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胡敏强:勇于把握危机中的成长契机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9-1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9月10号,是全国第36个教师节,也是我们南师大建校118周年的日子。首先,祝贺大家成为一名光荣的南师人!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学校党委,向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无私奉献的各位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

  在教师节和校庆日举行开学典礼,这既是南师大多年来形成的光荣传统,也是新同学进入南师大后的“第一课”,目的就是通过这样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活动,让每一位新同学都能感受到百年南师的厚生精神,培育“爱家爱校爱国”的家国情怀,努力成为一名不畏艰难险阻 勇担时代使命的南师学子。

  今年以来,新冠病毒无情肆虐,暴雨洪水汹涌侵袭,给广大学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历了严峻考验,完成了“硬核”任务,大家踏进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大门。在这里,同学们将会积累广博的学识,收获深厚的友情。相信经历了化危机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的人生洗礼,在今后的成长中,大家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挑战,都一定能积极应变,无惧风雨。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既是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又是伟大时代的受益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伟大时刻,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大家: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努力当好新生代“接班人”、新青年“代言人”、新浪潮“探路人”、新时代“追梦人”。

  一要传承百年南师红色基因,努力做信念坚定的新生代“接班人”

  当我们翻开沉重的历史画卷,旧中国的衰弱、落后以及所遭受的屈辱和灾难,无一不让人刻骨铭心。当时的有识之士认为,发展教育是国家兴盛的根本之策。于是在晚晴时期“救亡图强”的维新运动中,出现了一股“教育兴国”的思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源头和前身之一——“三江师范学堂”于1902年诞生在了南京。自此以后,无论学校如何改名、演进,百年南师始终坚持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以推动教育发展、促进国家富强、实现民族振兴作为自己办学的初心和使命,这种办学理念和文化传统,已经为一代又一代的南师人心中抹不去的历史记忆。

  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谢远定、吴肃、邓克禹、李国琛等人,先后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了南京地区的首批团员。1922年,南高师学生谢远定、李国琛、吴肃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是南京地区最早发展的一批共产党员。当时,南京共有共产党员4人,其中3人是南高师的学生。南高师也因此成为了当时南京地区党的活动基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南高师党组织自建立以后,一直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广泛组织群众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后来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学校的党组织还参加了推动国共合作和发展国民革命的工作,组织了南京地区声援“五卅”运动的反帝爱国运动,开展了讨伐北洋军阀和声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活动……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百年南师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就会发现, “推动教育进步、促进国家富强、实现民族振兴”就是百年南师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与无比光荣的革命传统。

  希望每一名新入学的同学们,都能够始终牢记百年南师的这段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传承好百年南师的红色基因,争做一名热爱南师、热爱国家、热爱党的南师人,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用自己的青春、责任、激情,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出南师人的新篇章。

  二要感悟厚生精神丰富内涵,努力做道德高尚的新青年“代言人”

  南师大的前身金陵女子大学将“厚生”作为校训,时任金女大校长吴贻芳先生教给学生“厚生”的涵义是:“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丰满。”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的薪火相传、言传身教,百年南师的“厚生”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南师人,让他们的生命丰满而辉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为了改变当时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平民文盲、半文盲的境地,经常组织暑假留校学生调研成人补习教育问题,开设平民教育夜校,成立平民识字班,推行平民教育运动。陶行知先生把自己的教育事业同人民大众密切结合起来,他所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主张教师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主张学生要“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特别是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这句话,更是陶行知先生践行“厚生”精神的光辉写照。

  时至今日,“厚生”精神依然在南师校园里发光发热、辐射能量。今年2月22日,正当疫情疯狂传播、武汉紧急封城、火神山医院刚刚启用的危急时刻,我校环境学院王风贺教授不计个人安危,毅然选择“逆行”,火速奔赴武汉抗疫最前线,紧急支援火神山医院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工作。在与病毒的战斗中,王教授没有勇于担当,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同样是在疫情期间,我校外国语学院组织了8个语种52名专业教师为江苏省疾控中心等众多抗疫单位提供了紧急翻译任务,使大量海外物资和进口设备得以快速投入使用。从这些老师的身上,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厚生”精神的博大情怀和高尚情操。

  希望每一名新入学的同学们,都能够继承和发扬南师的“厚生”精神,无论是在南师校园,还是将来走向社会,都要让母校的“厚生”精神始终伴随一辈子、践行一辈子,以“厚生”精神为新青年代言。

  三要永葆求知若渴学习劲头,努力做本领高强的新浪潮“探路人”

