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科技大学张庆奎:坚定制度自信 书写最美青春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1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2020级新同学们:

  大家好!

  2020年注定成为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取得抗击新冠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而你们在抗疫中备战高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努力迎来人生新阶段。

  今天,围绕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开始你们入校的第一课:坚定制度自信,书写奋进青春。

  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全球蔓延。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取得的战略成果有目共睹,我们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疫情防控初期有一张网上刷屏的图片,拍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医生陪老人一起看夕阳的场景。图片中的老人87岁,新冠肺炎的重病患者,入院后一度打算放弃生命,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与开解下,重燃生的渴望,于4月初康复出院。

  在这次抗疫中,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每个生命都得到最大的尊重、最平等的对待。我们国家强调的是“不惜一切代价”,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有的患者最高治疗费用达到150多万元,平均下来每个患者的治疗费用数十万元。

  我们的总体治愈率超过94%,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救治成功率近70%,病亡率是5.6%。如果分省统计,我们其他省份的病死率都低于1%。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了防控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不惜付出很高的代价,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国家就及时重启经济社会发展。全国各地有序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而我们一季度时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为9.8%),这个很不容易,横向比较,成绩更显难得。

  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沉着应对,为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这次疫情防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很多,今天主要讲几个数字。

  特大城市“封城”76天。1月23日起,武汉封城,切断病毒传播路径,1100万武汉人民就地转入战“疫”时间。对一个有着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实行“封城”,且在战“疫”的同时保证特大城市正常运转、稳定有序。这在人类史上前所未有,工作难度非常大。76天坚守后,江城重启。

  14亿国人“隔离”过春节。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明确16字总要求,决定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奔赴湖北、武汉统筹指导疫情防控。14亿中国人民令行禁止,一改传统,不走亲不访友,在家隔离。

  党旗所向应者云集。在疫情危机的紧急关头,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了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抗疫斗争中涌现出很多英雄。抗疫一线,众多先进分子火线入党。在抗疫一线新发展的党员中,一线医务人员14613名,公安民警3378名,村社区工作人员1759名,新闻工作者455名,物资保供、市场监管、医院建设等抗疫一线人员4849名。其中,“90后”有8209名,占32.8%。这些新的战斗力量,在艰苦的抗疫战场上百折不挠,为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全国一盘棋的动员机制

  一盘棋,就是各地区、各部门从全局着眼,围绕所办大事形成合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从1953年开始编制五年规划。“一五”时期,我国就以苏联援建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156项重点工程为基础,集中力量用了约20年的时间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举全国之力建成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取得银河巨型计算机、“嫦娥”绕月、北斗卫星导航等一大批标志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纷至沓来。

  脱贫攻坚成就空前。从2012年年底到2019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348万人,平均每年脱贫人数都超过1000万。这样的成果,全世界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做到。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 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的精兵强将和优势力量大力协同、集中攻关,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攻克尖端科技难关的伟大创造力量。

  抗疫物资生产日新月异。疫情暴发初期,全国防护服日产量不足2万件,3月中旬已达到50万件。2月29日,全国口罩日产量1.16亿只,是2月1日的12倍,其中N95口罩日产量从疫情初期的20万只提高到166万只。

  物资运输高速通行。为了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优先通行,各地开辟了1.1万道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海关、铁路、民航、邮政,24小时对接全国各地应急物资的运输需求。

  武汉“封城”期间,全国各地对湖北的物资驰援从未停止。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最繁忙的时候,每隔3分钟,就有一架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飞抵武汉。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5月31日,全国各级交管部门共设置卫生检疫站6799处,全国通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运输方式累计向湖北地区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173.96万吨,运送生产物资399.65万吨。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从一线医务人员到各个方面参与防控的人员,从社区工作人员、公安民警辅警到新闻工作者、志愿者,从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到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每个人都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是一次很大的“压力测试”。7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预计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只有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

  二、在坚定自信中砥砺奋进

  生逢其时的“00后”、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坚力量的你们,应该怎么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作为师长,我提出几点希望。

  (一)在新征程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用20个字精炼概况了伟大抗疫精神的含义。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它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苦难铸就辉煌。人生同样如此,有一句电视台词讲“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要挺胸抬头去面对”。作为踏入高校大门的新时代优秀青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大家都要身体力行,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自己的人生征程。

  (二)在深化理论学习中坚定制度自信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的清醒源于对理论的学习理解、深信笃行。我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通过理论学习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因为只有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加深入的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坚定制度自信。鉴往知来,我们尤其要注意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式、社会主义发展史。《半条棉被》的故事感人肺腑,以穿越时空的鱼水情深告诉我们,我们党、我们国家何以走过苦难铸造辉煌。大学期间,大家要深入、系统地开展理论学习,真正熟悉党情、社情、国情,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三)在理性比较中坚定制度自信

