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研究生导师团队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20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团队简介】

  南通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研究生导师团队共有5位导师,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2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中枢神经发育与再生、神经干细胞分化与调控、周围神经损伤与修复、痛觉调控等。近年来团队在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3项、部省级项目17项,科研经费共计1200余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市科技进步奖6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项、转让4项;发表论文321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41篇(最高影响因子20.071),主编、参编专著15部。先后入选国家级教学团队、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截至目前共培养了博士研究生20人,硕士研究生103人。

  团队所在学科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于1998年获批江苏省重点学科,后又分别获批“十五”“十一五”期间省级重点学科,2003年开始与苏州大学联合培养博士,2005年获批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培育点,2013年所在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16年依托本学科的神经再生重点实验室被列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师者何以为师,示以美好,授以希望,率真而坦荡,真实而自然,净而无尘,严则唯端,师者如兰,香远益清。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导师,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这是南通大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导师团队一直坚持的育人理念。

  团队成员:张新化、金国华、王晓冬、吕广明、陈罡。

  【先进事迹】

  艰苦中言传身教,立德树人

  国兴而贵师,立德方可树人。团队的每一位导师都深刻认识到,研究生教育要始终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将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培养学生做人放在首位,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锤炼诚信品质。

  福尔马林对于行走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教学科研一线的团队导师几乎是天天接触,长时间接触,会刺激呼吸道黏膜组织,轻则疼痛咳嗽,重则呼吸道发炎,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导致癌症。这样一份公认的脏、臭、累以及风险极高的工作,有的老师选择了离开,但团队导师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一干就是几十年,常常在授课过程中被熏得眼泪鼻涕不住地往下流,其中的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正是这样一份坚守,锤炼了他们在学术上的执着信念,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勇攀学术高峰。

  言传身教是立德树人最好的方法,可以从思想深处感化学生、促进成长。导师们在关爱自己学生的同时,还心系贫困山区的孩子,与研究生一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小萍(化名)是一个甘肃会宁县贫困山区的孩子,8年前她还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家里十分困难。张新化老师得知后,就开始默默为她寄钱寄学习资料,一做就是8年。8年间张老师不仅为孩子提供经济上的帮助,还带领自己的研究生经常与孩子进行书信沟通,让孩子始终保持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年8月她以优异成绩被陕西师范大学录取。当得知甘肃会宁县新合小学没有图书阅览室,身为支部书记的张新化老师就带领导师团队和在读研究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献爱新合、筑梦明天”的主题助学义卖公益活动,先是收集教职工家中闲置物品,再到定价、售卖,师生们全程参与,最终筹集善款6000余元,并利用暑假时间专程送到新合小学校长的手中。身为导师,他们不仅以宽阔而纯洁的胸怀去关爱社会,更是用实际行动和爱心浇灌学生,彰显人才培养中以德为先的思想,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

  树人中充满温情,春风化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团队的导师们始终对学生充满激励,充满赏识,充满尊重,充满期待,该团队正是这样一支充满温情的队伍,于研究生们而言,导师们亦师亦友。

  毕业研究生胡文同学目前在美国纽约基础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在校期间课题研究需要神经逆行示踪技术,课题组之前没用过这种技术,导师王晓冬教授亲自带领他从零开始,全面查找相关文献,共同商讨常用荧光示踪剂的化学本质、用途、用法和优缺点等,最终选定荧光金,攻破了研究瓶颈。2009级硕士研究生张玉芳本科没有医学知识背景,王晓冬教授不仅没有歧视,甚至比对其他同学更加上心,手把手地指导实验技术,使她从不认识移液器到最终能够独立完成课题并发表论文。

  2019年9月,2015级硕士研究生肖艳(化名)准备论文答辩时,不幸被查出胃印戒细胞癌,这是一种恶性度极高的低分化腺癌,侵袭力强,转移率高,经常到了晚期才被发现。与病魔抗争中的小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如期毕业,导师张新化教授亲自出面多次沟通协商,提议远程答辩,事无巨细帮她做好论文的修改、查重、送审,以及远程答辩设备调试等相关工作。最后肖艳在病床上顺利完成了答辩,实现了她的愿望,顺利拿到了双证。

