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业引起的思考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4-03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钉——”

  熟门熟路点开,惊喜地发现孩子提交作业的框上被打了个“优秀”印章,“某某某的作业被评为优秀作业”。

  全班都能看到,倍儿有面子。

  很好,全家都欢欣鼓舞。花了一整天的时间陪孩子写作业没白费力气。一连好几天,家庭氛围都很和谐。

  但随着自己工作时间的恢复、再也没那么多时间陪孩子的时候,孩子出问题了,他竟然没有得到优秀作业称号,这还得了?!孩子妈脾气爆,更是一个劲儿地怨天怨地怨命运,余生无望的论调把整个家闹得乌烟瘴气。

  孩子最终气得大喊:“我当初就不该得优秀!弄得好像我偶尔得不到优秀就是罪犯一样!”

  他此话一出,我不禁浑身一激灵——我们的过激反应让孩子多难堪哪!不过是一次作业没得到优秀而已,我们却对他全盘否定,实在有失偏颇。

  老师线上授课后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练习、强化知识,孩子作业完成得好,老师肯定的是他的听课效率、学习态度和自我严格要求的精神,那鲜亮的“优秀”印章是对孩子的鼓励和褒奖。而我们虚荣心作祟,孩子表现出色时我们忍不住居功自傲洋洋得意,孩子出了问题就无情指责怨气冲天,方法上没有指导,方向上没有指引,格局这样小,不要说培养大胸怀大气魄的人才,恐怕眼前孩子就会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世道艰难生活不易,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到孩子身上,自小为他们套上各式各样的条条框框,不管他们是否舒适、无视他们的抗议诉求,这真的是为他们好吗?我们是不是要好好反思自己了?

  我把自己的想法与孩子他妈做了交流,她连连点头,自责后悔。

  自那以后,孩子作业评为优秀时,我们真心为他高兴,和他一起梳理可以继续保持的好做法;孩子作业中出现了错误,我们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寻找策略,鼓励他多练习几遍,告诉他只要勤奋就能将弱点转化为优势。

  我相信,只要长期这样做,孩子的内心一定平静而愉悦,面对问题他定会理性而勇敢,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才可能经得起风浪见得到彩虹。

  教育是个复杂的命题,但诚如老师们常常告诫的那样,孩子是国家的、是社会的,但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的。为着孩子美好的未来,无论如何,我们家长应该永远在学习的路上。

  泰兴市襟江教育集团济川校区五6班 高瑞彬家长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优秀作业引起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0-04-03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钉——”

  熟门熟路点开,惊喜地发现孩子提交作业的框上被打了个“优秀”印章,“某某某的作业被评为优秀作业”。

  全班都能看到,倍儿有面子。

  很好,全家都欢欣鼓舞。花了一整天的时间陪孩子写作业没白费力气。一连好几天,家庭氛围都很和谐。

  但随着自己工作时间的恢复、再也没那么多时间陪孩子的时候,孩子出问题了,他竟然没有得到优秀作业称号,这还得了?!孩子妈脾气爆,更是一个劲儿地怨天怨地怨命运,余生无望的论调把整个家闹得乌烟瘴气。

  孩子最终气得大喊:“我当初就不该得优秀!弄得好像我偶尔得不到优秀就是罪犯一样!”

  他此话一出,我不禁浑身一激灵——我们的过激反应让孩子多难堪哪!不过是一次作业没得到优秀而已,我们却对他全盘否定,实在有失偏颇。

  老师线上授课后布置作业是为了巩固练习、强化知识,孩子作业完成得好,老师肯定的是他的听课效率、学习态度和自我严格要求的精神,那鲜亮的“优秀”印章是对孩子的鼓励和褒奖。而我们虚荣心作祟,孩子表现出色时我们忍不住居功自傲洋洋得意,孩子出了问题就无情指责怨气冲天,方法上没有指导,方向上没有指引,格局这样小,不要说培养大胸怀大气魄的人才,恐怕眼前孩子就会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世道艰难生活不易,我们常常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到孩子身上,自小为他们套上各式各样的条条框框,不管他们是否舒适、无视他们的抗议诉求,这真的是为他们好吗?我们是不是要好好反思自己了?

  我把自己的想法与孩子他妈做了交流,她连连点头,自责后悔。

  自那以后,孩子作业评为优秀时,我们真心为他高兴,和他一起梳理可以继续保持的好做法;孩子作业中出现了错误,我们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寻找策略,鼓励他多练习几遍,告诉他只要勤奋就能将弱点转化为优势。

  我相信,只要长期这样做,孩子的内心一定平静而愉悦,面对问题他定会理性而勇敢,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才可能经得起风浪见得到彩虹。

  教育是个复杂的命题,但诚如老师们常常告诫的那样,孩子是国家的、是社会的,但归根结底是我们自己的。为着孩子美好的未来,无论如何,我们家长应该永远在学习的路上。

  泰兴市襟江教育集团济川校区五6班 高瑞彬家长

责任编辑:周灵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