  新冠疫情推动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新旧因素、力量、矛盾相互叠加碰撞,大国关系、国际秩序、地区安全、社会思潮、全球治理深刻重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今年国庆节,中国迎来了疫情以来的第一个长假,文化旅游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与全球大多数国家还深受疫情困扰形成鲜明对比。身处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同学们要坚持客观公正地看待世情,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在理性比较中感受建设成就、坚定制度自信。

  (四)在积极实践中书写最美青春

  在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青年一代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开讲时说到的网红照片有两位年轻人,援鄂医疗队员刘凯27岁,拍摄人甘俊超是21岁的大学生志愿者,向他们一样的还有很多。苏科大同学也有着突出的表现:2016级何睿杰同学,在疫情发生后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被团省委表彰为“江苏省大学生抗疫先进个人”,入围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推荐人选; 2017级张叶同学,自2月21日起积极参加“支援湖北公益课堂”,被团省委授予“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大学的使命。苏州科技大学前身是苏州科技学院,由建设部直属的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和铁道部直属的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而来,前者是我国唯一以“环境保护”命名的部属高校,后者是原铁道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师范学校。我们本科办学有40年历史,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师范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强实力。2016年,学校成功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10月,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上确定我们要建设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得到全校上下充分认可。目前,全校师生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近几年学校发展变化很大,我们的硕士专业已经基本涵盖所有学科专业,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就是成功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建设申报、国家级科研成果建设、功能完备的美丽校园建设,目前这“三大任务”都在积极推进中。我们希望、并努力为大家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环境与条件。

  奋斗的姿态最美丽,追梦的人生最精彩。希望大家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在励志笃行中书写最美青春,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上是我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主要内容,祝愿大家在苏州科技大学学习进步,生活愉快,不断成长!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苏州科技大学张庆奎:坚定制度自信 书写最美青春
发布时间:2020-12-16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2020级新同学们:

  大家好!

  2020年注定成为不平凡的一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经受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取得抗击新冠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而你们在抗疫中备战高考,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努力迎来人生新阶段。

  今天,围绕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果,开始你们入校的第一课:坚定制度自信,书写奋进青春。

  一、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目前仍在全球蔓延。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所取得的战略成果有目共睹,我们可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疫情防控初期有一张网上刷屏的图片,拍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医生陪老人一起看夕阳的场景。图片中的老人87岁,新冠肺炎的重病患者,入院后一度打算放弃生命,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与开解下,重燃生的渴望,于4月初康复出院。

  在这次抗疫中,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个小时的婴儿,每个生命都得到最大的尊重、最平等的对待。我们国家强调的是“不惜一切代价”,治疗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有的患者最高治疗费用达到150多万元,平均下来每个患者的治疗费用数十万元。

  我们的总体治愈率超过94%,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救治成功率近70%,病亡率是5.6%。如果分省统计,我们其他省份的病死率都低于1%。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了防控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按下了暂停键,不惜付出很高的代价,把人民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疫情蔓延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国家就及时重启经济社会发展。全国各地有序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全国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而我们一季度时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为9.8%),这个很不容易,横向比较,成绩更显难得。

  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沉着应对,为全国人民抗击疫情坚定了信心、凝聚了力量、指明了方向。这次疫情防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事件很多,今天主要讲几个数字。

  特大城市“封城”76天。1月23日起,武汉封城,切断病毒传播路径,1100万武汉人民就地转入战“疫”时间。对一个有着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实行“封城”,且在战“疫”的同时保证特大城市正常运转、稳定有序。这在人类史上前所未有,工作难度非常大。76天坚守后,江城重启。

  14亿国人“隔离”过春节。1月25日,农历大年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明确16字总要求,决定成立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奔赴湖北、武汉统筹指导疫情防控。14亿中国人民令行禁止,一改传统,不走亲不访友,在家隔离。

  党旗所向应者云集。在疫情危机的紧急关头,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疫一线,1300多万名党员参加志愿服务,近400名党员、干部为了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抗疫斗争中涌现出很多英雄。抗疫一线,众多先进分子火线入党。在抗疫一线新发展的党员中,一线医务人员14613名,公安民警3378名,村社区工作人员1759名,新闻工作者455名,物资保供、市场监管、医院建设等抗疫一线人员4849名。其中,“90后”有8209名,占32.8%。这些新的战斗力量,在艰苦的抗疫战场上百折不挠,为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全国一盘棋的动员机制

