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

作者:扈 苗 发布时间:2020-11-12 来源: 《江苏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最近,我看了一部连续剧《北方有佳人》。这是一部言情剧,里边的情感纠葛没有引起我的兴趣,但其中有些情节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8岁的寄萍和他的弟弟子建在济南和父亲失散,被人拐卖,后被好心的王大福收养。王大福家经营馍馍铺的小本生意,一下多了两张嘴,生活就拮据了。

  正好一个唱曲儿的师傅看上寄萍长得又好,嗓子又好,有唱曲的天赋,想收她为徒,王大福就让寄萍去了。寄萍不喜欢唱曲,不愿意卖身学艺,就是不同意。后来养父母说,如果她去学曲儿,就让她弟弟继续读书。

    寄萍的生父是个搞教育的,可能是受家庭影响,在她的心目中认为男孩子一定要读书才会有出路。为了弟弟的前途她答应了去拜师学艺。她是师傅看中的,所以师傅尽心尽意教她。可是,她虽然歌喉不错,却老是记不住唱词,为此不知挨了殷师傅多少打,罚了多少跪。师傅灰心了,发现她原来不是这块料,她不喜欢曲儿,人在心不在,想把她退回家。

  然而为了弟弟,寄萍求师傅不要抛弃;再加上她知道了师傅的身世,知道了师傅是因为喜欢才从事这行当时被人看不起的工作。从此,她忍痛坚持学下去,只1年多时间师傅就带着她上台,因她的天籁之声赢得了满堂彩,从此在这个行里就算红了。

    看到这里,我就想,寄萍不喜欢唱曲儿,但最后还是学出来了,为什么?可能是因为她有个目标——想用自己的努力赢得让弟弟读书的机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目标能产生动力。后来认识改变了,从看不起这个行当逐步变成喜欢了,所以就去认真学了。

    之后的一个偶发事件,又改变了她。寄萍在和师傅去苏州老家寻亲未遇返回的路上,遇上军阀作战,和师傅冲散了。侥幸碰上了一个济南的京戏班子,她求老板带她回家。班子里的人看她可怜就留下了她。戏班子边行边演,寄萍被演员们的练功吸引了,被京腔京调打动了,在做事之余暗暗地学着唱起来。

    一次,有个演配角的嗓子哑了上不了台,找不到人救场很着急。寄萍主动提出,让她试试。谁知一上台就有模有样,把老板高兴坏了。老板希望她能到班子里学戏,寄萍没有答应,她认为改行是欺师灭祖的事。

  可是回到济南后心中放不下,加上老板总诱惑她,让戏院给她开绿灯,免票。她忍不住经常偷偷地跑到戏院看京戏。师傅发现她好像变了,经常会魂不守舍,有时上了台也会突然楞住了唱不下去。

  师傅留心注意后发现了其中的原因。有一天和寄萍摊牌了,要她自己选择是去学戏还是继续唱曲,并且给她分析了如果选择学戏会有几个不利因素:一是年纪大了,基本功练起来会吃很多苦;二是碰到的师傅不一定会真心实意教,不一定学得出来。可寄萍最后选择了学唱京戏,师傅问她为什么,她说唱戏是她心里喜欢,能让她唱戏她不怕苦。殷师傅很开明地选择了放手,并帮助她进了戏班子。

    从此,她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日夜练功。拜的师傅虽然是戏班的头牌,但不教她,她只能偷偷地学。但她尽心尽意帮师傅做事,在师傅遇到为难的事时,她敢冒风险帮师傅解围。最后,她的真心感动了师傅,师傅一招一式地指导她,她也得到了师傅的真传。遇到机会登台后,就一炮走红了。寄萍的第二次学艺有成,完全是因为“喜欢”,喜欢了就不怕苦,喜欢了遇到难处就会想方设法去解决。

  我想,从这两个小情节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孩子学习是否成功跟目标与兴趣是密切相关的。明确了目标,即使是勉为其难也有动力去做;有了兴趣,再苦再难也会去克服。

    现在我们总觉得孩子学习的劲头不足,好像是为父母去学的。问题就出在:是父母要他去学,而不是他自己有追求;是父母让他按父母的意愿去做,而不是做他喜欢做的。看似在做,实际是被动的,应付的,因此不可能出现最好的成果。

  由此可见,家长应该将力气花在培养孩子早早确立人生目标上,因为追求目标的动力是持久的;应该学学《北方有佳人》中的殷师傅,该放手就放手,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
发布时间:2020-11-12   
来       源:《江苏教育报》微信公众号  

