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为你

——浅谈新教师如何与优秀教师同行

作者:陈平 发布时间:2020-10-20 来源: 《江苏教育》二〇二〇年第六十二期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新教师要想成为一位优秀教师,成为“将来的你”,就应该向身边的同事学习,特别是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就需要与身边的优秀教师同事、同心、同行,像他们一样上课、做事、读书、爱生、待人……

  一、同事:与优秀教师共教学,构建“实践共同体”

  同事,就是共同做事。一个教师从新手到老手,需要与身边的教师共事,特别是与优秀教师共同教学,构建“实践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是新老教师之间的互动,也是新教师构建专业身份的过程。“大多数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之下发生的,如专家之间互动交流、新手向老手请教问题的非正式的聚会等,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些非正式的聚会最终成为实践者提高和产生新问题的方式与途径。”从一个师范生到一个正式的教师需要一个转型过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同事们是不会排斥新教师的,新教师会给老教师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活力,但新教师确实需要努力主动融入这个群体,确保言行举止等能像一个教师,而不被视为一个另类。新教师要“从以个体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看待事物、解决矛盾转向以集体的角度给予回应”。这种身份的转变需要以“一种缄默的方式进行观察、模仿和参与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个体能够从心理上融入当前教师群体”。

  与优秀教师共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与优秀教师共写教学设计。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新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可以先从共写教学设计开始,跟优秀教师们一起备课,一起进行教材分析,一起讨论教学过程,一起设计问题等。与优秀教师一起写教学设计,可以学到优秀教师的思维方式。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思维局限,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教师学科思维的局限,最后给学生的知识必然是孤立的,没有前后联系的。与优秀教师一起备课,就是要向他们学习系统思维,学习“大单元教学”。此外,与优秀教师一起写教学设计,还可以学到老教师的工作方法及精神。

  二是与优秀教师共上一堂课。优秀教师所有的教学智慧都在课堂中,新教师最大的困难也在课堂中,所以没有比与优秀教师共上同一堂课更有挑战、更有价值的事了。新老教师同上一堂课,很多学校都主张新教师先听课再上课,这样新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更有把握。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新教师不妨自己先上课,然后再听优秀教师的课。这样来进行教学比较,更能暴露自己的教学问题,也可以从优秀教师那里学到更多东西。

  三是与优秀教师共同观课评课。观课评课是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观课也是一门技术活。所谓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新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指导,即使进入课堂,也不知道如何听课、如何观察。所以,观课也需要优秀教师指导,跟随优秀教师一起进课堂,特别是听优秀教师如何进行评课。

  二、同心:与优秀教师共信念,构建“命运共同体”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信念不同、价值观不同的人就无法一起共事,新教师要与优秀教师共事,先要与优秀教师有共同的教育信念,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

  教育“命运共同体”,是以教育为使命,以学生发展为共同价值追求,志同道合,相互关爱,实现共同发展的一个群体。与优秀教师构建“命运共同体”,就是与优秀教师有共同的教育情怀,有共同的职业信念及职业精神,像他们一样敞开心扉,关爱学生,享受教育。

    其一,像优秀教师一样爱学生。

  教学看似教的知识,其实是教的心灵。优秀教师看似在教的方面有一套,其实是比别人更多一点爱。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讲:“教育的全部技巧就是一个字——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只有当教师具有博大深厚的爱,教师在课堂上才能真正尊重学生。”李吉林讲:“在儿童的世界里,我在爱孩子中渐渐长大了。我把这种爱升华成自己的理念,又把它细化成自己的行为。”

  新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首先要向他们学习如何关爱学生,如何让教育变成一个值得去爱的事业。只有当教师具有了至诚至深的爱心,新教师才有希望步入优秀教师的行列。爱,是优秀教师共有的人生底色;爱,是优秀教师教育人生的起点也是一生追求的理想。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特级教师曾国寿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回想青少年时期走过的历程,回想几位恩师对我的教诲,我在教育的滋润下健康地成长,心中充满了对学校和老师的热爱,这是我一生的起点,也为我以后几十年坚忍不拔地追求教育理想奠定了信念的基础。”