  一盘棋,就是各地区、各部门从全局着眼,围绕所办大事形成合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从1953年开始编制五年规划。“一五”时期,我国就以苏联援建的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156项重点工程为基础,集中力量用了约20年的时间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举全国之力建成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取得银河巨型计算机、“嫦娥”绕月、北斗卫星导航等一大批标志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纷至沓来。

  脱贫攻坚成就空前。从2012年年底到2019年年底,我国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348万人,平均每年脱贫人数都超过1000万。这样的成果,全世界没有其他国家能够做到。

  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 26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的精兵强将和优势力量大力协同、集中攻关,展现了社会主义中国攻克尖端科技难关的伟大创造力量。

  抗疫物资生产日新月异。疫情暴发初期,全国防护服日产量不足2万件,3月中旬已达到50万件。2月29日,全国口罩日产量1.16亿只,是2月1日的12倍,其中N95口罩日产量从疫情初期的20万只提高到166万只。

  物资运输高速通行。为了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优先通行,各地开辟了1.1万道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海关、铁路、民航、邮政,24小时对接全国各地应急物资的运输需求。

  武汉“封城”期间,全国各地对湖北的物资驰援从未停止。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最繁忙的时候,每隔3分钟,就有一架国产运—20大型运输机飞抵武汉。根据交通运输部统计,截至5月31日,全国各级交管部门共设置卫生检疫站6799处,全国通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运输方式累计向湖北地区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173.96万吨,运送生产物资399.65万吨。

  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从一线医务人员到各个方面参与防控的人员,从社区工作人员、公安民警辅警到新闻工作者、志愿者,从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到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每个人都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是一次很大的“压力测试”。7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称:“预计2020年,主要经济体中唯一能够实现正增长的,只有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充分展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充分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自觉担当。

  二、在坚定自信中砥砺奋进

  生逢其时的“00后”、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坚力量的你们,应该怎么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作为师长,我提出几点希望。

  (一)在新征程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用20个字精炼概况了伟大抗疫精神的含义。伟大抗疫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它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苦难铸就辉煌。人生同样如此,有一句电视台词讲“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要挺胸抬头去面对”。作为踏入高校大门的新时代优秀青年,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大家都要身体力行,把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自己的人生征程。

  (二)在深化理论学习中坚定制度自信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理论上的清醒源于对理论的学习理解、深信笃行。我们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要通过理论学习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因为只有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才能有更加深入的思考,才能真正做到坚定制度自信。鉴往知来,我们尤其要注意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式、社会主义发展史。《半条棉被》的故事感人肺腑,以穿越时空的鱼水情深告诉我们,我们党、我们国家何以走过苦难铸造辉煌。大学期间,大家要深入、系统地开展理论学习,真正熟悉党情、社情、国情,不断坚定理想信念。

  (三)在理性比较中坚定制度自信

  新冠疫情推动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各种新旧因素、力量、矛盾相互叠加碰撞,大国关系、国际秩序、地区安全、社会思潮、全球治理深刻重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今年国庆节,中国迎来了疫情以来的第一个长假,文化旅游部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同比恢复69.9%。与全球大多数国家还深受疫情困扰形成鲜明对比。身处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同学们要坚持客观公正地看待世情,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在理性比较中感受建设成就、坚定制度自信。

  (四)在积极实践中书写最美青春

  在与新冠病毒的斗争中,青年一代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开讲时说到的网红照片有两位年轻人,援鄂医疗队员刘凯27岁,拍摄人甘俊超是21岁的大学生志愿者,向他们一样的还有很多。苏科大同学也有着突出的表现:2016级何睿杰同学,在疫情发生后积极参加志愿服务,被团省委表彰为“江苏省大学生抗疫先进个人”,入围第十五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候选人推荐人选; 2017级张叶同学,自2月21日起积极参加“支援湖北公益课堂”,被团省委授予“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他们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大学的使命。苏州科技大学前身是苏州科技学院,由建设部直属的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和铁道部直属的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合并而来,前者是我国唯一以“环境保护”命名的部属高校,后者是原铁道部直属的唯一一所高等师范学校。我们本科办学有40年历史,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师范教育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强实力。2016年,学校成功更名为苏州科技大学。2017年10月,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上确定我们要建设特色鲜明、品质卓越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得到全校上下充分认可。目前,全校师生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近几年学校发展变化很大,我们的硕士专业已经基本涵盖所有学科专业,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就是成功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的建设申报、国家级科研成果建设、功能完备的美丽校园建设,目前这“三大任务”都在积极推进中。我们希望、并努力为大家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环境与条件。

  奋斗的姿态最美丽,追梦的人生最精彩。希望大家要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在励志笃行中书写最美青春,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以上是我今天想和大家交流的主要内容,祝愿大家在苏州科技大学学习进步,生活愉快,不断成长!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李月昭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