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乃肖:让评估监测成为教育督导体系的有力支撑

作者:顾乃肖 发布时间:2020-04-27 来源: 苏州市教育局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代教育督导发展提供了战略方针和实施路径。

  督导“长牙齿”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长身体”完善组织体系,其次要“长本领”优化能力结构,最后落实到“长牙齿”提升运行实效。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中,评估监测是一支新生力量,但却是教育督导“身体”“本领”和“牙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下面,结合学习贯彻落实《意见》,围绕苏州教育督导在评估监测方面的实践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让评估监测成为教育督导的“好钢”

  纵观全球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基于大数据的监测系统都是保障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本次新冠疫情的暴发,也让我们认识到我国的疾控体系在早期监测预警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评估监测作为教育督导的一项全新的重要职能,应该成为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一块“好钢”,锻造在“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的“刀刃”上。

  《意见》的出台,对理顺评估监测的职能定位,推动各地建立和完善由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们在国家、省级层面有了较为完善的评估监测体系,可以对省、市层面的宏观问题进行监测,但这样的监测难以深入基层学校层面,也就难以将危害教育生态的“病毒”识别并阻断在基层第一线。而县域层面则受到机构设置、专业人员、专业技术等限制,很难建立起专业的评估监测体系。从苏州评估监测的实践来看,建立地市级层面的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可以让评估监测工作重心下沉、阵地前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9月,苏州就成立了江苏省首家独立建制、全员配置的教育质量监测的专业机构——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率先在机构设置上实现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也为教育督导“评估监测”职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我们将监测中心的职能定位在“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打造助力苏州教育生态全面优化的教育测评智库”,并对监测中心提出了“高境界的监测目标、高信度的监测数据、高质量的监测报告、高效能的结果运用”的品质追求。

  二、让评估监测成为教育督导的“慧眼”

  《意见》指出,“大力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开展督导评估监测工作。”评估监测拥有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赋能的“慧眼”,其优势在于通过监测大数据形成对监测对象的量化评价,而督政、督学的优势在于可以依托专家系统,形成基于事实和经验的质性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两者相互印证,才能还原出区域和学校教育生态的“真状况”和“真问题”。苏州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构建“1+N”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1”即面向苏州全市初中学生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我们把这一项目定位在构建一个“超大型CT”,为苏州教育提供“客观公正、快速高效、科学准确、全面系统”的教育质量健康体检。这一项目我们已经连续开展五年,实现了对全市义务教育段学业质量的全方位、追踪式监测。以2019年全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为例,监测对象覆盖苏州市10个区域265所初中所有学生和部分教师,并倒追至470所小学六年级学生,共向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全体小学、初中出具3400余份监测报告。

  “N”即开展各类专项监测和微监测项目。每年,督导室会向监测中心提出专项监测任务,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式或追踪式的研究。2019年,我们针对国家课程开设、近视情况、电子设备使用情况等热点问题开展了多个专项监测,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数十份监测报告或决策咨询报告。同时,我们在幼小初高职各个领域,吸纳全国各地教育测评研究团队为苏州开展各类“微监测”,补充完善了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二是构建支持数据互通的监测信息化平台。我们构建了支持区域监测大数据加工的统一入口、多个终端、多维用户、多层功能的信息化平台,将评估监测工具研发、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数据可视化系统进行了整合,打破了评估监测各环节的数据壁垒。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以评估监测为抓手,探索更加统一的教育督导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的资源共享、数据互通。

  三是构建支持评估监测全流程的专家智库。评估监测工作涉及指标研制、工具研发、数据分析、报告撰写、项目评估等一系列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工作环节,苏州一方面主动寻求国家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的专业指导,同时强化自主成长,努力培养本土化的专业人才和专家智库。我们采用滚雪球方式,不断扩大参与监测各项工作的专家人数,把发现和培养本土化的评估监测专业人才纳入到各项监测工作实践中,已逐步建立了一支评价理念先进、专业技术过硬、专兼职结合,共计200多人的监测评价专家队伍。

  三、让评估监测成为教育督导的“警哨”

  《意见》指出,全面落实教育督导职能要“重在发现问题、诊断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地生根。”评估监测在教育督导体系中发挥的职能,应该是装备“无人机”“显微镜”“数据库”的专业技术工作,是教育生态的“气象员”和教育问题的“吹哨人”。

  近年来,苏州教育督导充分发挥监测数据的解释、诊断和预警作用,初步建立了基于监测数据的预警机制体系。

  一是构建学业生态健康指标体系。教育是一个多重变量控制下的、多要素竞争共生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而学业生态是教育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2019年,我们在学业质量监测体系中精选了与学业生态密切相关的17个关键指标,构建了一个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核心的学业生态健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既具有典型性,包含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与学业生态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的发展水平;又具有关联性,包括个体、教师、学校、家庭等方面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形成了具有“结构意义”的学业生态健康指数,以此刻画区域和学校学业生态的质量特征,为区域和学校的教育健康把脉。