  其二,像优秀教师一样拥有爱的智慧。

    爱需要技巧,爱生智慧。新教师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如何关爱学生、如何珍惜教师这个职业。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认为爱学生要先 “向学生学习”。教师节这一天,李老师吩咐班干部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大字:“教师节——献给老师的礼物!”并在班会上向学生索取“礼物”。学生觉得很惊奇,后来知道,李老师要的礼物是“诚心诚意请同学们对我的工作提出意见”。有时李老师还让学生以“我有什么优点值得李老师学习”为主题给自己写信,让学生谈自己的优点。学生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其意义已经不仅仅是“帮助老师”了,还在于让学生积极地认识自己。李老师爱学生,学生也爱李老师,但这样的爱不是靠几句口号,或者整天对着学生傻笑能实现的,教育的爱是需要智慧的。

  其三,像优秀教师一样享受教师这个职业。

  新教师与优秀教师共信念,要像优秀教师一样享受教师这个职业,从优秀教师那里学到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中认识生活的价值,在杂乱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在儿童世界里找到自己幸福的天地。李吉林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是“幸福地生活在儿童的世界里”,与孩子们在一起是一种享受,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斯霞老师只要一见到孩子,“她的眼睛立刻就会亮起来,特别高兴,精神焕发,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好像看到天使一样的兴奋”。

  教师这个职业平凡中隐含着各种不确定,表面的平凡掩盖了教学工作的繁重、复杂,及因此给教师带来的困顿与焦虑。所以,新教师需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强大的内心”,用好的心境、心态来对待教师这个职业。心境越开阔,内心越富足。教育的勇气其实就是生活的勇气、看待事物的勇气。如果我们能像魏书生那样,“读书是享受,上课是享受,演说是享受,写作是享受,跑步是享受。凡是利用生活的一切间隙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借以充实生命并升华自身价值的都享受”,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充满希望的新世界。

  三、同行:与优秀教师共成长,构建“学习共同体”

  同事未必同心,同心也未必同行,但作为新教师,如果有条件与优秀教师同行,就可以全面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学习习惯、研究方向、工作精神等。同行,就是与优秀教师共同教学、学习、研究、成长,构成教师“学习共同体”。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教师相互学习并成长为专家的场所”,“学校通过开发课堂和持续的课例研究成为地区共同体文化的中心”。同时佐藤学认为“可以尝试用‘倾听’的方式来重构整个教育生态”。在他看来,“学习共同体”可以带来一场“静悄悄的课堂革命”。

  与优秀教师同行,组成“学习共同体”,需要新教师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优秀教师的韧性。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们有更加顽强持久的精神,更坚定的信念,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不气馁。优秀教师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艰辛的,他们深切体会到“梅花香自苦寒来”。天津市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总结 40 余年教师生涯的体会时说:“两个字就能概括——刻苦。”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特级教师张思明,没有接受过正式的高等教育,他是从一名高中生开始,通过自学完成了大学数学全部课程的。“每天早晨4:30起床,把不懂的问题记在本上,利用早晨跑步、星期天的一切机会向别人请教。每天晚自习,我和学生们一起坐在教室里备课、学习;每天早晨锻炼后,就抓紧时间背书、做题。就这样把数学专业的二十多门课程一门一门地啃了下来,而且还考出了自学考试不多见的好成绩:‘线性代数’ 96分,‘抽象代数’98分,‘数学分析’100分。”[7]后来,他以全优成绩完成了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业。

  二是跟优秀教师一起读书。教书者如不读书,就等于放弃了提高自身素养最便捷、最经济、最享受、最有效的方式。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都体现在他们撰写的著作中,通过大量阅读,可以比较快地了解这些名师的教育观念及教学经验。

