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校中的每个人都有获得感

作者: 发布时间:2019-06-1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让学校中的每个人都有获得感

-----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教师魏群先进事迹

  魏群,中共党员,中小学一级教师 ,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17年8月作为一名支教者,她走出百年名校青年路小学的校园,迈进了云龙区最东边缘的涉农小学-----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开始了云龙区集团化办学,均衡教育模式探索、实施之旅。自支教以来,置身村小校园文化特色项目课程开发,致力发展新城实验学校的《少年农学院》建设。

  徐州市新城实验学校,是云龙区最东边缘的一所涉农小学,位居潘塘高速路口东2公里,104国道北侧,距市中心约25公里的路程。服务周边6所自然村的九年一贯制学校。

  同事们都不解的问她,当时为什么答应去这样一所边远的涉农小学?

  她的回答是:“云龙区教育局发展均衡教育,办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学校,集团办学名托新,优帮弱。局长说:把教育大爱播撒到云龙的每一寸土地;集团校长说:把青小仁爱传递给集团每一位学子,于是我来了!”

  暑假过后的操场里茅草及腰,教师办公桌是“爷爷辈分”的,孩子的书桌是90初期的,平均年龄近半百的教师团队,老龄化严重……教育教学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各方面建设力都有待提高。

  她专精覃思,撸起袖子改变此景,革新现状!建设校园文化,创新教育环境,招聘青年教师……学校在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前行中。她又陷入思考:怎样让学校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地方?怎样让校园中的每个人都拥有获得感?怎样带领团队成为永远奔跑的教育追梦人?

   一所学校凭什么吸引人

  一所学校凭什么吸引人?她说:不是高大上的设施,不是高学历的教师,而是生活的幸福,工作的向心,心灵的畅通。

  1.让每位新实人在学校生活中感受幸福温度

  偏远的新城实验学校紧邻104国道北侧,重量级货车来往密集,安全系数低。恰巧师生上下学都要必经此路,而且要走二三百米的逆行道,风险隐患威胁着全校一千多名师生。魏群要改写“历史”,创建绿色通道,学校修建西侧道路,启用侧门出入。新实开辟了自己的安全幸福路。保护无价的生命,拥有健康的体魄是教育的终极价值。

  隆冬的村落,寒风肆虐,校园里稚嫩的脸蛋、小手裂开了口子,生出了冻疮。于是她给年轻班主任做了榜样:一盆温水,一块香皂,蹲下身来,轻柔浸泡,护手霜轻涂抚摸,那一瞬间她与孩子之间,她与年轻人之间,有了心灵与心灵的感触,这就应该是顶端的教育策略吧!

  教育是一种生命关怀,凸显人文,体现温度。新实的幸福工程怎样才能拥有持久的温度,刻满现在与未来的每一圈年轮?她在深深思考。

  2. 让每位新实人在工作学习中感受公正尺度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 在职教师与代课教师的评价制度,元老与新晋待遇视角,城市教师与涉农教师受教平台,名校与薄弱校资源共享,她明白这些问题尺度均衡,公平公正方才可获民心啊!

  学校纳入青年集团以来,她带领教师团队秉承青小集团的"五统一"、"三共享"管理原则。文化理念统一 、教学管理统一 、学生管理统一、质量评价统一、考核机制统一;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优质师资队伍共享、优质教科研成果共享原则。新城实验学校时刻享有百年老校的学术支持和宏观指导。这是云龙区集团化办学,形成城乡混合格局帮扶模式的丰厚福利。

  工作中努力让所有老师们明白:教学始终存在差异发展,真正的教育就是让学生有差异地、充分地、自主地获得发展,教学的公平不是要“一刀修剪”,而是要私人订制、量体裁衣;它体现在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发展自由度的平等,体现在各种成才之路的差异并存。教学公平离不开差别对待,老师在教学中能对那些后进生、贫困生、留守生、特殊儿童等“弱势边缘群体”进行特殊的关怀和照顾,教学的公平就体现在通过对这些学生的区别对待和额外关照, 让他们能够加入班级共同体、学校共同体,有欢声、有笑语、有收获。

  一年来新城实验学校,在积极探索并实施《让每一株“小麦苗”都舒展生---边缘生“典点”教育综合评价》,只为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起跑等时、赛道等长、终线等点,教育均衡,育人公正。魏群校长说:“生命不同,怎样才能让师生,在新实体验到同片蓝天下教育一样绚丽多彩?”

