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复杂系统控制理论研究生导师团队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2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团队简介】 

  南京理工大学“复杂系统控制理论”研究生导师团队由自动化学院5位教授和1位副教授组成。团队负责人徐胜元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其他成员中有国家优青1人、青年长江1人、江苏省杰青2人、江苏省优青1人。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时滞系统鲁棒控制、非线性系统控制、网络系统分布式控制与优化等,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团队从200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至今已培养博士生60余人、硕士生56人。培养的学生中2人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1人获国家优青,1人获聘青年长江,5人获省杰青;1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奖,5人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6人获国家奖学金,18人获批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学生在校期间共发表SCI论文200余篇。毕业生已在众多高校和企业单位成长为骨干力量,5人担任大学教学学院副院长。 

  团队成员:徐胜元,张保勇,马倩,张益军,袁德明,宋程。 

  【先进事迹】 

躬耕授业,厚爱严管,筑梦英才 

——南京理工大学“复杂系统控制理论”研究生导师团队先进事迹 

  南京理工大学“复杂系统控制理论”研究生导师团队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江苏省优势学科,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徐胜元的带领下,经过长期的精诚合作和自身建设,深耕出了一条独特的研究生培养之道,形成了一支以立德树人为理念、以培育英才为目标的优秀团队,躬耕授业,筑梦英才。 

  以“德”育人,为学生排忧解难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团队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始终以德为先、以德为本,坚持“思想不松、良善不改”的原则,把德育工作做好做实。

  为人师表,导师必须具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坚定的政治立场,才能正确地教导学生做人做事。团队负责人徐胜元教授政治素质过硬,曾担任两届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并任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在他的带领下,团队成员经常一起开展政治学习,反思在教科研和人才培养中的思想动态。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党建活动和社会活动,并起模范带头作用。研究生熊春萍因其在社会活动中的突出表现被评为2017年度“社会活动先进个人”。

  团队导师春风化雨,无私关爱学生,主动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小王(化名)是2007级博士生,本应在春季入学,但因家庭原因无法按时报到。他一度为此悲观沮丧、不知所措,甚至想放弃学业。徐教授主动关心他入学前的准备情况,在得知他的困难后积极安慰劝导,鼓励其不要轻易放弃读博的机会,同时向学校反映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帮他争取到了暂缓入学的机会。最终,小王在秋季顺利入学。此后,他发奋学习,努力科研,取得了优异的科研成绩。小王现已是一名教授、博导,任曲阜师范大学工学院副院长,获评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山东省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为所在单位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常说,如果不是徐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他不可能顺利读博,更不可能取得如今的成绩。

  小李(化名)是一名在职博士研究生,原工作单位在徐州。有一次小李生病住院,此时他研究的时滞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复杂积分不等式方法进入了最为关键的阶段。病情令他心急如焚,害怕耽误并错失取得重要成果的机会。没有想到的是,当时导师徐胜元教授在徐州出差,尽管时间紧迫,仍特地抽时间去医院看望他,劝慰他安心养病,只有恢复健康和精力,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并表示相信他会取得更好的成绩,这让小李受到莫大的安慰和鼓舞。痊愈后的小李全身心投入科研,在导师团队的指导下很快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并在自动控制领域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上接连发表3篇论文,引起了同行学者的关注,他提出的复杂积分不等式被韩国学者PooGyeon Park教授称为“陈仿射不等式”。

  “德”在心间,薪火相传。徐胜元教授关爱善助的品格深深影响着团队的导师和同学们。当他们毕业成为导师后,也像徐胜元教授一样爱护和关心自己的学生,为学生们争取更好的发展空间和进修机会。

  以“严”治学,为学生夯实基础  

  团队深知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就是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素质。团队给学生上的第一课就是告诫学生学术声誉是科研人员最为珍贵的品质,在科研过程中坚决杜绝造假、抄袭、一稿多投等现象;在撰写论文时,不仅不能和别人雷同,也要做到不与自己前期工作雷同,每篇论文投稿之前坚持查重,培养高尚的科研素养。