  书籍浩如烟海,新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中选择优秀的、适合的书籍阅读,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新教师与优秀教师一起读书,可以了解优秀教师正在关注的最新教育理论,用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教育问题。新教师大多在大学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理论,但缺少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与优秀教师一起读书,就可以获得这样的经验,优秀教师也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是跟优秀教师一起研究反思。教学需要研究,是因为教学工作是复杂的,随时会出现新的问题;教学又是有一定规律的活动,要做好这份工作就需要研究。教学工作是需要经验的,经验需要通过对实践的反思获得。而教学研究也是有一定方法的,新教师要实现发展,就需要跟优秀教师一起研究,这样可以找到教学的真问题,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找到更适合教师研究的方法。比如,佐藤学主张采用一种“观察—描述—自我反思”的课例研究范式,来超越原来经常采用的“观摩—评价—建议”的“听课—评课”范式。这无疑给共同体中的教师指出了更为有效的教学研究的途径。

  跟优秀教师一起反思,就是要像他们一样经常性地记录自己有价值的教学经历,经常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形成反思习惯。这样的反思,可以让新教师的认识上升为策略性知识,成为一种真正的教育教学能力,推动新教师持续发展。

  新教师的成长需要向身边的教师学习,特别是需要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与他们同事、同心、同行。在同一个学校最为遗憾的是同事不同道,同在优秀教师身边,有人能发奋学习、锐意进取,最后也成为优秀教师;有些人却毫不在乎,一次次错过发展的机会,这对他们个人、对他们面对的学生来讲都是一个遗憾。

  当然,新教师与优秀教师同事、同心、同行,并不是要新教师成为与他所学习的优秀教师一模一样的人,具有一模一样的教学风格。同行,不同化。新教师学习优秀教师,主要是学习他们的理念、追求、境界、修养及人格,加快自我觉醒,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及人格品质,学习是为了超越。

责任编辑:李朋飞

我想成为你
——浅谈新教师如何与优秀教师同行
发布时间:2020-10-20   
来       源:《江苏教育》二〇二〇年第六十二期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新教师要想成为一位优秀教师,成为“将来的你”,就应该向身边的同事学习,特别是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就需要与身边的优秀教师同事、同心、同行,像他们一样上课、做事、读书、爱生、待人……

  一、同事:与优秀教师共教学,构建“实践共同体”

  同事,就是共同做事。一个教师从新手到老手,需要与身边的教师共事,特别是与优秀教师共同教学,构建“实践共同体”。

  实践共同体,是新老教师之间的互动,也是新教师构建专业身份的过程。“大多数的学习是在一定的社会情境之下发生的,如专家之间互动交流、新手向老手请教问题的非正式的聚会等,通过这样的一个过程,这些非正式的聚会最终成为实践者提高和产生新问题的方式与途径。”从一个师范生到一个正式的教师需要一个转型过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同事们是不会排斥新教师的,新教师会给老教师带来新的观念、新的活力,但新教师确实需要努力主动融入这个群体,确保言行举止等能像一个教师,而不被视为一个另类。新教师要“从以个体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看待事物、解决矛盾转向以集体的角度给予回应”。这种身份的转变需要以“一种缄默的方式进行观察、模仿和参与学习,通过学习,教师个体能够从心理上融入当前教师群体”。

  与优秀教师共教学,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是与优秀教师共写教学设计。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新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可以先从共写教学设计开始,跟优秀教师们一起备课,一起进行教材分析,一起讨论教学过程,一起设计问题等。与优秀教师一起写教学设计,可以学到优秀教师的思维方式。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思维局限,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为教师学科思维的局限,最后给学生的知识必然是孤立的,没有前后联系的。与优秀教师一起备课,就是要向他们学习系统思维,学习“大单元教学”。此外,与优秀教师一起写教学设计,还可以学到老教师的工作方法及精神。

  二是与优秀教师共上一堂课。优秀教师所有的教学智慧都在课堂中,新教师最大的困难也在课堂中,所以没有比与优秀教师共上同一堂课更有挑战、更有价值的事了。新老教师同上一堂课,很多学校都主张新教师先听课再上课,这样新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更有把握。但经过一段时间后,新教师不妨自己先上课,然后再听优秀教师的课。这样来进行教学比较,更能暴露自己的教学问题,也可以从优秀教师那里学到更多东西。