  翻开南师大的校史,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大师、学者艰辛求学、刻苦学习,最终独树一帜的感人故事。徐悲鸿曾于1917年先后在日本、法国等地专心学画十年。1920年夏天,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国立巴黎最高美术学校,面对狂妄自大的洋学生,徐悲鸿憋着一口气,好似一匹不知疲倦的“千里马”在日夜奔驰。艰辛的学习最终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校的竞赛中他多次获得第一名,并成为法国艺术大师达仰先生、德国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康普的得意门生,并通过不懈的努力终成一代国画大师。

  事实证明,只有刻苦学习、勤学苦练,才能增强本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你们所熟知的学姐、中国女排运动员惠若琪,在她飒爽英姿和灿烂笑容的背后,是接受过两次重大心脏手术,肩膀上打过7颗钢钉的伤痛与坚韧。作为中国女排队长,在最困难的时刻,她从来都没有退缩,而是坚持训练,苦练技术,提升自我,最终顽强地带领中国女排勇夺奥运冠军。

  希望每一名新入学的同学们,都能够“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把刻苦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抓住大学四年的大好时光,珍惜韶华、不负光阴,在教室和图书馆里的时间多一些,在操场上的时间多一些,刻苦学习、增强本领,在日新月异的新浪潮中,大胆地追求你们愿意为之奋斗的理想。

  四要胸怀服务社会鸿鹄之志,努力做勇于担当的新时代“追梦人”

  假如百年南师的历史有一个回放的“快进键”,当我们摁下去的时候就会发现,在每一段的历史长河中,都有南师大奉献人民和服务社会的身影。从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至今仍成为我们国家重要的办学理念。如今,随着南师大的办学转型,学校正在奋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在南师人对事业发展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又对“担当”给予了新的诠释。

  去年五四前夕,南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给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写了一份信,汇报了自己在西部的教书育人、用实际行动奉献社会的经历和感受。娄书记对我校学生志愿者的去信专门作出了批示。娄书记在批示说,来信所体现的服务社会的情怀让他“深受感染、深为感动”,这充分展现了江苏学子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这些话,既是对我校支教团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我们每一个南师人的期许和鞭策。

  希望每一名新入学的同学们,都能够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国家发展中,融入到民族复兴大业中,融入到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中,用青春梦想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南京师范大学胡敏强:勇于把握危机中的成长契机
发布时间:2020-09-14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是9月10号,是全国第36个教师节,也是我们南师大建校118周年的日子。首先,祝贺大家成为一名光荣的南师人!借此机会,我也代表学校党委,向长期耕耘在教学一线、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无私奉献的各位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问候!

  在教师节和校庆日举行开学典礼,这既是南师大多年来形成的光荣传统,也是新同学进入南师大后的“第一课”,目的就是通过这样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活动,让每一位新同学都能感受到百年南师的厚生精神,培育“爱家爱校爱国”的家国情怀,努力成为一名不畏艰难险阻 勇担时代使命的南师学子。

  今年以来,新冠病毒无情肆虐,暴雨洪水汹涌侵袭,给广大学子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历了严峻考验,完成了“硬核”任务,大家踏进了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南京师范大学的大门。在这里,同学们将会积累广博的学识,收获深厚的友情。相信经历了化危机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的人生洗礼,在今后的成长中,大家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挑战,都一定能积极应变,无惧风雨。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既是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又是伟大时代的受益人。身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伟大时刻,同学们生逢其时、肩负重任。希望大家:坚定理想信念,用实际行动努力当好新生代“接班人”、新青年“代言人”、新浪潮“探路人”、新时代“追梦人”。

  一要传承百年南师红色基因,努力做信念坚定的新生代“接班人”

  当我们翻开沉重的历史画卷,旧中国的衰弱、落后以及所遭受的屈辱和灾难,无一不让人刻骨铭心。当时的有识之士认为,发展教育是国家兴盛的根本之策。于是在晚晴时期“救亡图强”的维新运动中,出现了一股“教育兴国”的思潮。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南京师范大学的办学源头和前身之一——“三江师范学堂”于1902年诞生在了南京。自此以后,无论学校如何改名、演进,百年南师始终坚持与国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以推动教育发展、促进国家富强、实现民族振兴作为自己办学的初心和使命,这种办学理念和文化传统,已经为一代又一代的南师人心中抹不去的历史记忆。

  1921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谢远定、吴肃、邓克禹、李国琛等人,先后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了南京地区的首批团员。1922年,南高师学生谢远定、李国琛、吴肃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也是南京地区最早发展的一批共产党员。当时,南京共有共产党员4人,其中3人是南高师的学生。南高师也因此成为了当时南京地区党的活动基地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

  南高师党组织自建立以后,一直致力于宣传马克思主义,广泛组织群众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斗争。后来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学校的党组织还参加了推动国共合作和发展国民革命的工作,组织了南京地区声援“五卅”运动的反帝爱国运动,开展了讨伐北洋军阀和声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的活动……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百年南师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就会发现, “推动教育进步、促进国家富强、实现民族振兴”就是百年南师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与无比光荣的革命传统。

