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元捐款的背后

作者:鲁兴树 发布时间:2017-06-09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江苏教育报》

60万元捐款的背后

  ——记“中国好人”储振民 

  常州市武进区遥观小学年近九旬的退休教师储振民向母校武进区坂上初级中学一次性捐款60万元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储振民也因此荣登201610月中央文明办公布的“中国好人榜”。有关储振民捐款的报道屡见报端,在此,笔者试图探寻60万元捐款背后的深刻意义。 

  对教育的钟情 

  如今,给母校捐款已不是大新闻,就绝对数字而言,与部分企业家动辄给母校捐款千万甚至上亿相比,60万元也不算太多。但对于一个仅有工资收入的退休教师来说,60万元可是他与夫人多年来攒下的全部积蓄。这次捐款还有个“插曲”:据坂上初中原校长常伟春介绍,储老师向学校提出捐款意愿时,手头仅有49万元,为了能按时将60万元捐出,他与小儿子商量,让其先垫付不足款项。小儿子听说后非常支持,并在捐款之日将11万元现金送到捐款现场。从这个“插曲”中,我们既可以看出储老捐款的诚意,又可看出其子女对他善举的支持。 

  毋庸置疑,这笔钱对于储老来说可谓“巨款”,而储老为何能在这个时候倾囊相赠?我想,这与他对教育事业和坂上初中深厚而特殊的情感有关。 

  坂上初中创办于1927年,当时,为掩护和保存革命骨干,培养革命青年,党组织研究决定利用恽逸群作为武进县国民党党部特别委员的合法身份,出面联合地方教育界有影响力的国民党左派人士陈一梦,筹备建立逸仙中学。学校几更校名、几易其址后,于1939年迁址至现在的坂上初中所在地。当时,储振民的父亲储绍熙系学校迁址坂上初中的筹办人之一,他克服各种困难,为该校筹建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此任教多年。储振民本人也曾就读于该校,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在坂上中学(坂上初中的前身)度过了人生中难忘的6年中学生活”。可以说,坂上中学凝聚着他对父亲支持教育的敬仰之情,也承载着他学生时代的美好回忆。 

  探寻坂上初中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所有着“大爱基因”的学校。这不仅是因为学校的创办与中国早期救国救民的革命运动有关,我们还从他们的校史中发现,无私奉献、倾情教育正是该校的传统。早在坂上中学最初建立时,创办者恽逸群为解决经费问题,回家说服家人,顶着巨大的压力,把马杭上店老家祖上留下来的80亩田地抵押出去,筹到了1000多银元作为办学经费,还借贷了数百元。而储绍熙也多次向学校捐款,如1989年,遥观镇宣家头小学校舍成了危房,83岁的储绍熙捐出1000元,而当时他每月的退休工资仅100元。此外,他还分别于1995年、1996年向坂上初中捐款2000元、5000元。 

  据不完全统计,坂上初中历届校友中,有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7人,省部级及以上英模先进人物28人。可以说,这所学校出现像储振民这样乐善好施、对教育情有独钟的人,并非偶然。 

  积善的过程 

  捐款60万元让储振民成了新闻热点人物,事实上,这只不过是他再次引起人们关注罢了。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有关他行善的报道不胜枚举。例如,20131210日《常州高新区报》以“耄耋老人捐款献爱心”为题刊载了他们夫妻俩打算每年拿出6000元,资助新北区有困难的人,直到“百年”的报道;20141126日,《扬子经济时报》报道了他们为武进区礼嘉镇蒲岸村两户困难家庭捐款6000元的消息。 

  这些报道说明,储振民行善绝不是一时兴起。采访中,笔者看到他手写的一张捐款记录表,上面有他及家人从1989年开始捐款的记录,表上根据他回忆整理的“不完全”记录,足有40多笔捐款。如1989年宣家头小学校舍修建,储振民一家三代同时捐款,除了父亲和他本人,他的两个儿子也加入捐款行列。在当时工资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全家累计捐款1800元。又如,储振民在2003年向武进区退教协会捐款5000元;2004年向武进区福利院捐款2000元;2008年资助遥观中学硬件建设10000元…… 