  严谨的科研态度是科研人员应当具备最基本的素质。团队主要从事控制理论研究,对得到的每一条定理,给出的每一个证明,得出的每一点结论,都要慎之又慎,绝不能不求甚解。团队成员和研究生时常为了一个结论或者一点疑惑商讨许久,直到达成共识为止。有一次,已经成为教授、博导的张保勇,针对某个问题得到了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很快写成论文给徐胜元教授看。徐教授指出这个条件仅是充分的,不是必要的。张老师反复解释了必要性的证明,但未能说服徐老师。张老师后来又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研究,发现所得条件的必要性证明确实不太严谨,于是将该结论改为充分条件。通过这件事情,张保勇更加敬佩徐胜元教授深邃的学术洞察力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在自己的科研工作和学生培养上更加追求严谨的治学态度。

  严格的科研训练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团队在给学生修改论文时,仔细认真,精益求精。已经毕业十余年的“大师兄”夏建伟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徐胜元教授给他修改论文的情景。他回忆说:“文章的写作基本上都是推倒重来,反复好多次后才能勉强过关。”已是聊城大学“独当一面学科带头人”的夏建伟,如今也是以徐老师为榜样来协助学生修改论文。博士生陈自然入学后写的第一篇论文交给了导师张保勇教授。当论文反馈给他时,他惊讶地发现打印出来的论文上满是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记。还有一位硕博连读的学生没有经历硕士阶段,刚入学时对于科研完全没有概念,很多文献中的知识与技术都看不懂,但导师张益军老师手把手教他如何对问题进行分析,如何科学系统地做研究,面对面地教他修改论文,使他很快学会了撰写学术论文的技巧和规范的方法。

  严肃的学术规范,严谨的科研态度,严格的科研训练,使学生受益良多,也为学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夯实了基础。  

  以“信”强心,为学生筑梦架桥  

  人们常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一个人的成就,与他的信心密不可分,作为导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攀登科研高峰的勇气和信心。团队非常重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科研上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地开展研究,以此增强其信心和勇气。当学生在科研道路上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导师会充当学生的坚强后盾,给学生打气鼓劲。博士研究生张敏(化名)在科研之初很不顺利,一篇论文投出去,两周后便被退稿了。修改后投了另一个期刊,不到三天又因为主题不符被拒稿了,这深深地打击了她的自信心。导师徐胜元教授对她进行了耐心的开导告诉她,“要相信自己可以,并坚信自己可以”。很快,在徐老师的帮助下,她选择了一个不错的SCI期刊把论文再次投了出去。三个月后,她收到了论文的修改意见,经过反复修改论文最终被录用了。此次投稿增强了张敏的自信心和对科研的热情,这成为她后面继续科研的基础和动力。博士期间,张敏在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等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论文,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

  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丰富的研究经历是科研人员不可或缺的,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和科研环境,对学生学术水平、创新能力、交流能力的提升都非常有利。因此,团队十分重视国际学术交流,支持学生出国访学,开展合作研究。团队导师多方位为学生争取资源,积极主动帮助研究生联系国际合作导师,为出国访学架起桥梁。历年来,团队培养的博士生中有35人具有国际访学经历,占到博士生总数的一半以上。

  团队导师立足当前,放眼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其搭建希望之桥。首先,鼓励学生多参加学术交流和学术会议,并在学术会议上作报告,从而能够得到更多专家的指导,增强自信、锻炼能力。此外,团队积极支持学生申请省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先后有18人获批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撰写项目申请书和开展项目研究,有助于学生凝练课题研究背景和方法,深度理解课题的科学研究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信心和能力,为毕业后独立开展科研工作开辟道路。

  该团队立德树人,严谨治学,为学生筑梦架桥,培养出了一批综合素质高、科研能力强的优秀人才,为促进学科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该团队建立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对其他学科研究生的培养亦有较强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责任编辑:陈路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