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1-18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源远流长,让实小好教育与时俱进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坐落于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前身为创办于1904年的同化两等学堂、公义半日学堂。解放前为泰县县立姜堰模范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姜堰小学。2016年,百年实小肩负起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历史使命,成立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下辖北街、罗塘(含一所幼儿园)、城南三个校区,在校学生达6000余人,教职员工近300人。

  学校坚持“儿童是金”办学理念,致力于把实小集团建设成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育人高地、儿童天地和爱国基地,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先生归来,为实小好教师“铸魂赋能”

  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施策,以“先生归来”为教师队伍建设主题,致力于培育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队伍,为教师发展“铸魂赋能”。

  学校以“赓续老实小精神,激发育人使命”为主题,带领教师开启寻访“实小先生”的行动。邀请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楼文英,江苏省特级教师眭世甲,学校档案管理员、有“活档案”之称的王根龙等人,听他们讲述实小过去的故事。

  学校还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儿童学习指导的组织重构与路径选择”,项目的落脚点放在学习赋权、管理创新、资源增值上,引导教师从师生关系的重构、教学方式的变革、学习场所和平台的多元化等角度挑战自我。2020年11月,以“先生归来”为主题的“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平台,被评为江苏省科教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中国儿童号”,助推实小新儿童品格提升

  1951年,姜堰实小儿童向全国少年儿童发出了捐献飞机支援抗美援朝的倡议。此举瞬间传播到全国各地,《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全国各地少年儿童、各界人士纷纷解囊。“儿童号”这段由儿童自己创造的光荣校史,载入了中国儿童“为国担当”的史册。

  2017年,学校拂去历史的尘封,郑重地打开那段激情的篇章,重新赋予了新时代“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崭新内涵。为此,学校积极申报并成功立项江苏省首批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永远的“中国儿童号”,以“儿童号”为载体,设计立体多维的品格涵育项目,实践“童眼看世界、童耳听世界、童口说世界、童行阅世界、童心向世界”的价值取向,走出一条培育“有担当的新儿童”的育人之路。

  项目荣获首批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精品项目,学校应邀参加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江苏教育》杂志专题组稿推广其成功经验。

  项目研究院,助力结构化课程深度开展

  学校借力项目研究院平台,对课程进行结构化思考,形成了横向融合、纵向贯通、“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架构,改变了学校课程碎片化倾向。“一体”即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这是根本。“两翼”即跨界综合型课程与社团活动型课程,这是丰富和拓展。其中跨界综合型课程是学科课程内容的延伸,旨在打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跨学科的综合学习;社团活动型课程以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愿望为前提,是学科课程与专题课程学习的补充。

  为鼓励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敢于创新,学校承诺“你创新,我买单”,以“不唯分”“可失败”的包容机制,鼓励教师课程创新。“小古文”“小作家”“手指上的阅读”“古诗扑克牌”“童心月历”“访学周”等一大批个性化、特色化、项目化课程脱颖而出,深受学生的喜爱。

责任编辑:李朋飞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
发布时间:2021-01-18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源远流长,让实小好教育与时俱进

  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坐落于姜堰北大街文化街区,前身为创办于1904年的同化两等学堂、公义半日学堂。解放前为泰县县立姜堰模范小学,新中国成立后更名为姜堰小学。2016年,百年实小肩负起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历史使命,成立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下辖北街、罗塘(含一所幼儿园)、城南三个校区,在校学生达6000余人,教职员工近300人。

  学校坚持“儿童是金”办学理念,致力于把实小集团建设成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育人高地、儿童天地和爱国基地,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先生归来,为实小好教师“铸魂赋能”

  近年来,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坚持目标导向,精准施策,以“先生归来”为教师队伍建设主题,致力于培育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队伍,为教师发展“铸魂赋能”。

  学校以“赓续老实小精神,激发育人使命”为主题,带领教师开启寻访“实小先生”的行动。邀请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楼文英,江苏省特级教师眭世甲,学校档案管理员、有“活档案”之称的王根龙等人,听他们讲述实小过去的故事。

  学校还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儿童学习指导的组织重构与路径选择”,项目的落脚点放在学习赋权、管理创新、资源增值上,引导教师从师生关系的重构、教学方式的变革、学习场所和平台的多元化等角度挑战自我。2020年11月,以“先生归来”为主题的“四有好教师”团队建设平台,被评为江苏省科教系统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中国儿童号”,助推实小新儿童品格提升

  1951年,姜堰实小儿童向全国少年儿童发出了捐献飞机支援抗美援朝的倡议。此举瞬间传播到全国各地,《新华日报》《人民日报》等媒体相继报道,全国各地少年儿童、各界人士纷纷解囊。“儿童号”这段由儿童自己创造的光荣校史,载入了中国儿童“为国担当”的史册。

  2017年,学校拂去历史的尘封,郑重地打开那段激情的篇章,重新赋予了新时代“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崭新内涵。为此,学校积极申报并成功立项江苏省首批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永远的“中国儿童号”,以“儿童号”为载体,设计立体多维的品格涵育项目,实践“童眼看世界、童耳听世界、童口说世界、童行阅世界、童心向世界”的价值取向,走出一条培育“有担当的新儿童”的育人之路。

  项目荣获首批江苏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精品项目,学校应邀参加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江苏教育》杂志专题组稿推广其成功经验。

  项目研究院,助力结构化课程深度开展

  学校借力项目研究院平台,对课程进行结构化思考,形成了横向融合、纵向贯通、“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架构,改变了学校课程碎片化倾向。“一体”即国家规定的学科课程,这是根本。“两翼”即跨界综合型课程与社团活动型课程,这是丰富和拓展。其中跨界综合型课程是学科课程内容的延伸,旨在打通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实现跨学科的综合学习;社团活动型课程以学生的真实需求和愿望为前提,是学科课程与专题课程学习的补充。

  为鼓励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敢于创新,学校承诺“你创新,我买单”,以“不唯分”“可失败”的包容机制,鼓励教师课程创新。“小古文”“小作家”“手指上的阅读”“古诗扑克牌”“童心月历”“访学周”等一大批个性化、特色化、项目化课程脱颖而出,深受学生的喜爱。

责任编辑:李朋飞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