  二是评估学业质量的增值发展状况。苏州监测具有全学段、追踪式的特点,因此可以对各学校开展学业水平增值评价,我们对追踪监测和单次监测分别构建了不同的增值评价模型,在将监测工具等值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计算,依据标准差对学业质量负增值严重的区域和学校给出1级预警和2级预警。

  三是依据政策规定进行政策预警。政策预警是为了强化政策执行底线,矫正办学方向。主要包括三类:关注区域教育均衡,对校间差异情况进行超标预警;关注学生的学业负担、身心健康,对执行国家课程、学生的睡眠时间、近视情况、作业负担等情况进行超标预警;建立苏州区域常模,对学业支持等关键指标进行偏离预警。

  四、让评估监测成为教育督导的“支点”

  “长牙齿”的教育督导需要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的协同运行,《意见》对评估监测的职能给出了非常科学的描述,“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监测,为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如果把教育督导体系看作是一个杠杆系统,那么评估监测就是这个杠杆中的“支点”,其作用体现在能否为决策和改进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专业支撑。苏州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丰富监测报告的反馈机制。监测报告发布后,我们采用了“反馈+培训”、“上门反馈”、“一对一反馈”和“社会发布”等多种方式和不同深度的反馈模式,以满足区域和学校对监测数据解读的个性化需求。

  二是开展结果运用优秀案例评选。为激励区域和学校深入运用监测结果,我们每年都会开展监测结果运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鼓励老师基于监测数据开展“研读数据,精准诊断,合理归因,科学寻策,靶向改进”的过程性诊断和自主性成长。

  三是推动多方联动的结果运用。我们整合大市、区域的督导、教研、基教等部门,构建“多方参与、量质互证、互助共进”的合作机制,开展基于监测结果运用的督导评估工作,对区域和学校的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对改进效果及时评价,促进决策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意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教育督导将全面跨入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轨道中,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指引了明确的方向和科学的路线图,面向新时代,苏州将积极努力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教育督导新体系,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苏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顾乃肖:让评估监测成为教育督导体系的有力支撑
发布时间:2020-04-27   
来       源:苏州市教育局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新时代教育督导发展提供了战略方针和实施路径。

  督导“长牙齿”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要“长身体”完善组织体系,其次要“长本领”优化能力结构,最后落实到“长牙齿”提升运行实效。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中,评估监测是一支新生力量,但却是教育督导“身体”“本领”和“牙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下面,结合学习贯彻落实《意见》,围绕苏州教育督导在评估监测方面的实践探索,谈几点体会:

  一、让评估监测成为教育督导的“好钢”

  纵观全球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基于大数据的监测系统都是保障科学决策的重要环节。本次新冠疫情的暴发,也让我们认识到我国的疾控体系在早期监测预警方面存在的不足。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评估监测作为教育督导的一项全新的重要职能,应该成为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一块“好钢”,锻造在“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的“刀刃”上。

  《意见》的出台,对理顺评估监测的职能定位,推动各地建立和完善由教育督导部门统一归口管理、多方参与的教育评估监测机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我们在国家、省级层面有了较为完善的评估监测体系,可以对省、市层面的宏观问题进行监测,但这样的监测难以深入基层学校层面,也就难以将危害教育生态的“病毒”识别并阻断在基层第一线。而县域层面则受到机构设置、专业人员、专业技术等限制,很难建立起专业的评估监测体系。从苏州评估监测的实践来看,建立地市级层面的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可以让评估监测工作重心下沉、阵地前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9月,苏州就成立了江苏省首家独立建制、全员配置的教育质量监测的专业机构——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率先在机构设置上实现了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也为教育督导“评估监测”职能的发挥奠定了基础。我们将监测中心的职能定位在“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打造助力苏州教育生态全面优化的教育测评智库”,并对监测中心提出了“高境界的监测目标、高信度的监测数据、高质量的监测报告、高效能的结果运用”的品质追求。

  二、让评估监测成为教育督导的“慧眼”

  《意见》指出,“大力强化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开展督导评估监测工作。”评估监测拥有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赋能的“慧眼”,其优势在于通过监测大数据形成对监测对象的量化评价,而督政、督学的优势在于可以依托专家系统,形成基于事实和经验的质性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两者相互印证,才能还原出区域和学校教育生态的“真状况”和“真问题”。苏州重点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构建“1+N”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1”即面向苏州全市初中学生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我们把这一项目定位在构建一个“超大型CT”,为苏州教育提供“客观公正、快速高效、科学准确、全面系统”的教育质量健康体检。这一项目我们已经连续开展五年,实现了对全市义务教育段学业质量的全方位、追踪式监测。以2019年全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为例,监测对象覆盖苏州市10个区域265所初中所有学生和部分教师,并倒追至470所小学六年级学生,共向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全体小学、初中出具3400余份监测报告。

