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我们先来讲“礼”


作者:新闻动态     发布时间:2015-12-01      来源:江苏教育新闻网

 

  9月1日,南京市“开学第一课”在拉萨路小学举行。图为学生现场行礼。 本报记者 万程鹏摄

  中国江苏网9月2日讯 9月1日,南京市“开学第一课”在拉萨路小学举行,主题是“文明礼仪”。第一课讲“礼”,在南京前所未有,全国也不多见。

  以拉小为主,其他学校为辅,师生们用丰富的形式宣讲文明礼仪的知识,讲述青奥文明礼仪志愿服务的故事,展示礼仪风采大赛的精彩,发出了进一步践行文明礼仪的倡议。由于在全国率先推行未成年人礼仪教育,今年春季以来,江苏“礼”教氛围空前浓郁。记者获悉,目前在国内,只有浙江推出“春泥计划”,在农村推行社会德育。

  “第一课”上,拉小五四班的陈智涵同学出场表演节目。智涵和小伙伴8月份在全省未成年人礼仪大赛中夺得特等奖,现在是全校闻名的“小绅士”。妈妈岳玲说,长达三个月的多轮参赛,让儿子变化很大。

  岳玲坦承,和无数中国家庭一样,他们夫妇对孩子未来的设想,主要是希望他用功读书,考上理想的大学,家里专门请了一位阿姨照料陈智涵的饮食起居。因此,陈智涵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家务活也没有干过。至于如何做人,礼仪规范如何,当然也重视,但并没有明确的教育方向和方法。“陈智涵也懂得一些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的道理,但缺乏行为规范。比如在家里吃饭,要么等饭菜端上桌,千呼万唤后才过来;要么不等家人到齐抓起筷子就胡乱吃起来。早晨起来从来不叠被子,换洗衣服随意乱扔,每天都得在他房间里到处找上衣找袜子……”为了迎接比赛,老师对孩子们的文明礼仪知识进行了系统培训和辅导,陈智涵“从思想到行为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他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家长午休,他不会大声背书,会把钢琴调到静音踏板;主动承担家务,叠被子,洗袜子,洗碗,学着做饭做菜;不仅严格要求自己还“管”家人,公共场合妈妈大声说话,他立即提醒。说起儿子的变化,妈妈高兴得收不住话。

  今年5月以来,未成年人文明礼仪风采大赛在全省13个市进行,最终有42支队伍进入总决赛。比赛,确实改变了陈智涵这些参赛的孩子。但是更多的孩子怎么办?推行文明礼仪,光靠比赛行吗?记者在省内进行了多点采访。

  南京晓庄学院教授陈善卿说,“陈智涵现象”说明,礼仪缺失的责任不在孩子本身。在应试教育大背景下,家长总希望孩子“用功读书,考上理想学校”,“请阿姨照料饮食起居,什么都不让孩子做”,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第一任教师,失职了。

  无锡蠡园中学德育处主任王春雷印象特别深刻,学校组织“弯弯腰”活动——踏春时,倡导学生将山林、草地、河边的人为垃圾捡走,孩子们踊跃参与,但部分家长以各种理由来给孩子请假。事后回访发现,有的家长不清楚学校周详的准备而担心孩子的安全,还有些家长根本不理解学校发起此项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有的甚至认为学校在“胡闹”。“家长的不支持不理解往往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有的甚至起到负面的影响与作用。”

  拉小党总支书记杨春基认为,礼仪比赛是一种强化集训、宣传提醒,比如一个孩子参赛,会辐射周围一圈人知道、了解和思考“礼仪”是怎么回事。但比赛不是常态,更多的需要日常教育。拉小就推出了一本小册子叫“有个快乐的地方叫拉小”,用绘本的形式告诉孩子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翻看这本小书,内容还真具体,细到告诉小男生,在公共厕所里怎样才可以不让小便溅在外面。江苏的“八礼四仪”推行一个学期以来,不少地方都如是建起教材读本系统。徐州编写了《礼行天下》、《徐州好人》读本,凤凰出版集团也即将推出未成年人文明礼仪系列读本。这些读本都将进到学校、家庭教育中去。

  记者了解到,目前江苏各校的礼仪教育主要还是通过晨课、班会、德育课等进行,其效果和学校的重视程度、推行力度直接相关。但南京的高二学生金诗卉认为,学校的礼仪教育还不够成熟,对她作用不大,“我从韩剧里学礼仪。”

  韩剧中的礼仪竟然对中国人有如此影响,在南京生活的韩国人林银雅很骄傲。她认为韩国礼仪教育的一个特色就是日常语言中的“敬语”体系,这使得韩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就规范语言和行为,对大人要说敬语,要主动打招呼,要鞠躬。

  “我们需要推行具体的礼仪行为规则,更需要进行价值观的教育、精神世界的建设。只有建立起有关做人、做事的价值观,原则指挥准则,才会有发自内心的长久礼仪。”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露璐说。

编辑:唐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