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四套班子领导集体调研全市教育工作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4-26 来源: 江苏教育新闻网

集中力量办几件教育大事

提升扬州教育现代化水平

  4月25日下午,扬州市四套班子领导集体调研全市教育工作。市委书记谢正义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目标任务,抓牢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办几件教育大事,进一步提升扬州教育现代化水平。朱民阳、洪锦华、张爱军、丁纯、张跃进、陈扬、姚苏华、张宝娟、孔令俊、陈锴竑、陈卫庆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调研活动。

  市四套班子领导先后现场考察了南邮通达学院、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扬州中学。在南邮通达学院,市四套班子领导走进图书馆、实验室和教师公寓,详细了解学校规划建设、教学科研、学生就业等情况。谢正义说,通达学院是我市进入新世纪以来引进的第一个高等院校,契合我市基本产业发展特点,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实践证明,引进通达学院是扬州高等教育改革的重大工程和成功典范,扬州将全力支持通达学院的建设。在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市四套班子领导参观了学校教学设施,听取了教学、建设等情况介绍。谢正义说,新东方学校是扬州基础教育国际化最高水平的代表,是扬州城市开放和国际化的重要体现,有效地提高了全市教育国际化水平。在扬州中学,市四套班子领导参观了院士广场,听取了学校办学情况汇报。随后,市四套班子领导听取了全市教育工作情况、扬州中学拔尖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汇报。

  谢正义充分肯定了“十二五”全市教育现代化所取得的重要成就。他说,“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市县两级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发展教育事业,过去五年是扬州市教育投入最多的五年,全市地方教育经费总投入400亿元,其中财政性投入322.8亿元,分别是“十一五”时期的2.05倍和2.6倍。同时,也是为扬州高等教育重振辉煌打下坚实基础的五年,与扬大的校地合作不断深化并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引进了南邮通达学院,筹建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等。

  谢正义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刻领会和牢牢把握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战略要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上来;要从“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扬州”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教育是事关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工程,是兴城先兴人的重要支撑,是最重要的民生工程,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谢正义强调,要明确目标任务,抓牢工作重点,集中力量办几件教育大事,进一步提升扬州教育现代化水平。基础教育要优先补好学前教育的“短板”、创新拔尖人才培养的“软肋”;职业教育要抓产教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高等教育要抢抓历史机遇,建好扬子津科教园区,建成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和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全力支持扬州职大、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升本,抓好与扬大合作“1+4”协议的落实,建设能够吸纳5000名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实习实训基地;教育国际化要抓引进提升,重点是做大做强做响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着力引进一批国际化的小学、中学和大学,同时教育部门要招校引师,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教育改革要抓体制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教师待遇和招生政策的改革,根据城市化进程科学进行教育资源布局调整,同时解放思想,大胆进行校长管理改革试验与试点,强化校长队伍建设。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

  朱民阳指出,教育事关城市长远和未来发展,也是重大民生工程。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扬州实际,创造特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要进一步明晰教育现代化标准,围绕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爱家庭、爱父母的世界公民和永久的中国人,推动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要坚持大教育观点,建立和形成从亲子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到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教育体系;要从学生、教师、校长、家庭、社会等五个方面聚焦教育现代化;要统筹协调政府抓教育与社会办教育,在基础教育上注重教育资源均衡的同时,创新教育体制机制,激活教育活力;要研究制定激励机制,培养一支爱事业、爱学生、爱钻研的优秀教师队伍;要制定名校长培养计划,提高办学质量;要抢抓人口红利,办好职业教育,为构筑产业发展优势提供人才支撑。

  (扬州市教育局)

责任编辑:周灵

相关新闻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 | 关于我们 | 法律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地址:中国江苏省南京市草场门大街133号  邮编:210036  

江苏省网络视听违规节目举报

电话:86275776(报社相关),86275726(通联发行) 传真:025-86275721,86275777;技术支持:86381340。

苏公网安备 32010602010084号, 苏ICP备09001380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010420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禁止转载