  最近,我看了一部连续剧《北方有佳人》。这是一部言情剧,里边的情感纠葛没有引起我的兴趣,但其中有些情节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8岁的寄萍和他的弟弟子建在济南和父亲失散,被人拐卖,后被好心的王大福收养。王大福家经营馍馍铺的小本生意,一下多了两张嘴,生活就拮据了。

  正好一个唱曲儿的师傅看上寄萍长得又好,嗓子又好,有唱曲的天赋,想收她为徒,王大福就让寄萍去了。寄萍不喜欢唱曲,不愿意卖身学艺,就是不同意。后来养父母说,如果她去学曲儿,就让她弟弟继续读书。

    寄萍的生父是个搞教育的,可能是受家庭影响,在她的心目中认为男孩子一定要读书才会有出路。为了弟弟的前途她答应了去拜师学艺。她是师傅看中的,所以师傅尽心尽意教她。可是,她虽然歌喉不错,却老是记不住唱词,为此不知挨了殷师傅多少打,罚了多少跪。师傅灰心了,发现她原来不是这块料,她不喜欢曲儿,人在心不在,想把她退回家。

  然而为了弟弟,寄萍求师傅不要抛弃;再加上她知道了师傅的身世,知道了师傅是因为喜欢才从事这行当时被人看不起的工作。从此,她忍痛坚持学下去,只1年多时间师傅就带着她上台,因她的天籁之声赢得了满堂彩,从此在这个行里就算红了。

    看到这里,我就想,寄萍不喜欢唱曲儿,但最后还是学出来了,为什么?可能是因为她有个目标——想用自己的努力赢得让弟弟读书的机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目标能产生动力。后来认识改变了,从看不起这个行当逐步变成喜欢了,所以就去认真学了。

    之后的一个偶发事件,又改变了她。寄萍在和师傅去苏州老家寻亲未遇返回的路上,遇上军阀作战,和师傅冲散了。侥幸碰上了一个济南的京戏班子,她求老板带她回家。班子里的人看她可怜就留下了她。戏班子边行边演,寄萍被演员们的练功吸引了,被京腔京调打动了,在做事之余暗暗地学着唱起来。

    一次,有个演配角的嗓子哑了上不了台,找不到人救场很着急。寄萍主动提出,让她试试。谁知一上台就有模有样,把老板高兴坏了。老板希望她能到班子里学戏,寄萍没有答应,她认为改行是欺师灭祖的事。

  可是回到济南后心中放不下,加上老板总诱惑她,让戏院给她开绿灯,免票。她忍不住经常偷偷地跑到戏院看京戏。师傅发现她好像变了,经常会魂不守舍,有时上了台也会突然楞住了唱不下去。

  师傅留心注意后发现了其中的原因。有一天和寄萍摊牌了,要她自己选择是去学戏还是继续唱曲,并且给她分析了如果选择学戏会有几个不利因素:一是年纪大了,基本功练起来会吃很多苦;二是碰到的师傅不一定会真心实意教,不一定学得出来。可寄萍最后选择了学唱京戏,师傅问她为什么,她说唱戏是她心里喜欢,能让她唱戏她不怕苦。殷师傅很开明地选择了放手,并帮助她进了戏班子。

    从此,她为了自己喜欢的事,日夜练功。拜的师傅虽然是戏班的头牌,但不教她,她只能偷偷地学。但她尽心尽意帮师傅做事,在师傅遇到为难的事时,她敢冒风险帮师傅解围。最后,她的真心感动了师傅,师傅一招一式地指导她,她也得到了师傅的真传。遇到机会登台后,就一炮走红了。寄萍的第二次学艺有成,完全是因为“喜欢”,喜欢了就不怕苦,喜欢了遇到难处就会想方设法去解决。

  我想,从这两个小情节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孩子学习是否成功跟目标与兴趣是密切相关的。明确了目标,即使是勉为其难也有动力去做;有了兴趣,再苦再难也会去克服。

    现在我们总觉得孩子学习的劲头不足,好像是为父母去学的。问题就出在:是父母要他去学,而不是他自己有追求;是父母让他按父母的意愿去做,而不是做他喜欢做的。看似在做,实际是被动的,应付的,因此不可能出现最好的成果。

  由此可见,家长应该将力气花在培养孩子早早确立人生目标上,因为追求目标的动力是持久的;应该学学《北方有佳人》中的殷师傅,该放手就放手,让孩子做他喜欢的事,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大的动力。

责任编辑:周灵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