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物博”:新教师成长的路径建议

作者:马斌 发布时间:2020-10-26 来源: 《江苏教育》二〇二〇年第六十二期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从新教师入职开始。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要求,各地各校都要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宣誓等教育,强化以德育人、师德建设和专业发展等各项要求。新教师是教师人生的起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我把“地大物博”这个成语赠送给广大新教师,以期大家发展越来越好。

  “地”——教师的地基扎根在课堂。课堂是教师一生的舞台,好教师一定有好课堂。好课堂从何而来,就在于聚焦人之本性的爱美之心,打造美感课堂,以课堂美感演绎教师魅力,吸引学生追捧,努力让学生带着追剧的欢喜来上课。建设美感课堂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去努力:教学目标精准美,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都对着“十环”靶心;教学内容学科美,充分发掘和诠释学科之美;教学过程节奏美,形成有张有弛的教学节奏;教学环境意境美,开发有助于教学的学习情境;教学语言激荡美,口才因内容抑扬顿挫;教学机智方法美,包括处理突发事件的智慧;教学技术交互美,技术工具升华思维品质;学生评价励志美,激励学生人人向上的心声;教学板书艺术美,以板书的艺术美感提高思维结构能力;师生关系融和美,形成畅快淋漓的合欢氛围。

  “大”——大先生源于专业基础上的职业能力。专业水平提升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师发展的着力点。实践证明,名师淬火,不仅要提高专业能力,更要在职业能力上下功夫。如:如何掌控教学秩序,如何当好走入学生内心的班主任,如何控制自身情绪,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协同,如何发掘每个学生的心性特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形成教学风格,如何强化方法性思维,如何抓住自身发展机会,如何与同事合群共进。这十大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与学生沟通相处,让教师成为学生朋友和“领袖”,无严而威,严格而自由,孩子既喜欢你又有畏惧之心。

  “物”——物化的理实成果与工具思维。教育的过程是教师自身自觉探索进取的过程,是理论实践化、实践理论化的不断探索和流程再造。为此,从新教师起就要注意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理实结合的思考探索:提出问题、文献检索、凝练主题、结构表达、工具路径、智慧支持、实证范式、学术成果、展示宣传、持续完善。教师要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教书育人,并最终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博”——博采众长而多才多艺。让学生有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这桶水又是复合型的。因此,每位教师从入职之始就要多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做到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学多才、博采众长。而在学习上,要着重突出以下十个方面的学习:教育政策的学习、思政理论的学习、职业能力的学习、方法创新的学习、典型引领的学习、学科文化的学习、爱好特长的学习、跨界知识的学习、理论实践的学习、名人大家的学习,等等。终身学习、学习终身是学高为师的应有之义。

  走进新时代,强富美高新江苏教师要强在能力创新,富在精神完满,美在言传身教,高在学术建树。为此,从新教师之始“,地大物博”,大家共努力。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教师工作处处长)

责任编辑:李朋飞

“地大物博”:新教师成长的路径建议
发布时间:2020-10-26   
来       源:《江苏教育》二〇二〇年第六十二期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强师必先从新教师入职开始。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要求,各地各校都要开展新教师入职培训、宣誓等教育,强化以德育人、师德建设和专业发展等各项要求。新教师是教师人生的起步,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为此,我把“地大物博”这个成语赠送给广大新教师,以期大家发展越来越好。

  “地”——教师的地基扎根在课堂。课堂是教师一生的舞台,好教师一定有好课堂。好课堂从何而来,就在于聚焦人之本性的爱美之心,打造美感课堂,以课堂美感演绎教师魅力,吸引学生追捧,努力让学生带着追剧的欢喜来上课。建设美感课堂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去努力:教学目标精准美,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都对着“十环”靶心;教学内容学科美,充分发掘和诠释学科之美;教学过程节奏美,形成有张有弛的教学节奏;教学环境意境美,开发有助于教学的学习情境;教学语言激荡美,口才因内容抑扬顿挫;教学机智方法美,包括处理突发事件的智慧;教学技术交互美,技术工具升华思维品质;学生评价励志美,激励学生人人向上的心声;教学板书艺术美,以板书的艺术美感提高思维结构能力;师生关系融和美,形成畅快淋漓的合欢氛围。

  “大”——大先生源于专业基础上的职业能力。专业水平提升是教师终身追求的目标,也是教师发展的着力点。实践证明,名师淬火,不仅要提高专业能力,更要在职业能力上下功夫。如:如何掌控教学秩序,如何当好走入学生内心的班主任,如何控制自身情绪,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协同,如何发掘每个学生的心性特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形成教学风格,如何强化方法性思维,如何抓住自身发展机会,如何与同事合群共进。这十大能力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与学生沟通相处,让教师成为学生朋友和“领袖”,无严而威,严格而自由,孩子既喜欢你又有畏惧之心。

  “物”——物化的理实成果与工具思维。教育的过程是教师自身自觉探索进取的过程,是理论实践化、实践理论化的不断探索和流程再造。为此,从新教师起就要注意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理实结合的思考探索:提出问题、文献检索、凝练主题、结构表达、工具路径、智慧支持、实证范式、学术成果、展示宣传、持续完善。教师要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教书育人,并最终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

  “博”——博采众长而多才多艺。让学生有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而这桶水又是复合型的。因此,每位教师从入职之始就要多学习、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做到博览群书、博闻强记、博学多才、博采众长。而在学习上,要着重突出以下十个方面的学习:教育政策的学习、思政理论的学习、职业能力的学习、方法创新的学习、典型引领的学习、学科文化的学习、爱好特长的学习、跨界知识的学习、理论实践的学习、名人大家的学习,等等。终身学习、学习终身是学高为师的应有之义。

  走进新时代,强富美高新江苏教师要强在能力创新,富在精神完满,美在言传身教,高在学术建树。为此,从新教师之始“,地大物博”,大家共努力。

  (作者系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教师工作处处长)

责任编辑:李朋飞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