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志智同扶,助力国家乡村振兴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9-17 来源:

      南通大学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成立于2014年,支教团以教育部西部计划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学校选派的在校研究生组成的支教团两种不同方式支教。2015年以来,西部计划的支教团派出6届共计31人,半年或三个月的支教团人数为79名。支教团队分别派往青海海南州、新疆伊宁、贵州纳雍及荔波、陕西佛坪等地。 

  作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典型——“莫文隋精神的发源地,南通大学历来注重扶危济困、助人为乐、大爱奉献的志愿精神传承。研究生支教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先校长张謇先生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办学思想,把选派研究生党员以及优秀骨干赴西部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开展义务支教,积极参与政府、社会、学校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大力加强制度措施保障,引导更多学生接受基层磨砺,积极把小我融入大我,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成效显著。 

  淬炼工作内涵 

  第一批响应,不间断支教。学校积极回应省援建共建号召,共建实践育人共同体。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和扶贫攻坚战略的实施,学校积极响应和支持省教育厅援建工作,积极与青海海南州教育局合作,成为省里首批组建研究生支教团队高校之一。并每年坚持不断向青海海南州教育局派出支教团队。 

  高素质团队,规范化管理。学校选派的研究生优先从学生干部和学生骨干中产生,同时增加业务素质过硬的教育相关背景的研究生。团队成员积极开展工作,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等专业队员有了用武之地。研究生院、团委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从宣传征募、选派面试、培训组织、派出管理以及政策措施优化等各方面保障团员无后顾之忧。 

  持续性拓展,特色性鲜明,影响力广泛。从首批的青海海南州5人,到2021年拟派出青海、新疆、贵州、陕西佛坪26人,研究生支教团队伍越走越壮大,行走的地域范围越来越广。青海海南州、新疆伊宁、贵州纳雍等支教团队在当地都取得骄人的业绩,一直受到海南州教育局的发文褒奖。新疆支教团队钉牢南通班高考冲刺学生,辅导的学生考上南京大学等名校,圆满出色地完成学校交办的任务。据统计,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所在的伊宁二中南通班工作成效显著,班级高考本一上线率达80% ,本二上线率达100%。受到新疆当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2015年起西部计划支教团经由教育部、团中央批准成立。2015年发起通大爱传青海公益行动,募集6万余元善款;20177月,研支团联合贵德县教育局、贵德团县委在贵德县成立莫文隋奖学助教基金,并于20207月进行了首次颁发;2018年,为支教学校募集3万余元正版图书、2万元体育教具,在支教学校建立南通大学图书角;组织支教地多民族学生赴北京游学;202032日,第21届研支团成为第一个在疫情期间返回青海支教岗位的高校研支团;连续两年被评为南通市先进学生集体 

  弘扬志愿精神 

  志智双扶,助力发展。首批6名研究生赴青海海南州开展支教工作,靶向瞄准国家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薄弱领域,支教点从青海拓展到新疆、贵州三省四地,开展志智双扶 

  扶志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支教团研究生们在简陋的条件下精心布置学校环境,精心策划了梦想启迪、科技创新、感恩信任、关爱陪伴、生命探索、传统文化教育等主题系列活动,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仰望星空的窗户,助力西部孩子逐梦成长。 

  扶智通过课堂教学、课后辅导等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智育水平发展。支教团学生们积极参加当地教育局组织的各类教学技能比赛,带去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取得了瞩目的教学成果。伊宁县二中南通班的孩子们每年的高考成绩都很喜人,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均有录取,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明星班级 

  以情动人,传递善举。支教学生与当地学生共同吃住在学校内,成为了最好的朋友。马上就要离开这里,总还想为这里的孩子再做点什么,买点冬天御寒的衣物和学习用品……”20201224日,赴纳雍支教的2019级研究生周凯在自己的朋友圈发起倡议,同学好友们积极响应,学院师生包括社会爱心人士迅速成立小天使幼儿助学助困基金,首批捐款15000元,定点帮扶纳雍县贫困孩子们的成长。在贵州荔波支教的研究生党员张鸣青、董欢同学为当地学校的孩子们筹得了一批儿童书籍,为学校建立了课外读书角,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大大丰富了孩子们课外生活。 

  曾经奋战在青海贵德县的莫文隋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张玲,寒暑假不止一次自费往返江苏和青海两地。她在读研期间便坚定自己的理想,毕业后一定要到西部去,为此她的《做新时代的西迁教育者》获江苏省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研究生组)一等奖。 

  拓展育人成果 

  支教是用不长的时间,去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一如出征前各自的想法一样,让自己做一回自己的英雄。而他们不知道,平凡如他们,身体中的种子一经萌芽,经由团队凝聚在一起,撒到祖国的西部的各个地方,到当代青年人应该去的地方,去体会与参与,让这份逐渐成长,长大,慢慢影响大一部分人、再到一大部分人。 

  支教团项目逐渐成为我校研究生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成果。研究生支教团的团队成员收获了省市级多项荣誉,历练了自己,奉献出青春,向祖国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责任编辑:耿美琳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