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南湖红船”的故事

作者:蔡丽洁 徐丽 发布时间:2016-07-14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嘉兴南湖中共“一大”会址 

  【采风】 

  2011年5月8日,我来到了裹在粽子里的幸福小城——嘉兴,追寻“南湖红船”的故事。以前在各种历史读物上总能读到类似于这样的叙述:“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做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而今天,我知道,这些抽象的文字所组成的信息将以一种生动的面貌具体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南湖红船,你那被历史课本言简意赅概括的内容中蕴藏着怎样的传奇色彩,那被历史熏染过的岁月后面又是如何的烽火连天和惊心动魄?

  进入南湖景区,坐渡船到湖心岛,第一站便是“南湖红船”。由于原船已不可追踪,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根据中共“一大”会议时来嘉兴安排游船的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回忆,仿制了一艘丝网船模型,送到北京请董必武审定认可。此后,按模型原样仿制了一艘画舫,从此,这艘画舫静静地停泊在南湖的湖心岛旁,迎接前来瞻仰的人。据悉,在1964年的时候,董必武曾经来到南湖,他登上了这艘画舫,感慨万千,挥毫题诗:“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蒙访旧踪。”现在的南湖革命纪念船停泊处岸上,就建有一座“访踪亭”,亭内竖立着董必武的诗碑,昭示着红船的传奇历史和经历过这个传奇的前辈的心声。

  在踏上“红船”的那一刻,我内心追寻红色故事的敬畏亦在一瞬间释放了出来。画舫长约16米、宽3米,船头宽平,内有前舱、中舱、房舱和后舱,右边有一条夹弄贯通,当时中共一大就是在画舫的中舱内举行的。中舱内摆着几张椅子,一张方桌,仿照当时的样子还放了茶壶和茶杯。在开会的画舫后面系着一艘小拖梢船,据当地的工作人员介绍,这艘看起来年代已然久远的小船就是当年接送代表们的船。在“一大”中途停会后,代表们从上海北站坐早班火车来到嘉兴,坐摆渡船到湖心岛,再由这艘小拖梢船接上了画舫。根据王会悟的回忆,代表们以游湖为名,让船主把船停泊在离烟雨楼东南方向200米左右僻静的水域,上午11点左右,“一大”南湖会议正式开始。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经过无记名投票,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三人组成党的全国领导机构——中央局。下午六点多钟,会议完成了全部议程,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在闭会时全体代表在这艘船上轻声地呼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共产党万岁!第三国际万岁!共产主义万岁!”这次会议结束后,代表们先后悄悄离船,当夜分别离开了嘉兴,他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由此,中国的历史的进程谱写出了全新的篇章,这是“红船”90年来牵动着无数共产党人的传奇故事,也是怀抱着信仰的人来此一睹它风采的动力。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2011年5月8日的这一天,我有幸见证了“红船”的另一段传奇故事。当年参加中共一大的董必武先生的儿子董良翮亲临南湖,在南湖革命纪念馆前,他郑重地将一艘“红船”模型赠送给了当地的大学生代表。这天,江南初夏已然烈日炎炎,偶尔吹过的风里带着的都是热气,在32℃的室外,这位年已花甲的老人和大家一样,汗流浃背地坐在被太阳烤得炽热的椅子上,安静而认真地聆听着大学生代表的发言。他的表情是严肃的,而眼神却柔和安详,在这位出生在延安的老人心中,“南湖红船”的精神就是这样一代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下去……时隔90年,沧海桑田,当年无名的画舫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的传奇;当年积弱积贫的民族早已摆脱“东亚病夫”的病容,以全新的大国风范屹立于世界之林。想到今日之一切和平富足,都是从这里开始,我坚信在我面前的这条“南湖红船”的传奇故事将继续延续,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闪烁灯塔的光芒,指引着一切为了信仰而奋斗的年轻心灵。

 

    【看点】红船驶过的地方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

  南湖革命纪念馆新馆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纪念馆内有两个展厅,二楼展厅的基本陈列为《中共一大史料陈列》,系统地介绍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而不断探索、抗争以及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直至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一历史史实。其中,着重介绍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过程,还包括有从中共一大到中共十六大的党章陈列。一楼的展厅辅助陈列《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南湖的关怀》,展示了四十多位副总理级以上的中央领导同志视察南湖的照片或为纪念馆题字的手迹。

 

今日湖南 

    烟雨楼 

    站在“南湖红船”上,一眼便可望见近处的烟雨楼。烟雨楼是嘉兴南湖湖心岛上的主要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烟雨楼正楼,楼两层,高约20米,建筑面积640余平方米,重檐画栋,朱柱明窗,在绿树掩映下,更显雄伟。楼前檐悬挂董必武所书“烟雨楼”匾额。

  该楼因唐朝诗人杜牡“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诗意而得名。始建于五代后晋年间,初位于南湖之滨,吴越王第四子中吴节度史、广陵郡王钱元镣“台筑鸳湖之畔,以馆宾客”,为游观登眺之所。后毁,遗址现无存。明嘉靖二十七年,嘉兴知府赵瀛疏浚市河,所挖河泥填入湖中,遂成湖心小岛。第二年仿“烟雨楼”旧貌,建楼于岛上,后经过扩建、重建,逐渐成为具有显着园林特色的江南名楼。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二十余首,盛赞烟雨楼。烟雨楼建起后,几经兴废,历史沧桑,直到民国七年,嘉兴知事张昌庆会绅募捐款重建烟雨楼。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多次大力修葺,古老园林焕发新貌,才形成现在的格局。登烟雨楼望南湖景色,别有情趣。夏日倚栏远眺,湖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春天细雨霏霏,湖面上下烟雨朦胧,景色全在烟雾之中。

    根据南湖景区门票上提供的旅游路线,第二站便是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嘉兴南湖胜利闭幕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而修建的,建于1959年。1985年,邓小平题写了馆名,现馆为1991年建成的新馆。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