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7-02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为江苏省宿迁中学初中部,是宿迁中学教育集团初中联合体核心学校。学校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校园内有一处建于公元1634年明崇祯年间、距今已有386年历史的宿迁孔庙建筑群。学校围绕“树五育并举之教育典范,筑成贤适性之人才高地”的办学愿景,秉承“见贤思齐”的校训,弘扬“励志成贤,向上有为”的校风、“谦谨养贤,辅仁善导”的教风、“恒笃为贤,勤学善思”的学风,在建设“中心城区最优品牌初中”“省内一流特色初中”的办学路上不断创造辉煌。

  学校发展:打造“成贤文化”品牌

  学校秉承深厚的儒家思想,立足宿迁孔庙建设园林式景观学校,寻求儒韵特色的内涵式发展新路,从“亲仁、尚礼、志学、善艺”等方面践行素质教育,构建基于“五育并举”的“成贤课程”,做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表达,形成了鲜明的“成贤文化”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江苏省教育研究先进集体等一百多项荣誉称号。

  教师成长:夯实“良贤名师”作派

  学校以“立唯贤而教之念、有德贤感教之名,行才贤学教之实,亮仪贤身教之象,成良贤名师之志”为教师发展目标,不断完善“教师要成名”激励管理制度、“团队能成事”集体教研机制、“研训有成效”校本培训体系等“成贤教师制度文化”,逐步推进以“精心、精准、精致”为核心、以“贤习、贤导、贤学、贤知、贤用”为程序内容的“成贤学堂”教学体系建设,为教师搭建有效发展的教学舞台,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教学创新、教学服务等能力,竭力以“成贤之道”铸造“大成之师”。

  学生培养:养成“成贤少年”习性

  学校以“品行优雅成‘德贤’,学业卓越成‘智贤’,身心康健成‘勇贤’,人文韵浓成‘雅贤’,热爱劳动成‘劳贤’”为学生发展目标,在推行“成贤英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以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成贤少年‘强立’品格涵育实践”项目为抓手,深入开挖“日行八贤”、“入泮仪式”、躬耕实践基地、校史陈列馆、科举制度展览馆、杨泗洪纪念广场和学生社团等校本活动课程,旨在给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增添新的活力,激励学生“树品格、学传统、明伦理”,促进他们更好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责任编辑:李朋飞

相关新闻

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
发布时间:2020-07-02   
来       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为江苏省宿迁中学初中部,是宿迁中学教育集团初中联合体核心学校。学校历史悠久,文化特色鲜明,校园内有一处建于公元1634年明崇祯年间、距今已有386年历史的宿迁孔庙建筑群。学校围绕“树五育并举之教育典范,筑成贤适性之人才高地”的办学愿景,秉承“见贤思齐”的校训,弘扬“励志成贤,向上有为”的校风、“谦谨养贤,辅仁善导”的教风、“恒笃为贤,勤学善思”的学风,在建设“中心城区最优品牌初中”“省内一流特色初中”的办学路上不断创造辉煌。

  学校发展:打造“成贤文化”品牌

  学校秉承深厚的儒家思想,立足宿迁孔庙建设园林式景观学校,寻求儒韵特色的内涵式发展新路,从“亲仁、尚礼、志学、善艺”等方面践行素质教育,构建基于“五育并举”的“成贤课程”,做实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表达,形成了鲜明的“成贤文化”办学特色。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江苏省最具影响力初中、江苏省教育研究先进集体等一百多项荣誉称号。

  教师成长:夯实“良贤名师”作派

  学校以“立唯贤而教之念、有德贤感教之名,行才贤学教之实,亮仪贤身教之象,成良贤名师之志”为教师发展目标,不断完善“教师要成名”激励管理制度、“团队能成事”集体教研机制、“研训有成效”校本培训体系等“成贤教师制度文化”,逐步推进以“精心、精准、精致”为核心、以“贤习、贤导、贤学、贤知、贤用”为程序内容的“成贤学堂”教学体系建设,为教师搭建有效发展的教学舞台,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教学创新、教学服务等能力,竭力以“成贤之道”铸造“大成之师”。

  学生培养:养成“成贤少年”习性

  学校以“品行优雅成‘德贤’,学业卓越成‘智贤’,身心康健成‘勇贤’,人文韵浓成‘雅贤’,热爱劳动成‘劳贤’”为学生发展目标,在推行“成贤英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以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成贤少年‘强立’品格涵育实践”项目为抓手,深入开挖“日行八贤”、“入泮仪式”、躬耕实践基地、校史陈列馆、科举制度展览馆、杨泗洪纪念广场和学生社团等校本活动课程,旨在给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增添新的活力,激励学生“树品格、学传统、明伦理”,促进他们更好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责任编辑:李朋飞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