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专题 > 2020年 > 最美班主任 > 常州市 > 正文

从少年们的青春路过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优秀班主任顾晓春事迹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8-1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2003年,刚从大学毕业的顾晓春老师参加新教师培训,有一位培训的老师说,不做班主任的教师不是完整的教师。2008年7月,已经送走了两届毕业班的顾晓春主动申请做班主任,那个时候她的孩子才7个多月大,这一做就是12年。2010年8月起,顾晓春老师成为学校中层,从团委书记到学生处副主任再到党政办主任,不管行政工作多么忙碌,她依然坚持做班主任,并一直努力做一个最用心的班主任。
  “让我的学生感到幸福,而我也会因为她们的幸福而幸福”
  近10年来一直担任学校中层并且还带两个班英语,顾晓春非常忙。甚至有的时候因为一些培训或者会议会几天不在学校。她说“我不是陪着学生最多时间的班主任,但是我会做一个最温暖的班主任,我会努力让我的学生感到幸福,而我也会因为她们的幸福而幸福”。十多年班主任生涯中,她的学生生日时会收到顾老师送出的贺卡;学生高考前,她给学生送去幸运草的手链。她给每一届学生的成长过程留影,坚持用照片做成视频作为礼物送给学生。前年,她们班有3个学生没有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而选择了复读。顾老师一直牵挂着这几个孩子。2019年3月,高三一模后她知道复读孩子的心理压力肯定很大,放心不下的她买了水果和蛋糕赶到复读学校去看那三个孩子,到的时候孩子们正在上课,她一直等到下课,她给了这群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又和这群孩子聊天,帮助孩子调整心态。2019年的高考,这三个孩子都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理想的大学。
  顾老师经常说,爱与温暖从来都是相互的。她在让学生感觉温暖的时候,她也感受到做老师的幸福,这也是她工作的动力。不管是学生给她写的信,送的贺卡,满黑板的留言还是在她生气后学生给她做的视频或者是毕业后学生回来看她,她总是感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美好,也因此对教育这个工作有着最深的热爱。

  “还有哪一份职业能像我们一样始终和青春作伴,活在孩子们的青春记忆里?”
  顾晓春老师坚持以班级文化为抓手,打造温暖的班集体。2010届的“奇迹少年”;2013届的“向阳花开”;2015届的“同一个班级,同一个梦想”;2018届的“奔跑的蜗牛”;每一届的班级都有属于自己的精神格言,全体同学一起用心守护班级,奋力追逐梦想。她坚持用仰视的目光对待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历程。她所带的班级有每月一次的集体生日会,完全由同学分组策划;她还会策划“感谢有你”颁奖大会、十八岁成人礼、感恩节“我想对你说”、高三100天“你凭什么成功”系列活动;她和她们班的孩子一起原创了班歌“奔中,我们一起走过” ,她还在班级里推行班级接力日记,用厚厚的日记本记录下少年成长的每一步。顾老师还自创微信公众号“春晓与少年”,用100多篇随笔记录下少年的成长。丰富的班级活动凝聚了班级里的每一个人,也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在这样的班级文化的影响下,她所带的每一届学生善良、热情、懂事,积极参加学校的活动,还参加公益活动,为贫困山区的孩子捐衣捐书,参加义工联盟,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勤奋刻苦地学习,在四届高考中保持着不败的记录。她所带的班级还曾经被评为江苏省活力团支部、常州市十佳活力团支部、常州市先进学生集体、武进区先进班集体等。
  顾老师经常说:“还有哪一份职业能像我们一样始终和青春作伴,活在孩子们的青春记忆里?”
  “做一个令人信服的班主任必须过好教学关”
  每次在和年轻班主任聊天的时候,顾老师总是会说:“作为老师,上好课是第一位的。班主任要向令人信服,就必须上好课。” 顾老师在教学上不断追求。2009年顺利考取了扬州大学在职教育硕士(学科英语),并于2012年12月顺利通过扬州大学硕士论文答辩,获得了教育硕士学位。2010年,她就参加了江苏省高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培训,收获颇丰。17年来,顾晓春老师注重钻研教材,不断探究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教学模式组织教学活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2018年,她被评为常州市英语学科带头人,成为了省奔中最年轻的常州市学科带头人。
    20多年前,顾老师在高考志愿上清一色填了师范,那是因为对教育事业的憧憬,而现在,她依然热爱着教育事业,并且越来越意识到这份职业的美好。从孩子们的青春路过也是从自己的生命历程中路过而顾老师也会一直幸福地走下去。 

责任编辑:孙佳铭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