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人生

作者: 发布时间:2017-05-19 来源:

家在江苏·人杰

诗意人生

  袁枚出生在幕僚之家,他的父亲袁滨及叔父袁鸿都长年在外充当幕僚,有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浓厚的出仕情结,这对袁枚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天性聪慧,学业优异,24岁时以庶吉士出身进入庶常馆学习。乾隆七年至十七年的10年间,他历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四县知县,其间为官清正廉明,断案中正有持,为老百姓所称道。

  在溧水做知县时,袁枚曾打算将年迈的父亲接来照顾,但他父亲却担心儿子政声不好,不敢贸然前往。后来,老人家悄悄来到当地,暗中打听儿子的政绩,在听到老百姓的连连称赞后才高高兴兴地入住儿子的官邸。

  然而,为官清廉的袁枚仕途并不顺利。他生性自由、不拘小节,与当时社会上的名伶、名妓来往颇多,因此惹来不少流言蜚语,也招致其他官员的不满。乾隆十二年,两江总督尹继善向朝廷力荐袁枚升任高邮州刺史,结果却未通过吏部审议。这件事对袁枚刺激极大,也使他认识到自己的性格与官场的规则相悖的事实,遂产生弃官归隐的想法。

  乾隆十九年,为父丁忧三年的袁枚已全无为官之意。这年年底,他获得朝廷恩准,辞官还乡,于是题诗《喜终养文书部覆已到》云:一纸陈情奉板舆,九重恩许赋闲居。身依堂上衰年母,日补人间未读书。花竹千行环子舍,牙籖四面绕吾盧。此中便了幽人局,门外浮云万事虚。其如释重负、轻松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袁枚辞官后的生活谈不上真正的“隐居”,与之相反,他经营田产、出版图书、游山玩水、广交朋友,让自己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

  乾隆十二年,袁枚购得位于南京郊外小仓山北麓的随园,花20年时间将其建成为一处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的住所。在随园初具规模以后,他便时常邀请各方友人前来做客,或赏花观景,或高谈阔论,或吟诗作赋,或鉴玩古物,随园遂成为文人雅士的宴集之地。随园没有围墙,园内景色任人观赏,因此其美名在南京城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袁枚年轻时就喜欢追求山林之乐,由于遵循“父母在,不远游”的信条,直到67岁服丧完毕后,才开始了尽情游历山水的旅行。这一年,他游览了天台山、雁荡山、黄龙山等名山,此后频繁出游,直到81岁时还出游吴江,难怪当时有人称赞他“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喜爱品茶的袁枚在游山玩水之时将各地名茶一一品尝,并记载下各自的特点。他形容宜兴阳羡茶“茶深碧色,形如雀舌,又如巨米,味较龙井略浓”;又说洞庭君山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最少”。对于如何品茶、评茶、藏茶,袁枚自创了一套方法,并将其记录在了诗文之中。

    辞官隐居后,袁枚终日与诗书为友,写下许多传世佳作,并形成了自己的文学思想。

  在诗文创作上,袁枚倡导“性灵说”,认为诗歌源于个人内心对于万事万物的感受,其本质是抒写个人的性情。他主张将“性灵”和“学识”结合起来,以性情、天分和学历作为基础,以“真、新、活”作为追求,这样才能创作出佳品。袁枚的诗歌很少有忧国忧民的大题材,大部分都是描绘生活琐事,诸如驱蚊子、斗蟋蟀等等。在他看来,凡是个人切身感受到的都可以写入诗歌,诗就是反映个人生活的一面镜子。

  除了诗歌,袁枚在古文和骈文上的造诣也颇受称赞。他的好友,清代著名文学家程晋芳就评价其文学创作当是“古文第一,骈文第二,诗第三”。他既从事高雅文学的创作,也从事通俗文学的写作,比如专讲鬼神故事的笔记体小说《子不语》。如果说袁枚的诗歌以个人生活为主题,题材范围较为狭窄的话,那么其文章所涉及的内容就宽泛得多,包含历史、文学、政治、哲学等多个方面,思想也颇有深度,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的文学观点:诗歌是用来抒写性情的,文章是用来阐述思想的。

  (严杰)

 

 

责任编辑:李月昭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