  2020年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所有人的计划,开学时间一再推迟。用于科研的基因敲除鼠面临无人喂养的局面,张新化教授变身临时饲养员,主动承担起喂养工作,每2 ~ 3天来给老鼠添食加水,更换垫料,通风换气,每次都要忙活1个多小时,这项工作持续了近3个月,确保了研究组的科学研究没有“断线”。2017级研究生王珏是湖北籍学生,疫情发生后,张新化教授主动联系她了解情况,安抚情绪。复学后,按照相关规定需要集中隔离14天,在此期间,张新化教授叮嘱其他同学多和她聊天,还亲自买来零食、日用品送到隔离点门口,隔离期结束时还专门为她举行了欢迎仪式。王珏深深感受到导师和系室的温暖,大大地鼓舞了所有的研究生。

  爱是最好的教育,导师们对研究生的教育培养是春风化雨般的爱。在同学们的印象里,团队导师都是用温暖哺育着学生们的成长,赢得了学生对导师的尊敬与爱戴。正是这种彼此之间的尊重、理解、宽容和支持,整个团队团结友爱、奋发向上。有句话说得好,一个研究生能做出的成绩大小跟导师与他沟通交流的次数成正比。导师就像一棵大树,学生像在树下玩耍的孩子,无论外面的环境多么恶劣,只要有导师在,学生们就能安心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这一个个的小故事在研究生导师团队中实在太多了,一桩桩、一件件,像珍珠一样串起了这个优秀的团体。

  育人中成果斐然,群情激奋

  一份份成绩、一个个奖励丰富了导师团队的内涵,让这个团队充满了激情与力量。截至目前,团队共培养博士研究生20名,硕士研究生100余名。多篇研究生论文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很多毕业生都已经成为单位的骨干、学术带头人,传承着导师们为社会奉献的使命。

  金国华教授,曾任南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主任、江苏省解剖学会副理事长等职,研究方向为中枢神经发育与再生,担任《解剖学报》《神经解剖学杂志》《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编委,主讲《人体解剖学》《局部解剖学》《解剖科学进展》等课程,主编、合编教材及教学用书多部,先后主持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50多篇,参编专著5部,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和江苏医学科技奖各1项、南通市科技进步奖4项。先后获得南通市先进工作者、南通市科技兴市功臣、南通市首届高校教学名师、南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陈罡教授,南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发表高水平SCI论文38篇,影响因子合计超过280,被引超过2000次,研究成果被国内外媒体多次报道,多次受邀在国内外会议上作专题报告。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医学科技二等奖,中国青年解剖科学家奖。教学上为人谦虚自律,师德高尚,主讲《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神经生物学》《再生医学》《医学论文写作》《神经解剖学》等多门课程,教学效果优异,入选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南通大学“我最喜爱的老师”。担任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中国解剖学会再生医学分会副主委,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解剖学杂志》编委。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特聘教授,江苏特聘医学专家,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人才项目。

  王晓冬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神经损伤与再生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省级课题6项;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课题、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部级重点课题10余项,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先后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等成果奖励。同时进行的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分化和体内应用研究(排名第二),2010年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已获得相关组织工程修复神经的中国发明专利5项。2000年以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论文53余篇(其中SCI收录33篇),第一或通讯作者的SCI收录论文被他人引用达500多次(单篇达200多次)。多次应邀出席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言交流。

  张新化教授,江苏省神经科学会理事,江苏省解剖学会理事,江苏省卒中学会基础与转化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专家库专家。江苏省“333”、南通市“226”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南通市高校教学名师、文明教工、优秀教育工作者。200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先后赴澳大利亚LaTrob大学和美国纽约基础研究所做访问学者。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研究性论文40余篇,SCI收录论文30余篇。部分成果发表于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Biomaterials,Journal of Neuroscience,Hippocampus,Acta Biomaterials等国际知名学术杂志,担任多家外文杂志审稿人。参与编写研究性论著3部,教材5部。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中华医学科技奖、全国妇幼健康科技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江苏省医学科技奖、南通市科技进步奖等。

  吕广明教授,现任南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中国解剖学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学会国际医学教育分会理事,江苏省解剖学会理事。研究方向:神经损伤与修复。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人体解剖学》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主讲教师,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和国家级规划教材主要成员,主持《人体解剖学》江苏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和来华留学全英文授课精品课程,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主编、副主编规划教材、精品教材、重点教材4部,培养硕士研究生19名,指导研究生获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篇,指导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暨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2项。

  这就是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导师团队。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只有语重心长的教诲;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默默无语的坚持。他们,如兰花一般,香远益清,示以美好,授以希望!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