  三是与优秀教师共同观课评课。观课评课是教师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观课也是一门技术活。所谓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新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指导,即使进入课堂,也不知道如何听课、如何观察。所以,观课也需要优秀教师指导,跟随优秀教师一起进课堂,特别是听优秀教师如何进行评课。

  二、同心:与优秀教师共信念,构建“命运共同体”

    “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信念不同、价值观不同的人就无法一起共事,新教师要与优秀教师共事,先要与优秀教师有共同的教育信念,有共同的价值追求,构建教育“命运共同体”。

  教育“命运共同体”,是以教育为使命,以学生发展为共同价值追求,志同道合,相互关爱,实现共同发展的一个群体。与优秀教师构建“命运共同体”,就是与优秀教师有共同的教育情怀,有共同的职业信念及职业精神,像他们一样敞开心扉,关爱学生,享受教育。

    其一,像优秀教师一样爱学生。

  教学看似教的知识,其实是教的心灵。优秀教师看似在教的方面有一套,其实是比别人更多一点爱。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讲:“教育的全部技巧就是一个字——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教育对象的爱。只有当教师具有博大深厚的爱,教师在课堂上才能真正尊重学生。”李吉林讲:“在儿童的世界里,我在爱孩子中渐渐长大了。我把这种爱升华成自己的理念,又把它细化成自己的行为。”

  新教师向优秀教师学习,首先要向他们学习如何关爱学生,如何让教育变成一个值得去爱的事业。只有当教师具有了至诚至深的爱心,新教师才有希望步入优秀教师的行列。爱,是优秀教师共有的人生底色;爱,是优秀教师教育人生的起点也是一生追求的理想。全国劳动模范、福建省特级教师曾国寿回想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说:“回想青少年时期走过的历程,回想几位恩师对我的教诲,我在教育的滋润下健康地成长,心中充满了对学校和老师的热爱,这是我一生的起点,也为我以后几十年坚忍不拔地追求教育理想奠定了信念的基础。”

  其二,像优秀教师一样拥有爱的智慧。

    爱需要技巧,爱生智慧。新教师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如何关爱学生、如何珍惜教师这个职业。著名语文特级教师李镇西认为爱学生要先 “向学生学习”。教师节这一天,李老师吩咐班干部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大字:“教师节——献给老师的礼物!”并在班会上向学生索取“礼物”。学生觉得很惊奇,后来知道,李老师要的礼物是“诚心诚意请同学们对我的工作提出意见”。有时李老师还让学生以“我有什么优点值得李老师学习”为主题给自己写信,让学生谈自己的优点。学生在写这封信的时候,其意义已经不仅仅是“帮助老师”了,还在于让学生积极地认识自己。李老师爱学生,学生也爱李老师,但这样的爱不是靠几句口号,或者整天对着学生傻笑能实现的,教育的爱是需要智慧的。

  其三,像优秀教师一样享受教师这个职业。

  新教师与优秀教师共信念,要像优秀教师一样享受教师这个职业,从优秀教师那里学到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中认识生活的价值,在杂乱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在儿童世界里找到自己幸福的天地。李吉林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是“幸福地生活在儿童的世界里”,与孩子们在一起是一种享受,是无与伦比的幸福。斯霞老师只要一见到孩子,“她的眼睛立刻就会亮起来,特别高兴,精神焕发,全身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好像看到天使一样的兴奋”。

  教师这个职业平凡中隐含着各种不确定,表面的平凡掩盖了教学工作的繁重、复杂,及因此给教师带来的困顿与焦虑。所以,新教师需要向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强大的内心”,用好的心境、心态来对待教师这个职业。心境越开阔,内心越富足。教育的勇气其实就是生活的勇气、看待事物的勇气。如果我们能像魏书生那样,“读书是享受,上课是享受,演说是享受,写作是享受,跑步是享受。凡是利用生活的一切间隙进行有意义的活动,借以充实生命并升华自身价值的都享受”,那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充满希望的新世界。

