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1-1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古运河沿、大禹山头,坐落着一所孩子们茁壮成长的乐园——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学校现有仁章、大禹山两校区,依山傍水,是镇江这所山水花园名城的一张亮丽名片。

  学校渊源

  学校成立于1950年,原名为苏南镇江区干部子女学校,属镇江专署的文教处领导。1954年,学校与邻校仁章路小学合并,改名为中山路小学。1960年,学校被江苏省委确定为五年一贯制试点学校。1980年学校被确立为江苏省首批95所实验小学之一。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专任教师共199人。近年来,学校荣获首批“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获评“江苏省STEAM项目特色试点学校”。2019年,京口区集团化办学工作正式启动,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的成立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合力。

  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校之本,名师是强校之源”,学校先后培养出江苏省特级教师7名。近三年,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在原基础上再提高3%,市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在原基础上再增加4人。2017年市骨干教师评比中,17人获评;2018年市学科带头人评比中,8人获评,人数居全区之首。学校区级以上骨干已达63人,占比41%,在镇江市名列前茅。

  学校教师教学理念新,教学风格独特,专业能力强。优秀的骨干教师经常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示范、研讨活动。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和区赛课和评优课中,获奖129人次。目前,学校拥有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12个,校级课题45个,学校100%的教师都有研究专题。学校教师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执着,描绘学生心中的春天,打造一方优雅的学园,精铸“中山”教育的品牌。

  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家校融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核心,以“行为习惯考级”和“七色花中队评比”为两翼,以“班级自主活动”“年级特色活动”与“百名优秀家长评选活动”等为抓手开展德育工作,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山路小学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培养具有“和谐身心、大爱立人、勤思慧学、合律创行”的“仁章少年”,打造“创学慧雅、仁善温雅、自律趣雅”的“中山学园”,为全面提升京口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朋飞

相关新闻

镇江市中山路小学
发布时间:2020-11-16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古运河沿、大禹山头,坐落着一所孩子们茁壮成长的乐园——镇江市中山路小学。学校现有仁章、大禹山两校区,依山傍水,是镇江这所山水花园名城的一张亮丽名片。

  学校渊源

  学校成立于1950年,原名为苏南镇江区干部子女学校,属镇江专署的文教处领导。1954年,学校与邻校仁章路小学合并,改名为中山路小学。1960年,学校被江苏省委确定为五年一贯制试点学校。1980年学校被确立为江苏省首批95所实验小学之一。学校现有72个教学班,专任教师共199人。近年来,学校荣获首批“全国文明校园”称号,获评“江苏省STEAM项目特色试点学校”。2019年,京口区集团化办学工作正式启动,中山路小学教育集团的成立为学校发展注入了合力。

  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校之本,名师是强校之源”,学校先后培养出江苏省特级教师7名。近三年,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比例在原基础上再提高3%,市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在原基础上再增加4人。2017年市骨干教师评比中,17人获评;2018年市学科带头人评比中,8人获评,人数居全区之首。学校区级以上骨干已达63人,占比41%,在镇江市名列前茅。

  学校教师教学理念新,教学风格独特,专业能力强。优秀的骨干教师经常参加各级各类比赛、示范、研讨活动。近年来,在国家、省、市和区赛课和评优课中,获奖129人次。目前,学校拥有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12个,校级课题45个,学校100%的教师都有研究专题。学校教师以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执着,描绘学生心中的春天,打造一方优雅的学园,精铸“中山”教育的品牌。

  办学特色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注重“家校融合”,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核心,以“行为习惯考级”和“七色花中队评比”为两翼,以“班级自主活动”“年级特色活动”与“百名优秀家长评选活动”等为抓手开展德育工作,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

  在新的发展时期,中山路小学将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培养具有“和谐身心、大爱立人、勤思慧学、合律创行”的“仁章少年”,打造“创学慧雅、仁善温雅、自律趣雅”的“中山学园”,为全面提升京口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李朋飞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