  “N”即开展各类专项监测和微监测项目。每年,督导室会向监测中心提出专项监测任务,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开展专题式或追踪式的研究。2019年,我们针对国家课程开设、近视情况、电子设备使用情况等热点问题开展了多个专项监测,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了数十份监测报告或决策咨询报告。同时,我们在幼小初高职各个领域,吸纳全国各地教育测评研究团队为苏州开展各类“微监测”,补充完善了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二是构建支持数据互通的监测信息化平台。我们构建了支持区域监测大数据加工的统一入口、多个终端、多维用户、多层功能的信息化平台,将评估监测工具研发、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和数据可视化系统进行了整合,打破了评估监测各环节的数据壁垒。未来,我们还将继续以评估监测为抓手,探索更加统一的教育督导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的资源共享、数据互通。

  三是构建支持评估监测全流程的专家智库。评估监测工作涉及指标研制、工具研发、数据分析、报告撰写、项目评估等一系列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工作环节,苏州一方面主动寻求国家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的专业指导,同时强化自主成长,努力培养本土化的专业人才和专家智库。我们采用滚雪球方式,不断扩大参与监测各项工作的专家人数,把发现和培养本土化的评估监测专业人才纳入到各项监测工作实践中,已逐步建立了一支评价理念先进、专业技术过硬、专兼职结合,共计200多人的监测评价专家队伍。

  三、让评估监测成为教育督导的“警哨”

  《意见》指出,全面落实教育督导职能要“重在发现问题、诊断问题、督促整改,确保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地生根。”评估监测在教育督导体系中发挥的职能,应该是装备“无人机”“显微镜”“数据库”的专业技术工作,是教育生态的“气象员”和教育问题的“吹哨人”。

  近年来,苏州教育督导充分发挥监测数据的解释、诊断和预警作用,初步建立了基于监测数据的预警机制体系。

  一是构建学业生态健康指标体系。教育是一个多重变量控制下的、多要素竞争共生的复杂的生态系统,而学业生态是教育生态的一个重要组成。2019年,我们在学业质量监测体系中精选了与学业生态密切相关的17个关键指标,构建了一个以学生学业发展为核心的学业生态健康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既具有典型性,包含学业水平、身心健康等与学业生态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的发展水平;又具有关联性,包括个体、教师、学校、家庭等方面影响学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形成了具有“结构意义”的学业生态健康指数,以此刻画区域和学校学业生态的质量特征,为区域和学校的教育健康把脉。

  二是评估学业质量的增值发展状况。苏州监测具有全学段、追踪式的特点,因此可以对各学校开展学业水平增值评价,我们对追踪监测和单次监测分别构建了不同的增值评价模型,在将监测工具等值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计算,依据标准差对学业质量负增值严重的区域和学校给出1级预警和2级预警。

  三是依据政策规定进行政策预警。政策预警是为了强化政策执行底线,矫正办学方向。主要包括三类:关注区域教育均衡,对校间差异情况进行超标预警;关注学生的学业负担、身心健康,对执行国家课程、学生的睡眠时间、近视情况、作业负担等情况进行超标预警;建立苏州区域常模,对学业支持等关键指标进行偏离预警。

  四、让评估监测成为教育督导的“支点”

  “长牙齿”的教育督导需要督政、督学、评估监测的协同运行,《意见》对评估监测的职能给出了非常科学的描述,“对各级各类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进行评估监测,为改善教育管理、优化教育决策、指导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如果把教育督导体系看作是一个杠杆系统,那么评估监测就是这个杠杆中的“支点”,其作用体现在能否为决策和改进提供基于大数据的专业支撑。苏州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丰富监测报告的反馈机制。监测报告发布后,我们采用了“反馈+培训”、“上门反馈”、“一对一反馈”和“社会发布”等多种方式和不同深度的反馈模式,以满足区域和学校对监测数据解读的个性化需求。

  二是开展结果运用优秀案例评选。为激励区域和学校深入运用监测结果,我们每年都会开展监测结果运用优秀案例评选活动,鼓励老师基于监测数据开展“研读数据,精准诊断,合理归因,科学寻策,靶向改进”的过程性诊断和自主性成长。

  三是推动多方联动的结果运用。我们整合大市、区域的督导、教研、基教等部门,构建“多方参与、量质互证、互助共进”的合作机制,开展基于监测结果运用的督导评估工作,对区域和学校的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对改进效果及时评价,促进决策管理和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意见》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的教育督导将全面跨入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轨道中,为我们进一步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指引了明确的方向和科学的路线图,面向新时代,苏州将积极努力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教育督导新体系,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出新贡献。

  (作者系苏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周灵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