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明:情系农机为三农,不忘初心育英才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1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导师简介:    

  江苏大学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科方向带头人、“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农机学会理事兼收获加工分会副主任委员、《农业机械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编委,荣获首届全国十佳农机教师、省优秀科技、教育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开设《农业机械学》《现代农业装备技术基础》等5门专业课。指导博士生22名、硕士生70名,所指导研究生获全国优博提名1篇、省优博1篇、省优硕2篇。

  深入研究水稻和油菜智能化高效低损联合收获理论与技术,主持完成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国家自然基金等项目22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16项,授权发明专利88件(美国专利2件),发表论文238篇(SCI/EI收录164篇),出版著作5部,研发的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系列产品已成为沃得农机和雷沃重工(全国销量第一、第二)等企业的品牌产品和行业升级换代产品。

  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金奖、“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创新金奖各1项、部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奖金桥奖和江苏省专利金奖各1项,获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先进事迹: 

  以生为本,立德树人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最高层次,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李耀明认为,特别是在培养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时,更要以立德树人为初心,以强农兴农为使命,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高级人才,让他们在农业这片事业沃土中大有可为、大展宏图。

  强化思想引领,实行因材施教。百学须先立志。每届研究生入学后,李耀明教授首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服务行业、献身农机领域的理想。其次,他尊重不同研究生之间的差异性,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

  在了解每个研究生学业背景、知识体系、个性爱好和研究兴趣等基础上,李教授通过课堂提问、课程作业、阶段汇报等进一步掌握其专业基础和思维能力,对每个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对每名学生既按培养方案给出统一要求,又会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注重方法传授,培养科学思维。研究生课程并非本科生课程的压缩版或增删版,课程教学必须符合研究生特点、适应研究生需要,着眼于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研究方法的示范、引导和传授,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研究,掌握研究方法。李耀明教授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以方法传授为主导,培养研究生的反思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研究能力;将教学过程与科研实际问题的思考研究相结合,启发他们学会发现问题、获取资料、分析解决问题。历届研究生普遍反映,听李老师的课既拓宽了知识领域和视野,又学到了研究方法,很有实效。

  激发内生动力,提升专业素养。研究生的课程作业,以单篇论文为主,既是考查学习情况、检验学习效果的基本依据,更是一种重要的训练方式、交流渠道和培养途径。李耀明教授对每一位研究生提交的读书报告、课程论文等都精批细改,及时组织专题研讨,清晰具体地指出每篇论文的价值点和薄弱之处,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在讲评过程中,李教授注意“抓两头、带中间”,特别注意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既毫不客气地批评指正,又热诚鼓励其奋发上进。近三十年来,研究生经批改和指导而公开发表的论文已有二百余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攻读学位期间的最终成果,撰写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从研究生入学起,李耀明教授便引导研究生把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平时的阅读、课程论文结合起来,既鼓励研究生培养独立意识,善于发现问题,自选论题,又根据实际情况,给个别研究生推荐题目供其参考和选择。

  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李耀明教授强化过程管理、质量监控,对学位论文撰写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在论文写作中,随时为学生答疑解难,初稿完成后,对摘要、引言、大小标题、结语等关键部位及补充内容严格把关,反复修改。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他还十分注重培养研究生树立严谨的学术作风和学术道德规范,严格执行江苏大学学位论文中期检查淘汰制度并把好学位论文关,确保论文答辩不流于形式。

  依托科研实践,提高创新能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是科研创新能力,加强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项重大的任务。围绕学校研究生培养方案,李耀明教授坚持“融入科研团队,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以科技活动为抓手,增强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指导的研究生先后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通过加强与江苏沃得农机、浙江柳林农机、苏州久富农机等行业知名企业的联系,建立产学研基地和研究生工作站,鼓励研究生去企业参与课题研究,以加强实用型人才的培养,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李耀明教授先后指导博士生22名、硕士生70名,指导的研究生获全国优博提名1篇、江苏省优博1篇、江苏省优硕2篇,为企业开展了300余人次的技术培训,为促进我国收获机械技术创新平台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精心育人,成效显著

  案例1:徐立章,男,1979年生,江苏宿迁人。1996年,徐立章考取江苏大学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准备本科毕业论文期间跟随导师李耀明做农机科研的经历让他与农机结缘。2000年留校任教后攻读硕士、博士,徐立章一路跟随导师李耀明教授的前行脚步,无论是学术思想,还是学术精神,都深得导师衣钵。

  徐立章现任江苏大学农业工程学院副院长、收获装备研究院执行院长,兼任江苏省收获机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中国农机学会收获加工分会副秘书长,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领军人才,获江苏省优博1篇和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

  徐立章主要从事油菜脱出物粘附与摩擦、水稻脱粒损伤演化、农业物料气固两相流动多风道高效自适应清选等收获机械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主持和完成国家自然基金“油菜脱出混合物与清选筛面粘附机理的研究”“联合收获机多风道高效清选理论及自适应清选方法”、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等部省级以上课题12项,出版专著1部,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EI论文45篇,其中国际农业工程Top期刊 16 篇,授权发明专利32件(含美国专利1件)、核心专利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2项、江苏省专利金奖1项。其项目成果“油菜联合收割机关键技术与装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二完成人),“智能化履带式全喂入水稻联合收获机关键技术与装备”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

  案例2:王成军,男,1978年生,江苏涟水人。2012年博士毕业于江苏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导师:李耀明教授),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安徽理工大学教授、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中国机械动力学学会理事、省机器人与智能控制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兼任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入选安徽省技术领军人才、安徽省特支计划人选、安徽省优秀青年人才等。

  王成军现主要从事智能机械与机器人、机械产品创新设计、金属材料多维振动铸造工艺与设备、多维振动筛分理论与技术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1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项,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项目1项,主持省级重点项目4项,参与完成参与国家自然基金4项、国家“863”项目2项,主要完成横向课题10余项;获江苏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优秀科技论文奖2次,起草制定安徽省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3项,1项成果通过ISO9001-2008标准认定,2项成果被评为安徽省高新技术产品;作为主持人及主要负责人承担国家级MOOC课程、国家精品视频课程、省精品视频课程,指导学生参加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100余人次,获国际奖励3项、国家级奖励20余项,获省级以上优秀指导教师奖6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0件,国际专利8件,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部。

 

责任编辑:范文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