  从表中可以看到,在1998年洪灾、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中,他和妻子章文秀都有捐款。算下来,20多年时间里,两人慈善捐款达10多万元。 

  也许数字稍显“冰冷”,储振民的事迹中多的是温暖的故事。19881222日出版的《常州日报》有这样一则新闻报道,题目是“寒冬送棉衣,天冷人情暖”。报道记录了储振民夫妇给一个看鱼塘的64岁老人曹兴昌送棉衣的故事。曹兴昌是一个聋哑人,身上的一件破棉袄已经穿了20多年,大小窟窿有10多个,冬天经常钻进草堆取暖。当他穿上储振民夫妇送的新棉衣棉裤时,感到十分高兴,连连比划着手势:好人!好人! 

  又见《现代快报》报道:解放初,后村有一位80多岁的老婆婆,老人生活艰难。老婆婆常常到储振民家中串门,储振民夫妇看到老婆婆衣服破旧,难以御寒,便给了她一件棉袄和一条当时很值钱的毛巾。老婆婆感动地说:“这块毛巾今世不用了,临死时给我带走。” 

  在储振民行善的故事中,不仅有捐款,还有他敬业爱生的动人事例。《现代快报》记者曾采访他的学生,现为河海大学教授的纪玲妹。她至今记得储振民冒着大雨到她家,劝父母让她继续上学的情景。纪玲妹当时在遥观中学上学,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读了没多久,纪玲妹和班上好几个女生即将被迫辍学。“那天雨下得特别大,储老师到我家的时候身上都湿透了。”纪玲妹说,她已经不记得储老师当时说了些什么,但父母被储老师的态度打动,同意让纪玲妹继续上学,之后,纪玲妹顺利考上了大学。其他几个女生也在储振民的劝说下,得以继续上学。 

  纪玲妹说:“他的这个举动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他就是这么一个认真、负责的人。后来他退休了,做了很多公益,更让我们做学生的感到敬佩。”至今,她还时常去看望储老师。 

  储振民的善德善行远非几笔捐款所能道尽。 

  健康的心态 

  储振民现在已近90岁,可他身板硬朗,思路清晰,能够侃侃而谈,半天下来看不出疲惫。他还自豪地告诉我们,常常有人误认为他才70多岁。翻阅资料后我们发现,他曾被评为武进区“十佳健康老园丁”。有意思的是,储振民的父亲储绍熙在20年前也曾获得这一称号。储绍熙活到96岁去世,为何父子俩晚年身体都很好、都长寿呢? 

  谈话中,他不止一次提到,“帮助别人是人生最大的幸事”“养生先养心,心态平衡,才能想得开、看得穿”。他还引用了作家冰心94岁时将纪晓岚的一句对联改写的座右铭:“事因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他把自己的长寿归因为助人为乐、心态健康。 

  《论语·雍也》指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为什么“仁者寿”?邢昺《论语注疏》这样解释道:“仁者寿者,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静,故多寿考也。”“少思寡欲”是储振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多年来,储老坚持以俭养德。他说:“我和老伴从结婚开始,生活上一直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把钱都给有困难的人,这样才觉得人生最有意义。” 

  让我们看看储老在生活上是如何节俭的。一把电剃须刀,用了36年;结婚时,老伴陪嫁的一张竹席,用了50多年,有的地方破了,就用橡皮膏贴上;一条海绵垫子,用了20余年,边上还有两寸厚,中间已经一寸都不到了。妻子得了脑梗塞后,为了节省开支,他亲自当“保姆”,还动手制作了一套理发工具,专为老伴理发。 

  很难想象,在当今物质这么繁荣的时代,并不缺钱的储振民过着如此节俭、简单的生活。 

  60万元捐款让储振民顷刻间“一贫如洗”,可他却收获了另一种富有,那就是内心的幸福和人们的尊敬。这也应验了《道德经》里所说的“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我们衷心祝愿储振民老人健康长寿! 

责任编辑:潘磊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