老师们通过“演课”,取长补短,不断推进。

  以公开课等活动为依托,推出部分精品课堂,为探索高效实用的课堂模式打下基础。

    “乐学”有保障

  课前三分钟

  “三分钟实时播报”“三分钟历史脸谱”“三分钟阅读分享”“三分钟daily report”……每节课前的三分钟,老师们都会把讲台留给学生,让他们走上讲台,发表观点,展示自我。

  这一形式深受学生喜爱,“课前3分钟”已经成为学校课堂模式的一大亮点。

学生评老师

  开展“我最喜爱的课堂”评选活动, 在教师会上,让学生分享“我与某某老师的课堂故事”,倾听学生的声音,打造学生喜欢的课堂。

  通过互相听评课实现“师师互评”,定期问卷调查实现“师生互评” ,教、学同进步

示范课与样板课

  张坤副校长带头开设“优教乐学”示范课;李玉莲老师受南师附中集团学校邀请,开设多场有关“优教乐学”讲座;

  经过2年研究打磨,每个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优教乐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于今年3月份推出各个学科的样板课,对全区学校开放,广受好评。本学期受到多家初中邀请,前去送课。

  追求进步,成果共享

  对于“优教乐学”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校通过自主反思,群众研讨、专家指导等多渠道进行学习、研究,不断改善、完善、提高。

  2018年12月份,学校举办市级“教学开放日”,把“优教乐学”理念融入课堂,按照“优教乐学”课堂模式授课接受领导和专家评议。2018年3月,在宿城区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组织了多期“优教乐学”课程超市活动,通过送课、研课、网络直播等形式跟宿城区兄弟学校研讨共进,成果共享。

 

 

  “优教乐学”,大家这样说

    七(9)班崔昕

  英语课上,我最喜欢一个环节就是课前三分钟的Daily Report。每天一位同学讲一篇文章,可以来自于英文报纸、也可能来自于《书虫》,范围很广泛。我们总会积极准备、热情参加,大家英语交流,提高了我们的口语水平、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

  八(7)班孙翔哲

  我们班于老师的语文课,不仅有意思还很充实。记得在学《愚公移山》这一课时,老师设计了一个环节,让我们分别从愚公与智叟的角度来辩论,到底是“移山”还是“搬家”?大家辩论起来非常激烈,你一言我一语,通过这次的辩论,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多启发。

  初三学生家长鲁伟

  经常听到孩子在家讲,课堂怎么有趣,老师让我到讲台上为大家做示范;今天班级语文课即兴演讲,我讲了什么;数学上我们为什么问题争执起来,我们一起把问题给解决了,特别有成就感!……看着孩子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成绩也稳步提高,我们也很开心!

  副校长张坤

  “优教乐学”是我校从学情、校情出发提出的教学理念。在这一理念下,教师们精心打磨自己的课堂,使它具有各自的学科特色。我们会坚持认真地做下去,“为一堂好课而幸福”。

 

校长崔超

  教师最大的享受、最大的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能够给孩子带来快乐的。每节课都要设计好、组织好,上出自己的味道,处理好师生关系,要师生和谐,共同成长,从课堂开始,老师“优教”带领孩子们“乐学”,一起走向美好明天。

  (来源:南师附中宿迁分校)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