  3. 让每位新实人在未来发展中感受希望高度

  教育始终需要关注人的成长,通过实践推动促进生命生长。不要漠然生命的不完善,不会止步生命暂时的成就。

  学校必须从陈旧的“教”逻辑中走出来,关注学生“学”逻辑,重新定义课堂。如何把教学目标转型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如何设计既能承载学习目标又让学生自动发力的学习任务;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切方便的工具和脚手架;如何从仅仅获取信息、分析理解走向思辨论证;如何让大量的形成性评价进驻学习过程;如何从学科素养走向核心素养?在这里,每一个问题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领域的鸿篇巨作。魏群说:“让我们从这里慢慢起步,让我们同肩扛起使命,同心同行成为研学共同体,永远以奔跑的姿态做教育追梦人”

  一所学校凭什么教育人

  她认为,课程才是一所学校真正的产品;课程力,才是一所学校最真实的生产力。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全面提升教师的课程力,学校才有核心发展力。于是她组建课程核心团队,研发实施新城实验学校的特色课程《少年农学院》建设;研发“青年教师成长课程”。

  1.拥有贴合学生成长的“生课程”

  孩子的心灵洁白而美好,正如同白绢染色,希望通过课程建设和项目引领,让校园充满绿色生机,让学生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

  她发现:学校得天独厚的农村地理位置,学生生长在祖祖辈辈世代相传的纯朴农村家庭,校园外宽阔的农田环绕,校园内2.5亩的闲置土地,这些丰富的农业资源,奠定《少年农学院--- 小麦宝成长特色项目建设》的坚实基础。麦田是学校周边最常见的自然景观,学生是农村的孩子,更是大自然的孩子。虽然大多是留守儿童,但他们却像小麦那样,有着天然的坚强、朴实,散发着向上生长的力量。

  所以学校就以“做天地间一株麦子”为教育意象,以"生机自然,感恩自强"为校训,全方位渗透学校文化特色,落实"立德树人"。

  绘好课程蓝图后,她又说:课程是孩子的一日三餐,怎样调和、烹饪出适合自己的口味,才是关键。有没有自己学校的教育理念,有没有教育哲学支撑,有没有独特的教育主张,能不能成为我们的教育坚守?否则只是一种宣示,一幅蓝图,苍白而无实。我们的课程能否像一缕阳光照亮学生心灵,孵化孩子成长?所有的内需尚需加大码力,贴地潜行。

  2.研发切合教师发展的“师课程”

  教师是感触未来的人,是学校发展的内核资源,是教育改革的驱动点。教育教学生活则是其教师生命成长的历程,我们理应尊重每一个教师的生命,促进每个教师生命生长,焕发教师的生命活力。所以魏群校长架构教师研修课程框架,引领教师团队昂扬攀升势在必行,促使学校教师人人有专业资质,人人有品位格局。

  一所学校怎样才能走得远

  关注教育当下,她眼前的新实:朴实又普通;具备良好的义务教育基础,每位教师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认真执行“工作”。孩子们敦厚又听话,每天都在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校里的每一天都在“脚踏实地”“按部就班”!怎样让新实步入教育新时代轨道,做教育的思考者、发言人,创新者、引领者,而不只是教育“执行”人?唯有在继承中发展,秉承学校良好的文化传统,凝心聚力,励精图治,运筹未来,在现实中筑梦。

  展望教育未来,魏群对新实的发展有了新思路:关注师生的需求和变化,关注课程的内涵和本源,关注学校的特点和现状,关注社会的热点和期望;在转换多种角色,展现多维素养,践行多彩课程,直面多重挑战,徜徉多元文化等多种策略及途径中实现“让每一个住在城市边缘的师生都有拥抱未来的能力”!

  她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矢志不渝的拓荒者,才能最先捕捉到春的第一缕气息。让校园成为师生幸福成长的地方,让学生主动快乐地学习,成为富有爱心与活力的阳光少年。让教师主动智慧的工作,成为事业有成生活愉快的追梦人。”

  鲲鹏展翅正此时,扶摇直上九万里。教育应是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它能给师生带来自信、快乐。教育的道上已知的东西越多,未知的领域就越广,探究未知我们永远在路上,相信云龙教育均衡教育的支教路也一定会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

(徐州市教育局选送)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