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财税理论与政策研究生导师团队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21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团队简介】

  南京财经大学财政与税务学院研究生导师团队成员有朱军、唐祥来、程瑶、蔡军和骆永民,团队主要致力于研究高级财政创新研究人才的理论塑造与政策融合的培养模式与实践。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团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本团队获得研究生省级创新课题有:2019年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所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2018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名单。培养的学生在CSSCI期刊发表多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并且还在第十六届德勤税务精英挑战赛获得卓越奖,在第一届大学“百校百题”应用型创新课题(财税领域)获得全国总决赛金奖。研究生获得过多次国家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等荣誉称号,所培育的研究生有继续升学也有步入工作的,他们在各自单位负责重要岗位,并取得良好的成果,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扬。

  团队成员:朱军、唐祥来、蔡军、程瑶 、骆永民。

  【先进事迹】

  团队内的导师都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并且与国内外优秀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学习,并用近十年的时间形成了《高级财政创新研究人才的理论塑造与政策融合的培养模式与实践》培养实践经验。本研究团队对该项研究从发现研究生教育实践问题,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最后对研究进行推广应用型的分析。

  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团队

  五名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各个都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在“财税理论与政策”研究生培养团队中分工明确,相互协作与交流,积极贡献自己的知识才能、团结协作。

  朱军教授作为培养团队的领军人,为该成果的总负责人,负责领导团队构建、课程体系和资源改革、平台建设以及成果的研究、应用和推广。现任财政与税务学院院长、公共财政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动态财政经济学、地方财政问题、财税理论与政策、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并熟悉Matlab软件、Dynare、Stata、Eviews定量分析软件,在学术科研、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9年7月任职后,在CSSCI期刊、SSCI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11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唐祥来教授作为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参与该成果中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和资源改革、平台建设以及成果应用与推广等方面工作。参与制定了硕士研究生培养标准、全国高校学位点、学科建设评估、产学研融合模式等研究生教学改革;作为研究生工作站进站导师,参与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与运营管理,制定研究生工作站管理制度。

  程瑶教授作为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参与该成果中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和资源改革、平台建设以及成果应用与推广等方面工作。教育改革贡献方面:拟定税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并多次参与税务硕士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有关会议和研讨、产学研融合模式研究生教学改革。

  蔡军教授作为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参与该成果中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和资源改革、平台建设以及成果应用与推广等方面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所指导的10名研究生均以优异的成绩合格毕业,其中一名获得全额奖学金国外继续深造,有的已经成为业务骨干。

  骆永民教授作为研究生导师团队的核心成员之一,参与该成果中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和资源改革、平台建设以及成果应用与推广等方面工作。在人才培养方面:指导研究生申报科研创新项目1项,并指导研究生参加创新竞赛项目;指导研究生在《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社会体制比较》等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多篇。

  及时总结了研究生教育的关键问题

  由于我国传统财经理论研究的封闭性及其国际化对口学习的困难,中国公共财政政策的研究无论是在动态经济方面还是公共管理、实验经济方面都较为滞后,财政学专业的研究生缺乏相应的政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研究生的培养以“文献总结式”的理论研究与“办公室式”的数据对比分析居多。针对这一现状,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南京财经大学多学科交叉融合,围绕学校“大财经”发展理念,对我校财政学学科硕士点,开展了高级财政创新研究人才的理论塑造与政策融合模式的改革,以多渠道方式使得人才培养主动适应财税管理和应用,以期为我国公共财政理论建设、研究生教育培养作出贡献。主要解决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实践问题:

  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往往理论学习不深、不透、不系统,甚至少数研究生学、用脱节。同时,研究生了解国际性的学术前沿和进行对口国际学者的机会相对较少,研究生培养的前沿化水平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

  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往往缺乏国内外前沿问题、本地区或全国的政策实践和动态变化以及基层显示的公共政策需求的洞悉能力,以“文献总结式”的理论研究与“办公室式”的数据分析居多,导致理论结合实践不够、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不足。

  改革完善了研究生教育的培养问题

  这方面的具体做法包括:

  凝练财政学专业核心能力,重点打造研究生课程基础,构建与核心能力相适应的“四模块”课程体系,提高创新理论的塑造能力;

  人才培养机制的顶层设计以纵、横向项目为载体,以重点实践教育中心、平台为核心,以理论塑造与政策融合为目标,以“学生、导师、项目、培养环境”为研究生培养四要素;

  采用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再到更高层次理论、从创新理论到应用转化的基本路径,进行“递进式”人才培养;

  建立项目驱动、资源与成果共享驱动、双导师驱动等“多驱动”模式下的研究生工作站运营机制,促进理论塑造和政策融合,形成长效稳定协同培养氛围。

  团队研究生教育项目改革前后的逻辑如下:

研究生教学培养的改革思路

  通过努力,近10年,财政学研究生初次就业率达100%。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层次高。近4年的情况如下:

表1:2016年研究生毕业去向

表2:2017年研究生毕业去向

表3:2018年研究生毕业去向

表4:2019年研究生毕业去向

  团队的教学改革成效显著。基于财政理论课程建设的中级财政学,出版了《高级财政学——现代公共财政前沿理论分析》《高级财政学II——DSGE的视角及应用前沿:模型分解与编程》。

代表性的研究生教材出版成果

  课程团队建设拥有了创新亮点

  凸显“高级财政理论”特色,紧跟新时代公共政策需求,从课程体系、理论体系塑造等方面合理对接高校教学与人才培养问题,围绕“学生、导师、项目、培养环境”四要素,构建了与财政学高级理论研究能力相适应的“四模块”“三平台”的人才培养体系。

  形成了“递进式、多驱动”的研究生立体式的育人新模式。递进式是指建立了新课程教学-新教材体系的递进课程设计,先进行财税基础理论(中级财政学I)、政策应用方法(中级财政学II)设计,再构建政策实践分析的课程体系(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多驱动是指建立了以基本教学实验平台、财税治理现代化实践教育中心、导师科研项目实践再结合研究生工作站的立体化培养平台。

  团队创新成果得到了推广应用

  推动了一批围绕高级财政理论的特色教材,如《高级财政学—现代公共财政前沿理论分析》《高级财政学Ⅱ-DSGE的视角及应用前沿:模型分解与编程》等的编写与出版,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研究生学术论文、创新项目及竞赛成果,向社会输送了一批优秀财税高端人才(近10年初次就业率100%)。该成果被安徽财经大学等高校列为研究生必读文献。

  建立了一批先进研究平台和优秀研究生工作站,推动了团队建设及高水平研究成果的产出。共建1个省部级以上实验平台,1个研究生工作站。

  研究生参与实践项目,如完成《江苏财政发展研究报告(2017)》《江苏税收发展研究报告(2017)》等代表性的实践成果。

责任编辑:陈路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