  希望每一名新入学的同学们,都能够始终牢记百年南师的这段峥嵘岁月和光辉历史,传承好百年南师的红色基因,争做一名热爱南师、热爱国家、热爱党的南师人,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用自己的青春、责任、激情,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出南师人的新篇章。

  二要感悟厚生精神丰富内涵,努力做道德高尚的新青年“代言人”

  南师大的前身金陵女子大学将“厚生”作为校训,时任金女大校长吴贻芳先生教给学生“厚生”的涵义是:“人生的目的,不光是为了自己活着,而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来帮助他人和社会,这样不但有益于别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丰满。”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的薪火相传、言传身教,百年南师的“厚生”精神,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南师人,让他们的生命丰满而辉煌。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为了改变当时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平民文盲、半文盲的境地,经常组织暑假留校学生调研成人补习教育问题,开设平民教育夜校,成立平民识字班,推行平民教育运动。陶行知先生把自己的教育事业同人民大众密切结合起来,他所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主张教师要“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主张学生要“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特别是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这句话,更是陶行知先生践行“厚生”精神的光辉写照。

  时至今日,“厚生”精神依然在南师校园里发光发热、辐射能量。今年2月22日,正当疫情疯狂传播、武汉紧急封城、火神山医院刚刚启用的危急时刻,我校环境学院王风贺教授不计个人安危,毅然选择“逆行”,火速奔赴武汉抗疫最前线,紧急支援火神山医院的医疗废物应急处置工作。在与病毒的战斗中,王教授没有勇于担当,最终顺利完成任务。同样是在疫情期间,我校外国语学院组织了8个语种52名专业教师为江苏省疾控中心等众多抗疫单位提供了紧急翻译任务,使大量海外物资和进口设备得以快速投入使用。从这些老师的身上,我们能够深深感受到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厚生”精神的博大情怀和高尚情操。

  希望每一名新入学的同学们,都能够继承和发扬南师的“厚生”精神,无论是在南师校园,还是将来走向社会,都要让母校的“厚生”精神始终伴随一辈子、践行一辈子,以“厚生”精神为新青年代言。

  三要永葆求知若渴学习劲头,努力做本领高强的新浪潮“探路人”

  翻开南师大的校史,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大师、学者艰辛求学、刻苦学习,最终独树一帜的感人故事。徐悲鸿曾于1917年先后在日本、法国等地专心学画十年。1920年夏天,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国立巴黎最高美术学校,面对狂妄自大的洋学生,徐悲鸿憋着一口气,好似一匹不知疲倦的“千里马”在日夜奔驰。艰辛的学习最终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学校的竞赛中他多次获得第一名,并成为法国艺术大师达仰先生、德国柏林美术学院院长康普的得意门生,并通过不懈的努力终成一代国画大师。

  事实证明,只有刻苦学习、勤学苦练,才能增强本领,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你们所熟知的学姐、中国女排运动员惠若琪,在她飒爽英姿和灿烂笑容的背后,是接受过两次重大心脏手术,肩膀上打过7颗钢钉的伤痛与坚韧。作为中国女排队长,在最困难的时刻,她从来都没有退缩,而是坚持训练,苦练技术,提升自我,最终顽强地带领中国女排勇夺奥运冠军。

  希望每一名新入学的同学们,都能够“心里有火,眼里有光”,把刻苦作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抓住大学四年的大好时光,珍惜韶华、不负光阴,在教室和图书馆里的时间多一些,在操场上的时间多一些,刻苦学习、增强本领,在日新月异的新浪潮中,大胆地追求你们愿意为之奋斗的理想。

  四要胸怀服务社会鸿鹄之志,努力做勇于担当的新时代“追梦人”

  假如百年南师的历史有一个回放的“快进键”,当我们摁下去的时候就会发现,在每一段的历史长河中,都有南师大奉献人民和服务社会的身影。从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至今仍成为我们国家重要的办学理念。如今,随着南师大的办学转型,学校正在奋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在南师人对事业发展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又对“担当”给予了新的诠释。

  去年五四前夕,南师大研究生支教团的同学们给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写了一份信,汇报了自己在西部的教书育人、用实际行动奉献社会的经历和感受。娄书记对我校学生志愿者的去信专门作出了批示。娄书记在批示说,来信所体现的服务社会的情怀让他“深受感染、深为感动”,这充分展现了江苏学子怀揣梦想、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青年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这些话,既是对我校支教团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也是对我们每一个南师人的期许和鞭策。

  希望每一名新入学的同学们,都能够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国家发展中,融入到民族复兴大业中,融入到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中,用青春梦想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责任编辑:李月昭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