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心灵的钥匙

作者:周 昉 发布时间:2020-04-17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这个假期因为疫情的影响,变得非常漫长,往年2月中旬学校早已开学,孩子们都已进入课堂,开始春季的课程学习。而今年新冠病毒的突然爆发,学校的开学一再推迟,孩子们只能在家进行着各种方式的学习,作为家长的我们自然就成为了他们的“家庭教师”。

  任何人都明白在孩子教育的这条道路上,家长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除了校园的学习之外,大多数时间孩子们都是由自己的父母陪同的,那么自然而然家长就成为了时刻影响孩子学习与生活的人。作为家长的我们也许因为工作的忙碌而忽视了对孩子的生活上的引领与教育,过多的是在意他们文化知识习得的程度,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都是:“你上课回答老师问题了吗?”“你考试为什么会粗心?”“这么简单的题目都能答错,你是笨蛋吗?”这些不轻易间的话语,一直是所有家长与孩子最普遍的沟通。而今年这个假期,终于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重新认识彼此,思考我们和孩子之间真正的问题。

  一天我在房间内进行视频学习,突然房门被推开了,儿子眼泪模糊的走进来,端着一碗水,带着点哽咽说:“妈妈,你辛苦了,这是我自己给你倒的一碗水,你喝吧!”起初,我有点纳闷:平常闹腾不休的儿子,今天怎么突然流泪了,难道被他爸爸教育了?但是看着儿子端来的一碗水,内心又是充满感动的:儿子知道体谅妈妈,主动关心妈妈了。我一把抱过儿子,用纸巾给他擦拭脸颊上的泪水,接过他手中的水说:“橙子,你为什么突然要给妈妈一碗水啊?”“因为,因为妈妈平常总加班,很辛苦,我不想妈妈太劳累。”儿子看着我,眼睛里依旧闪着泪花。”“妈妈自己知道有时候加班,都没能好好与你说说话,这也是妈妈忽视了,是妈妈的不对。你给妈妈端来的这碗水,真的很甜!”我大口的喝了一口水,温温的水透着一丝暖意。后来我才知道了,原来是他爸爸陪他观看亲子电影《帕丁顿熊》,让孩子在电影里通过帕丁顿熊只身来到伦敦,在新的家庭中感受到了温情、爱与包容的故事,使孩子深受教育,这件事让我明白了,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而督促他努力学习,只是其中一种。

  其实,在与儿子的沟通和相处上,我真的做的太少太少,一方面是因为工作的忙碌,儿子的学习与生活上关注的不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和老公两个人的教育方式会发生矛盾,于是我就做了妥协的一方,把儿子学习和生活的事情全交给了老公。但是今年这个寒假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和儿子在一起,也能每天参与到他的生活与学习中,我看到了儿子的成长,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延迟开学后,学校陆续进行了“停课不停学”的活动,因为所属区域的不同,开展的形式也各有不同。家长们是带着急切的心情给孩子们按点播放课程,而孩子们则是每天在家长的叫喊中催促着坐在电脑边。起初这个过程像是在打仗,家长们手忙脚乱,生怕孩子拉下一点知识,孩子们则是百般无奈的被拉坐在电脑前,开始全新的上课模式。我家也是在这种模式下开始的,整个过程都没有和儿子交流过,完全是每天机械式的重复着。一段时间下来,我俨然成了按时播放的“小喇叭”,儿子也成了到点学习的“复读机”。

  怎样才能改变这个现状?让我们的生活变的从容,让儿子的学习有所动力呢?也许很多家长也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与老公的沟通之后,我与儿子进行了深入交流,听听他对网课的看法。在交流过后,我们都彼此将内心的想法说了出来。儿子说:“妈妈,数学和英语我看书就行了,不想再盯着电脑看,不然我会头晕。我其实更想回到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橙子,如果你自己觉得有些课程可以不用上,那么多出来的时间你要合理安排好。”在和儿子的交流之后,我们改变了学习模式,将网络课程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儿子,他每天除了选择10点15的语文网课外,其余时间自己做一些数学习题、英语阅读与听力、听听自己喜欢的故事,看看课外书籍,再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原本担心他自己坚持不下来,偶尔还会督促一下,但是几天下来之后,我发现他确实也能做到一些自主安排,学习与生活安排的也不差。家里的气氛也十分和谐,我们和孩子都能腾出时间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了。在这一刻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是大多数人都知道却不能做好的:给孩子一些空间,让他能一定程度地主动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我们要做到的就是慢慢放手,每天孩子进步一些,大人少管一些,这叫成长。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成长不烦恼”这部电视,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一定会面对很多问题,作为家长的我们要更多的关注孩子们内心的需求,多点时间和他们聊聊天,走进他们的内心,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他们的世界很纯真,我们需要的是一把打开心灵的钥匙,开启亲子之间沟通的那扇门。

  (南京市江宁区九龙湖幼儿园)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