  三、同行:与优秀教师共成长,构建“学习共同体”

  同事未必同心,同心也未必同行,但作为新教师,如果有条件与优秀教师同行,就可以全面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式、学习习惯、研究方向、工作精神等。同行,就是与优秀教师共同教学、学习、研究、成长,构成教师“学习共同体”。日本教育家佐藤学认为“学习共同体”是“教师相互学习并成长为专家的场所”,“学校通过开发课堂和持续的课例研究成为地区共同体文化的中心”。同时佐藤学认为“可以尝试用‘倾听’的方式来重构整个教育生态”。在他看来,“学习共同体”可以带来一场“静悄悄的课堂革命”。

  与优秀教师同行,组成“学习共同体”,需要新教师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习优秀教师的韧性。优秀教师之所以优秀,就在于他们有更加顽强持久的精神,更坚定的信念,即使遇到困难挫折也不气馁。优秀教师成长的道路是曲折的、艰辛的,他们深切体会到“梅花香自苦寒来”。天津市特级教师靳家彦在总结 40 余年教师生涯的体会时说:“两个字就能概括——刻苦。”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特级教师张思明,没有接受过正式的高等教育,他是从一名高中生开始,通过自学完成了大学数学全部课程的。“每天早晨4:30起床,把不懂的问题记在本上,利用早晨跑步、星期天的一切机会向别人请教。每天晚自习,我和学生们一起坐在教室里备课、学习;每天早晨锻炼后,就抓紧时间背书、做题。就这样把数学专业的二十多门课程一门一门地啃了下来,而且还考出了自学考试不多见的好成绩:‘线性代数’ 96分,‘抽象代数’98分,‘数学分析’100分。”[7]后来,他以全优成绩完成了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业。

  二是跟优秀教师一起读书。教书者如不读书,就等于放弃了提高自身素养最便捷、最经济、最享受、最有效的方式。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都体现在他们撰写的著作中,通过大量阅读,可以比较快地了解这些名师的教育观念及教学经验。

  书籍浩如烟海,新教师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中选择优秀的、适合的书籍阅读,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质量。新教师与优秀教师一起读书,可以了解优秀教师正在关注的最新教育理论,用更宽广的视野来看待教育问题。新教师大多在大学系统地学习了教育理论,但缺少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与优秀教师一起读书,就可以获得这样的经验,优秀教师也能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三是跟优秀教师一起研究反思。教学需要研究,是因为教学工作是复杂的,随时会出现新的问题;教学又是有一定规律的活动,要做好这份工作就需要研究。教学工作是需要经验的,经验需要通过对实践的反思获得。而教学研究也是有一定方法的,新教师要实现发展,就需要跟优秀教师一起研究,这样可以找到教学的真问题,找到有价值的问题,找到更适合教师研究的方法。比如,佐藤学主张采用一种“观察—描述—自我反思”的课例研究范式,来超越原来经常采用的“观摩—评价—建议”的“听课—评课”范式。这无疑给共同体中的教师指出了更为有效的教学研究的途径。

  跟优秀教师一起反思,就是要像他们一样经常性地记录自己有价值的教学经历,经常性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而形成反思习惯。这样的反思,可以让新教师的认识上升为策略性知识,成为一种真正的教育教学能力,推动新教师持续发展。

  新教师的成长需要向身边的教师学习,特别是需要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与他们同事、同心、同行。在同一个学校最为遗憾的是同事不同道,同在优秀教师身边,有人能发奋学习、锐意进取,最后也成为优秀教师;有些人却毫不在乎,一次次错过发展的机会,这对他们个人、对他们面对的学生来讲都是一个遗憾。

  当然,新教师与优秀教师同事、同心、同行,并不是要新教师成为与他所学习的优秀教师一模一样的人,具有一模一样的教学风格。同行,不同化。新教师学习优秀教师,主要是学习他们的理念、追求、境界、修养及人格,加快自我觉醒,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及人格品质,学习是为了超越。

责任编辑:李朋飞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