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乡村教育的希望

——靖江市西来镇义兴小学教师范建新先进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05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范建新,西来镇义兴小学校长。29年前,师范毕业以后走上了村小的三尺讲台。29年风雨路上,用良知指引前进方向,用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姿态,诠释教师职业的内涵。

  舍家为校,他是育人师

  从师范毕业走上村小的三尺讲台的那一刻起,范建新就暗下决心,要全身心为农家孩子服务。九十年代的村小,规模小、条件差、教学弱。众所周知,那时候教师这个行业流动性大,改行与调动的风潮激荡着村小这半亩方塘,一起就业的老师们也一个个相继调离农村。而范建新所在的义兴小学,除了他一个“正规军”,其他都是“半路出家”或临时代课的老师,他们除了推磨式的上课外,很少有和外界交流学习的机会,教学对他们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谈不上什么先进的理念,灵活的教法。范老师动摇过,毕竟城里的老师有许多外出学习的机会,能够走出校园,到外面听听名师的课,学习教育名家的经验。还有一点私心,就是进城工作能和在城区工作的妻子朝夕相伴。可是离开了义兴,这里的孩子怎么办?他当时做了一个很多人都不能理解的决定:把爱人的工作从城里调到西来。他要扎根基层教育,托起农家子弟的求学梦,用奋斗的姿态来改变乡村的教育!

  29年的无怨无悔,他的坚守影响了老师、家长和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回首来时路,风雨兼程,范建新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先后“扮演”过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体育老师等多个工作角色,硬生生地把自己打造成“全能型”教师,可谓干一行爱一行。任教以来,他始终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忘我工作,无论自己在岗位上充当何种角色,他从未因改变而抱怨,始终抱着一颗进取的心,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竭尽所能,精益求精地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

  近些年,农村学校相继撤并,原本有十多所小学的西来镇,只保留了唯一的一所村小——义兴小学。许多教师借此“东风”向规模学校“进军”,农村的学生也纷纷流向集镇。义兴小学教师缺编,生源严重流失,影响到了学校的生存。2003年,他已经是学校的教导主任,本有机会调至镇中心小学,但为了本镇唯一的一所农村小学的发展,他不但决定留下来,还毅然把已在中心小学报了名的女儿转回义兴小学。这一做法,赢得了同事和学生家长的信任,留住了部分教师和一大批优秀的农村学生。经过时间的证明,付出有了回报:那几年,从义兴小学升至土桥初中的学生中,每年都有六七名学生被省靖中录取,差不多占了当年20多名学生的30%,这一录取比例是很高的。

  范建新自己的女儿也考取了省靖中,喜讯给一家人带来了莫大欢乐,也带来了烦恼:女儿年幼,生活需要照顾,自己和妻子都在农村工作,母亲年迈体弱,谁能跟着女儿进城照顾?妻子的埋怨责备也常常使他感到自责。但为了义兴的孩子们,他选择了亏欠。

  他首先做通女儿的工作,鼓励女儿自理今后的学习生活,并利用暑假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范建新在不耽误工作的同时,尽量每周去城里看女儿两次。每次都是从学校骑摩托车沿着乡间小道到西来镇,然后转两次公交车才到学校。第二天一早再赶回来。往返一次需要3个多小时,虽然要花费很多精力,但是范建新却甘之如饴。

  “这么多年来,我亏欠女儿太多,但为了义兴的孩子,我只能祈求女儿的原谅,因为我放不下这里的孩子们,他们也是我的孩子。”范建新略带哽咽地说出这番话,“不过我的女儿现在已经完全理解我了,并且也非常支持我。”

  以校为家,他是带头人

  说实话,作为村小的负责人,其工作与其说繁重不如说是琐碎,教育教学质量、留守儿童的教育、家校互动、校园环境卫生、安全护校、学校的水电修理等等诸多问题,事无巨细、点点滴滴都得操心。

  因此,多年来,范建新始终坚持最早一个到校,风雨无阻地带着微笑和祝福站在校门口迎接每一个学生,每天放学后最后一个离校,即使是在寒暑假,他也坚持每天到校“看看”。 29年的风雨兼程,他用良知指引着自己前进的方向,用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姿态,诠释教师职业的光荣! 就这样,他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还要多,在学校,他不做“观花式”工作,不做“蜻蜓式”的领导,而是脚踏实地做实事:对学生的教育,他把教育学生学做“真人”作为教育的理想,学校每学期都根据各个节日、纪念日的主题,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另外,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认真组织贯穿学期始终的学生日常行为量化评比活动,将学生的在校行为进行细化,有针对地指导学生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同时利用国旗下的讲话、主题班会等形式倡导道德自律,自觉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良好习惯,一时间,校园内外,“小雷锋”“小卫士”遍地开花。

  同时,他积极争取,创造条件,新建乒乓球室作为教师及学生的运动场,发动社会、家长捐赠图书,建立图书阅览室,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义兴的学生大多是和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或是随父母在靖江务工的“小候鸟”,家长学校活动难以开展,范建新积极推进“小手牵大手”——教育一名学生,让学生带动家庭,比如教育学生向家长宣传交通法规,既增强家长的安全意识,同时也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和管理,从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和效果。

  不忘初心,他是守望者

  作为村小的当家人,范建新操了许多心,最放心不下的是义兴;他吃了很多苦,但留给师生们的都是甜。因为他的坚守,带给了许多人希望;29年,变化的是他逐渐衰老的容颜,不变的是他执着的信念!

  从工作到生活,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合格党员的信仰。他俨然把自己当成了这所学校的大家长,他会因为某班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专门找学生促膝长谈;会因为学生的书写不规范而提出指导意见;会因为一顿饭菜不可口专门找伙食长谈话……正是他的这种民主管理策略,使他在全校教师心目中树立了良好形象。在他的带动下,教师们共同努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范建新仍然支持老师们出去学习,交流经验,受到了大家的肯定。

  范建新对于义兴的教师十分了解,谁家有困难,他都会尽可能地给予帮忙和照顾。这一人文性管理,使得义兴小学这个集体成了志同道合的同行者。他们克服板房教室的冬冷夏热,雨天嘈杂,教室串音等困难,在无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情况下,他们的课堂平凡却有意义。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挂上简单的手工教具,就能指引孩子在求知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他们的课后,忙碌成为常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关爱留守儿童,争做爱心妈妈,虽然大多居住在城区,但是他们无怨无悔,扎根基层,将青春融化在农村教育的沃土中。同时他们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一批青年教师崭露头角,多篇论文获省级奖,多名教师在每年暑假基本功比赛中获一、二等奖。义兴小学教师群体在2017年被评为“感动靖江优秀人物”,范建新本人也被评为教育系统“优秀党员”,扎根农村奉献教育年度优秀人物。

  人人都说,坚持一阵子易,坚守一辈子难。可对于范建新来说,改变义兴孩子的命运,托起乡亲们的希望,是他一生的坚守。“只要孩子们在,学校就在”——成为刻在范建新心里的一句话,更成为他坚守的力量。

(泰州市教育局选送)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